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
VIP专免
2024-01-14
999+
23.17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
xx 村位于 xx 县东部,总面积 4.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293 亩,共辖 8个村民小组,其中塬区 5个,川道 3个,总人
口526 户1930 人。近年来,xx 村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
富、生态美”的要求,依托自身资源、产业、交通优势,致力于
发展休闲、娱乐、养生、观光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因
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
示范村”建设,全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
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富裕,推进了 xx 村的全面发展。
一、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情况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xx 是医祖歧伯故里,是农耕文化
的发祥地。早在夏太康年间,周先祖不窋就率族人徙居于此,
开创了华夏民族农耕文化,奠定了周王朝发祥的基础。周先祖
不窋就葬于现在的 xx 村周祖陵,被誉为“华夏周祖第一陵”,这
里也曾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主要活动范围之一。我们以
周祖农耕文化和岐黄中医药文化为依托,先后建成了周祖文化
区、岐伯圣景区、孝道文化区、黄帝内经千家碑林、农耕文化
产业园和岐黄中医药文化生态园六大景观区,建成景点 140 多
处。
(二)优美的生态环境。xx 村是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国
家级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
教育基地,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为游览胜地。“登临方知
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每遇晨曦腾雾或夕阳薄天,登临送
目,
回眸远眺,感慨万千,整座园林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金
碧辉煌,紫气氤氲,典雅宏伟,宛若仙境,吸引了大批游客慕
名而来。
(三)繁荣的农村经济。这里民俗文化独特,地方饮食特
色鲜明,“香包绣制、道情皮影戏、唢呐艺术、窑洞营造技艺、
剪纸”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羊刀炖、猪血
烩豆腐、臊子面、暖锅子、三角席、酥盒子是绝好的庆阳名吃;
种类繁多的特色农家乐、采摘园等等,是散心、游玩、接受传
统文化教育的最佳去处。特别是近年来,县上通过中国中医药
发展大会、xx 农耕文化节、中国国际露营大会百城徒步赛等活
动在 xx 村的举办,邀请中央电视台先后拍摄《乡村大世界》、
《美丽中华行》、《东西南北过大年》、《九九艳阳天》等节
目,组织团队赴陕西、银川、天津等地进行宣传推介,极大地
增强了对外影响力,聚集了人气。
二、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一)旅游发展规划
多年来,xx 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统筹谋划,深度挖掘
岐黄养生文化和周祖农耕文化两大品牌产业链,利用东山独有
的资源优势,建设 xxx 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2016 年初,县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成招商小分
队多次赴陕西、四川、兰州等地考察调研,借助文博会、兰洽
会等平台,成功招引陕西马嵬驿公司利用川道独特的地形地貌
建设 xx 养生小镇,xx 集团建设医养结合康养院和麻家山薰衣草
庄园,并先后决策实施了古城墙加固、河道治理、南门周礼广
场、梦阳文化景区、凤头公园、观景台等古庆州再现系列工程,
提出了建设“活力 xx、旅游 xx、养生 xx、生态 xx
”,构建“山、水、城、人”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
展旅游文化产业。
(二)旅游发展现状
xx 村的发展,立足现有文化资源和城郊村优势,聚焦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了工作模式,将项目建设与城郊村改造、
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不仅带动了全
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劳务输转 500 余人,其中发展农家乐 23 家,
在景区经营商业门店 89 家,户均年收入达到 5万元以上。全村
人均纯收入从 2013 年的 5600 元,提升到目前的15000 元。
已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45 户257 人因发展旅游产业实现稳定脱
贫。xx 村的重要设施、夜景、街角节点等,都统一在以“周祖农
耕、岐黄中医”为主题的符号中,就连街道两边的路灯竿和井盖
都充盈着浓郁的艺术气息,创意无处不在,移步换景,景景不
同,可以说是“一门一户一创意,一花一木皆诗行”,xx 村已经
成为北方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旅游发展成效
近年来,xx 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以旅游文化产业带动新
农村建设,着力打造了xx 景区和 xx 养生小镇两个国家 4A 级旅
游景区,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六届中医药发展大会、xx 农耕文化
节等系列重大活动,2018 年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19
年评为国家森林乡村、2020 年评为美丽庭院示范村。
三、乡村文化保护传承情况
(一)以乡村文化活动阵地为载体,不断丰富与传承民族
文化。一是利用“三八节”“五四节”等
节假日,开展自编自演的民族文体娱乐活动、举办古筝、
声乐演出、周末剧场、书画展等活动。今年以来,利用大小节
日举行文化娱乐活动 8次,娱乐节目60 多个。二是加强“非遗”
项目的文艺创作。根据 4000 年的农耕文化,xx 景区编排的
《梦回大周》、《农耕初基》等大型历史舞台剧,在景区和市
县广场演出40 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以民族文化传承人为依托,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
一是为了让群众不忘历史,记住乡愁。同时留住xx 村在党的领
导下全村飞速发展的印痕,镇村自筹资金110 万元,于 2019
年建成 xx 村史馆一处。在原xxx 知青旧址,于 2020 年恢复了
知青纪念馆。二是通过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实施,使文
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目前全村有传承人6人,传承人中制作的
编筐、打铁等非遗项目,让非遗文化得到继续延续下来。
四、旅游产品开展情况
xx 养生小镇既与岐黄养生文化高度契合,又与国家 4A 级
旅游景区周祖陵升级改造、东河河道治理、古城墙加固保护等
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文化旅游新业态;
通过拦蓄河水、亮化河岸、制作大型水幕电影、建成玻璃观景
台,打造了水上景观带;充分挖掘 xx 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实施了南门周礼广场、梦阳文化景区、范公祠、庆阳府衙等“古
庆州历史再现”工程,逐步恢复千年古城风貌;深度挖掘《黄帝
内经》
标签: #申报材料
摘要:
展开>>
收起<<
X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材料xx村位于xx县东部,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93亩,共辖8个村民小组,其中塬区5个,川道3个,总人口526户1930人。近年来,xx村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要求,依托自身资源、产业、交通优势,致力于发展休闲、娱乐、养生、观光为一体的地方特色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示范村”建设,全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富裕,推进了xx村的全面发展。一、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情况(一)深厚的文化底蕴。xx是医祖歧伯故里,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早在夏太康年间,周先祖不窋就率...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