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探索基层合作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VIP专免
2024-01-14
999+
20.98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调研报告:探索基层合作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已经
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综合化、立体化、机制
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因此,探索基层合作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势所趋,
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X县是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
验区,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验任务。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产权改
革为基点,以产权发展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在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产权改革的“一子落”,
实现乡村建设棋局的“全盘活”,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制度基础、产业基础、社会基础。
但是,随着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农村传统治理模式已不适应日益复
杂的治理环境,特别是随着 XX 个新型农村社区、近 XX 万群众将住进新楼房,农村
居住模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以及利益诉求等发生变化,迫切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
享的基层合作治理格局。作为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将这一身系群众利益、事关发展大
局的民生实事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把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打好,让现
代农村迸发新的活力。围绕这一主题,近期,我深入农村一线,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
入思考。
一、全县基层治理的现状
1.基层党支部在基层合作治理中始终扮演着“核心堡垒”。农村基层治理,是社会
治理的重点,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近年来,XX 县在探索基层治理工作中,始
终把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放在首位,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行动为统领,以“书记
项目”为抓手,全面建设过硬党支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XX 个后进班子全面
转变。同时,选派 XX 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村任职支部书记,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
液,选优配强了村级班子,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大部分
已经成长为政治过硬、素质过硬、能力过硬、发展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特别随
着农村综合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与新的经济组织、社会
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确保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
位,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成为“重要力量”。XX 县薄弱村多、村级积
累少,经营性资产过百万元的村不足XX%,但荒山、荒坡、荒坑及村庄内闲散荒地
等村集体资源丰富。近年来,XX 县以土地资源和政策资金为要素,按照“因村制宜、
厘清产权、分类推进”的思路,探索“土地资源份额化、扶持资金股份化”改革模式,激
活内在资源、内部资产,盘活外部资金,创新了合作经营形式,构建了集体经济新架
构,实现了农民集体合作共赢。截至目前,共有XX 个村(居)启动实施了集体产权
制度改革,其中完成清产核资XX 个、成员界定XX 个,XX 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
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建立与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利益联接关系,保障了农
民的收益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村级管理运行更加规范有序,促进了农村和
谐稳定。同时,村集体所得收益,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改善等民生事
业,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3.新型农村社区基层治理模式成为发展的“新鲜课题”。XX 县境内山区、老区叠加,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XX 县把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一切工
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工程总投资 XX 亿元,规划建设 XX 个新型社
区,涉及XX 个乡镇街道,XX 万人。目前,XX 社区已建设完成、XX 个社区 XX 万人
实现回迁。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
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大量的“一区两
制”“一区多制”等现象,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刻不容缓。
4.传统基层治理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XX 个新型农村社区涉及到XX 个
行政村,占县村居总数的XX%
左右,加之部分村居发展充盈着各种类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林业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济体,成为
基层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有 XX%左右的
村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治理模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时代发展的要求,逐步暴露出一些
问题和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创新社
会基层治理迫在眉睫。
二、全县基层治理的问题
1.治理主体较单一。由于村集体资源条件受限、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不够或无法充
分利用村集体资源等原因,目前,全县近 XX%的行政村没有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基
层治理主体仍然以村“两委”为主。近 XX 个村党支部功能弱化,依然沿袭旧的传统治
理模式管理村庄,不能接受新型社会组织进入,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农村内部公共服务
跟不上、外面公共服务进不来的困局。
2.多元主体不对等。长期以来,人们惯性认为村“两委”与经济组织的关系是管理
与被管理的关系,在政策执行中必然产生一定矛盾。而受历史原因和现代发展条件的
制约,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需在利益整合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却不能
够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造成权责不对等,直接影响了村级经济组织自治功能的有效
发挥。
3.村民自治不完善。在开放性、流动性的农村社会中,大量乡村劳动力选择进
入城镇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往往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村民自
治既缺少高素质高能力、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的村干部,也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
营的新型农民,无法正常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同时,乡镇对村委会管理服务方式有待
摘要:
展开>>
收起<<
调研报告:探索基层合作治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瓶颈。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综合化、立体化、机制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因此,探索基层合作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势所趋,更是发展的必要条件。X县是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全省扶贫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承担着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验任务。近年来,全县坚持以产权改革为基点,以产权发展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探索创新长效机制,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基础设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