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3篇
VIP专免
2024-01-14
999+
42.29KB
2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
作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 3 篇
2022 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
( 一 )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
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盯目标抓推进、压实责任提质效,确
保 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我县有效衔接的机制、政策、队伍、工
作等 平稳过渡,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开局
良好。
一、健全政策机制,实现有效衔接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要求,
发挥县级领导"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镇(街
道)
和联系点制度,在 13 个标杆村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创建专班,
制定了县级领导责任清单和部门任务清单,做实乡村振兴战略“一号
工程"。 二是完善衔接政策。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1+32”巩固衔接
政策体系,制定印发了《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工作措
施》、有效衔接工作“1+8”实施方案、 《2022 年乡村振兴工作要
点》 等文件,细化明确乡村振兴各行业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 三是
做好队
伍管理。 目前全县有 95 名第一书记和 271 名驻村队员,今年先后
开
展了"村官大叫板"活动、驻村干部“五治”强作风提素质活动,举
办了乡村振兴系统业务干部培训班、驻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班、乡村
振兴干部示范培训班,实现各级干部分层分类培训全覆盖。坚持严管
与厚爱并举,落实“五天四夜"驻村制度,实施驻村干部生活保障“五
项"机制,全力锻造一支"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驻村干部队
伍。四是加强督导考核。 制定印发了《长武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工作方案》,坚持"周统计、月检查、季考核、半年小结、年终总评",
实行县有效衔接办统筹协调, "五大振兴"牵头部门协同配合的考
核 机制。今年 8 月份,在县委全委会上,对全县 13 个标杆村进行
了测 评打分,现场通报综合考核排名。坚持问题导向,县委督查室、
县委 组织部、县有效衔接办联合,不定期深入镇村户进行实地督导,
确保
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二、 全面监测帮扶,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健全监测帮扶机制。 健全县镇村三级预警监测和帮扶体系,
实行网格化管理、信息化监测、精准化帮扶,组建防返贫网格员队伍,
每周开展信息摸排,2022 年全县新增监测对象 15 户54 人,做到
了 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近期我们利用中国银行专项资金,实施防
返贫 保险项目,进一步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防护堤”。 二是
巩固提 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2022 年全县实施危房改造68户,
已经全 部建成使用。开展了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累计排
查自建房
36214 栋,并落实分类整治措施,巩固提升了农村安全住房保障成果。
全县农村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参合率达到 100%,实现基本医保、
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脱贫群众全覆盖。继续落实脱贫户
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持续强化"控辍保学"工作。近期各镇(街办)、
有关部门都组织开展了助学活动。投资 300 万元,对龙头村等 20
处 单村供水工程进行维修改造, 目前,该工程已全部完成。针对
2021 年 9、10 月份造成的供水工程水毁问题,投资 975.66 万元
对56 处 水毁供水工程进行维修,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全部工程量
的 95%以上。 开展了农村安全饮水“敲门行动”,安全饮水普及率达
到100%。 三
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
“1+7”政策,持续加大后续产业、就业帮扶,全力促进搬迁群众稳
定增收。764 户搬迁对象,发展农牧产业483 户,公益岗位安置
269 人,转移就业 825 人,享受低保 242户713 人。安置房产权
登记证全
部发放。
三、 狠抓产业发展,夯实增收基础
一是抓粮食安全。 认真贯彻“两藏”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开展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和“科技壮苗”活动,实施“一喷三
防"统防统治 10.1万亩。今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2 万亩,
累 计达到 13.07 万亩,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夏粮
(小麦) 产量 28336 吨,同比增长 0.71%。8 月 3 日至 5日,全市
高标准农田 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二是抓产业发展。
2022 年,利用
财政衔接资金 6867万元,安排产业类项目 61 个,占总资金量的
57.5%。
落实产业到户补助资金 1823.2万元。全县形成了以果畜粮菜主导
产 业为支撑,以肉驴、蛋鸡、小杂粮、吊干杏、黄花菜、蜂蜜、花
椒、 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春季苹
果建园 5200 亩,改造老果园3600 亩。现有规模养殖场 36个,生
猪养殖 4 万头。蔬菜面积发展到2万亩。 三是抓集体经济。 持续
深化农村集体 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培训指导、创新模式、健全机制
等,提升农村集 体经济合作社运转水平。利用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
经济 1200 万元专 项资金,扶持全县 35 个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
加大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扶持力度,完善联结机制,带动农民群众实
现增收。今年共培育 家庭农场 20 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 5 家,培
育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
重点龙头企业 3 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 家。
四、加快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 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已经完成
“三 区三线”划定任务要求,其中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15.02 万亩。
认真落 实"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1 年确定
美丽乡村
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村 20 个,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完善修订。
完成了《长武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 年)》和 13 个乡村振
兴 标杆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加强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
程, 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落实“路长制”要求。
杨家 沟泾河大桥建成通车。相公镇至杨家沟村公路改建工程,目前
正在路
基施工。彭长公路鸦儿沟大桥建设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实施。投资
3500
万元建成养老服务中心,由第三方开展社会化服务。完成亭口镇中心
幸福院、相公镇芋元幸福院等农村互助幸福院的升级改造。 三是改善
人居环境。 扎实开展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以村
为 作战单元深入开展农村"三堆六乱"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有效遏
制了 农村"脏乱差堵"的问题,进一步健全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
机制。
今年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 1700 多座,全县累计实施户厕改造 17586
座。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全县禽畜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2.6%。以巨家镇省级镇域生活垃圾治理试点村建设为引领,健全完
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和县(或镇)处理模式,全县 133 个行
政 村生活垃圾实现规范化收集、无害化处理。全县已经建成农村生
活污 水处理站13 个。争取中央资金 1000 万元,正在建设8 个生
活污水处 理站,覆盖 5 镇 9 村。 四是建设数字乡村。 坚持数字化
赋能乡村振兴, 探索实施“数字乡村长武红”(数字化赋能党建红、
产业红、文化红) 模式,投资 400 万元,第一批亭口镇宇家山村、
彭公镇槐庄村 2 个试 点村数字乡村项目已经基本建成。成立数字乡
村建设工作专班和数字 乡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长武县数
字乡村试点工作方案》,
积极争创全省第二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已按要求提交了申报材料。
五、 坚持文化铸魂,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 扎实推进县镇村三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县
"两馆一院"建成运行,建成镇级文化站8 个、村级文化室137 个、
农家书屋137 个。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夯
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举办了现场推进会,建成镇级新时代文明
实践所 8 个、村级实践站 137 个,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50
多 场次。 二是完善文体设施。 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承
载能
力和服务功能,为全县镇村阅览室、农家书屋配送图书 8500 余册,
为10 个社火队配送了锣鼓、服装等社火展演器材。在米家墩、芋元、
朱家沟、坳里、二厂等村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送健身器材55
件套,价值 16 万元。 三是丰富文化活动。 举办了“我为群众办实
事” 暨"五下乡"活动启动仪式文艺演出、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
征程" “鑫苑杯"干部职工篮球赛、"劳动礼赞 · 书香相伴”庆五
一图书活
动等线下文化活动 7 场次,计划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
100 场次,正在进行之中。举办《中国书法精品推广暨名家创作公益
文化大讲堂》、长武县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班 4 期,参加培训 900 余
人 次。四是坚持文化赋能。制定了《长武县旅游景区建设提升工作方
案》, 发掘长武县文化旅游资源,规划打造3条旅游路线,已报市
上审核。 坚持在"农文旅"融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独具特色的乡
村振兴,积 极打造提升彭公镇槐庄新村民俗文化、孝村孝文化、丁
家镇十里铺村 窑洞文化、亭口镇老龙山红色文化、二厂村农耕文化等,
实现生态美、 文化兴、农民富发展格局。加大扶持保护力度,实施
青龙山景区、习 仲勋革命活动旧址、昭仁寺景区、乞丐酱驴乡村旅
游产业园景区灾后
重建项目,确保文化旅游资源正常发挥作用。
六、 建强基层组织,推进治理有效
一是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以“整镇过硬、整县提升”为统
领,创新开展“8133 双无双全”提升行动,实施阵地提升、阳光村
务、富民增收、党群连心等六大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标准化
规范化建设。投入资金 1600 余万元,盘活村级闲置资产 13 处,新建、
改扩建村级活动阵地30 个,创建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
村 10 个、市级示范村 33 个。 二是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
“党建 +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探索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党
员中心户” 3 级党建网格,充分发挥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便民大厅作用,
将城乡居 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高龄补助等
13 项政务服 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办理,在槐庄村、宇家山村探
索“数字化+ 网格化"双线联动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全面打造管理有
序、服务完善、 文明和谐的乡村治理局面, 三是全面推进移风易俗。
深入开展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 (进机关、学校、企
业、社区、农村、 家庭,融入法治建设和日常生活)活动,对全国道
德模范、育种专家 梁增基、中国好人高建国等先进事迹进行系列专
题报道宣传,我县全 国文明家庭郭文文先进事迹被省电视台采访宣
传。推广健全农村“一 约四会”,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
婆"“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 彰活动,树立向上向善、诚信互助、
健康淳朴、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 四是建设平安乡村。扎实开展平安
长武建设工作,通过摆放宣传展板、
发放宣传资料、释法答疑、流动宣讲、网上宣传、通报案例等方式,
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
和安全感。积极践行“五链共治、法在基层”3+N 诉源治理长武模式,
全县镇村综治中心“七室一院”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全覆盖,
长武县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七、强化支撑保障,筑牢振兴基础
一是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
保障领域,建立县级财政配套投入保障乡村振兴机制,2022 年,落
实县级财政衔接资金 3606 万元,落实 13 个标杆村创建资金 1300
万 元。中省市县四级共下达财政衔接补助资金 11892 万元,共安排
项目 131 个,全部顺利开工建设。 二是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扎实
推进人才 兴长行动,建成市级“专家工作站”1 个、县级 12 个,
吸纳 60 名驻 站专家开展指导培训。通过张代河瓜果蔬菜种植专业
合作社培训基 地、锦源技能培训学校等培训平台,培训技能人才
1500 多人次。从 农业、林业、果业等行业选派 87 名农业科技特
派员深入 87 个行政村 和 20 个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
农业技术示范推广活动 300 余次。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高层次人
才招引工作,达成意向8人。 三是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7 月 26 日,
长武—海陵对口协作暨乡村振 兴党政联席会议在我县召开,两地签
订了园区共建框架协议,海陵区 代表团成员还深入到我县各对口帮
扶镇(街道)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捐赠帮扶资金,慰问困难学生。
今年海陵区"以购代捐"方式购买长 武苹果金额达520 万元,捐赠
额外财政援助资金 289 万元。实施长武 县碾子坡现代农业示范园建
设等3个苏陕协作项目。扎实推进中行定
点帮扶工作,围绕产业、健康、教育、基础设施等领域,无偿投入资
金2000 余万元,有偿投入资金 1.1亿元,实施北部塬区供水西干
线 供水工程、朝阳幼儿园建设项目、南碉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项目、
灾 后重建等项目 10 多个。创新开展以“百户爱心企业联百村谋发
展、 百名技术人才入万户兴产业、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千
名农村 党员当先锋强治理"为主题的“双百双千"专项行动,积极
构建全社
会参与支持乡村振兴的良好格局。
摘要:
展开>>
收起<<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材料3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情况的汇报(一)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盯目标抓推进、压实责任提质效,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我县有效衔接的机制、政策、队伍、工作等平稳过渡,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局良好。一、健全政策机制,实现有效衔接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责任要求,发挥县级领导"关键少数"带头作用,建立县级领导包抓镇(街道)和联系点制度,在13个标杆村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创建专班,制定了县级领导责任清单...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