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VIP专免
2024-01-14
999+
33.22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为全面推进“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纲要实施,进一步落实乡村
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按照相关规定和省市关于开展"十
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安排部署,对《乡村振兴规划纲
要》 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等完成
情况进
行了中期评估,有关评估情况如下:
一、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对照
《乡 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
有效和 生活富裕等具体指标,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制定《生态休闲
产业带发
展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体符合预期。
(一)规划政策逐步完善
“十四五”以来,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明 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目标、步骤、措施,全面推进乡
村振 兴工作。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以项目化方式,
提出 乡村振兴工作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以推进“三园”
(美丽家 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工程等为抓手,落实各项关键
举措。市相 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推进乡村振兴的配套政策
文件,初步形成 了以规划为引领、政策为支撑、项目为基础的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制度
框架体系。
(二)乡村产业提质升档
“十四五”以来,积极构建与城市相适应的乡村产业体系。农业
提质增效,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蔬菜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
区总面积 150 万亩,实施养殖业布局规划,稳定地产农产品供应。
实施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
利用,推广应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2022
年底,地产农产品绿色认证率达到 60%。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
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80%。组建了 5 个现代农
业 产业技术体系,培育和推广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品种。农业设施
装备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98%以上。
拓展 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积极发展地产农产品初加工,促进产加销
一体化,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企业总销售额达到 1000
亿元。提升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了乡村公园、采摘基地、现
代观光农业园 等多样化的休闲载体,目前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点 100 个,年接 待游客达800 万人次。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农
业产前产后社会化 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农产品营销服务快速成长,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
鲜农产品新零售逐渐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
(三)乡村面貌持续改善
“十四五”以来,村庄布局规划、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全 部完成,因地制宜开展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生态用地等各类用
地布
局。启动实施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采取“上楼” “平移”等差别化方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按
照 “整镇推进、成片实施”的方式,全域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村在 2021 年完成整治任务,全面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垃圾管理、
农村生 活污水处理、农村水环境整治、 “四好农村路”建设、村内
道路硬化 等工作。至2022 年,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保留农村地
区的村庄改 造基本完成,项目覆盖村 200 个,受益农户5 万户。
2021 至评估期 间,累计评定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50 个。2023
年,启动实施乡村 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累计 60 个村列入建设
计划,其中30个村已
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四)乡村文明更上台阶
“十四五”以来,乡村文明建设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基础上,形成了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基层协商形式进一步丰富。实
施“阳光村务工程” ,深化创新村务公开,有线电视等村务公开信息
化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开展示范村创建活动,提高农民素养,共完
成30个示范村培育试点。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和智能系统建设,
实现村级智能系统建设全覆盖、全联网。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
评选出 2021-2022 年度文明村 200 个。
(五)乡村管理井然有序
“十四五”以来,以任务清单形式将加强乡村管理纳入乡村振
兴 重点任务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要点,形成了具有特
色的
乡村管理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村级管理架构普遍建立。农村基层组
织带头人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委会主任比例稳步提升。从事业
单位干部、社区工作者、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村人员、大
学生、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中,选用村织书 200 人。深化拓展城
乡 组织结对帮扶,实施“结对百镇千村,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各
中心 城区和市委各工作、在企业所属 500 个基层组织与涉农区所有
乡镇、 村级组织开展全覆盖结对共建,已启动镇级层面合作项目
200 个, 村级层面项目 1000 个共签约帮扶资金1亿元。深化平安
乡村建设, 严治破坏农村、破坏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的各类活动,
切实维护农村
社会和谐稳定。
(六)乡村生活更加丰富
“十四五”以来,各涉农区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村居综合文化活动室服
务效 能进一步提升。区、街镇公共文化资源持续向远郊地区和基层
村居倾 斜、下沉,公共文化内容供给约占供给总量的 70%。推动
养老服务 优先向农村倾斜,完成 100 家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改造,
新增养老床
位2 万张;农村养老示范睦邻点建成 1000 家。
二、主要任务落实见效
(一)着力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1.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绿色生产方式,积极推进国家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地产农产品产量基本稳定,品种结构进一
步优化。开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推进 10 万亩蔬菜绿色防控集成示范基地和 2 万亩蔬菜水肥一体化
项 目建设。建设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比
重达 到 80%。实施农业光伏专项工程,结合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农光
互补、 渔光互补项目。种养结合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
弃物和粮
油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实现全覆盖。
二是科技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农业智能化生产基地,探索
基于 5G 通信的农业物联集成应用模式,以区、镇为单位建设一批
基 于数字化管理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 10 万亩粮食生产无
人农 场,建设2 万亩高标准蔬菜绿色生产基地,打造一批智能化
菜(果) 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启动粮食、蔬菜等生产基
地提档升 级工作。积极探索植物工厂生产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
蔬菜种苗、 花卉园艺等工厂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夯实数字农业 发展基础,推进蔬菜、水稻、特色果品、畜禽产品、
水产品等生产过
程的数字化测量和信息采集,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共享,生产端、
销售端与管理端数据对接,提升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水平。
三是现代种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
用,健全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体系,推进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
建设,加快地方特色农业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强化现代种业自主创新,
推进本市优势特色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创制及突破性新品种选育,
开展种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种业市场主体培育,建立健全商业
化育种体系,新培育 3 家国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打造 5 家行业
领
先的特色优势种业企业。
四是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和重大投资项目,
打造 200 家年销售额 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带动能力的产
业 化龙头企业。培育 20 家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20 家农业产
业化联 合体做优做大做强。发展区域性农业服务组织,打造 5个
区域性集约 化育苗中心,提升种苗社会化服务能力。布局一批规模
适度的农产品 预冷、贮藏保鲜等初加工冷链设施。蔬菜生产保护区
和农业绿色生产 基地,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服务
覆盖率达 85%。培 育高素质农民,引导有志青年投身现代农业。
累计培育农业经理人 100 名、新型职业农民1 万名,形成一支有
文化、懂技术、善经营、
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五是粮食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工程,优化粮食储备保障基地和应急保障中心布局,提升收储调控
能 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强化粮食绿色仓储和智能管理,加
快实 施以“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
销”为内
涵的“五优联动” ,建立优粮优价的市场运行机制。
六是品牌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打造优质稻米品牌,完善地产优
质稻米品质评价以及稻米生产、加工、保鲜贮藏标准体系,推广应
用
稻米品牌电子信息追溯标识,集中打造优质稻米区域公用品牌。上市
销售的地产稻米品牌化比例达到 50%。提升特色产业品牌优势,
做 精做优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深受市民信赖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
和企 业品牌,积极推动地产特色农产品品牌列入农业品牌目录。开
展品牌 农产品评优品鉴活动,提高地产优质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做
强休闲农 业文化品牌,加强农事节庆文化活动建设,进一步挖掘和
培育乡村农
耕文化品牌。
2.持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围绕绿色蔬菜、稻米、特色瓜果
花卉、优质畜禽、特种水产、生鲜乳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涵盖
生 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全产业链集群,推进优势特色产
业做
优做强,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二是建设产业融合发展平台。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
范村建设,集聚优势资源和产业特色,推进“绿色田园” “美丽家
园” 及乡村文创、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打造一批
产业
特色镇(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三是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水平。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项 目提升行动,打造 10 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
成休 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改造和新建美丽田园精品示范园,
推动建 设 30个乡村特色民宿集聚点,培育 30个农事节庆文化
活动,推动 生态林地开放共享。围绕旅游古镇、特色村落、乡村民
宿等,打造一
批特色村镇休闲区。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纲要实施,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按照相关规定和省市关于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安排部署,对《乡村振兴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重点工程项目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有关评估情况如下:一、主要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十四五”以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对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管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等具体指标,实施乡村振兴行动、制定《生态休闲产业带发展规划》,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较好,总体符合预期。(一)规划政策逐步完善“十四五”以来,印发了《关于实施...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