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讲话稿范文
VIP专免
2024-01-14
999+
34.27KB
2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工作讲话
各位:
继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立足区情,
顺势而为,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
设计,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落实。
一、衔接什么。思想认识衔接。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
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两者协调推进、有机
衔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政策举
措衔接。保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
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是推进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要按照“七个一批”
“三个加大力度”总体要求,做好在产业、就业、住房、生
态、健康、医疗、综合保障等各个领域系列政策措施的衔接;
做好贫困村"五通七有"及未竣工重大项目的衔接;
做好从全面脱贫到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以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为路径的乡村发展战略的衔
接等,保证脱贫政策的稳定性、持续性、系统性。目标任务
衔接。脱贫攻坚的目标是: 20 xx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
困 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 贫困。
乡 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 20xx 年,乡村振兴取得重
要进
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 20 xx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
化
基本实现;
到 20 xx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全 面实现。现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脱贫之后怎么干?
就 是要在总结脱贫经验基础上,作出阶段性谋划,形成长
效机
制,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
二、 谁来衔接。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农村是党执
政的根基所在,是党工作的重要阵地,要坚持五级书记抓乡
村振兴,引导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确保
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主心骨”。没有中国共
产党的正确领导,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发挥社
会力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社会各方
参与,共同实施。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乘势而上,主动
作为,运用市场思维,依靠市场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最广
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
接。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群众、依靠
群众,推进乡村振兴。依托驻村工作队、"民族团结一家亲"
结亲干部等力量,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服务群众、
引领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
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落出成效。
三、 怎么衔接。
深化改革努力创新,让农业强起来。坚持城乡规划顶层
设计,加快形成南北协调联动、城镇乡村统筹推进的城乡融
合发展空间格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推动特色小城
镇建设;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
民生问题短板;建立城乡融合的要素有序流动机制,深化农
村土地集体产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农村
土地和劳动资源。
引进商业资本扶持农业,增强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建
立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实现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
要素城乡之间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富起来。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们应发挥资
源禀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带就业,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深入推进"互联网+"
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与旅游、
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
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接续脱贫攻坚中形成的
成熟经验,比如一县一特、 一乡一业、 一村一 品,建立特
色
产业集群,延伸农业产业链,构建产业品牌体系,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让更多农民乘上战略的致
富快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美起来。坚持绿色发展
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产业与生态的双赢。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动庭院改造,科学划定畜
禽养殖禁养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规范土地
流转和农田棚舍整治,让农村环境一天比一天美。同时,乡
村的美丽还体现在农民的精神面貌上。要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维护意识形态领
域安全,倡导各族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提振农民精气神,增强群众凝聚力,孕育社会好
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村振兴工作讲话
各位:
晋宁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
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
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
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
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
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
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
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
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
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
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
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
“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
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
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
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
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
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
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
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
能获得开启晋宁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工作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
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村社区,
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
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 3405 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
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
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
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 带动",即全村竹
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
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 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
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
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
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
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
“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
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
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村美
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争创全省一流,打造 4 a 旅游景区",
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
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
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
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
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 a”旅游景区目标,
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
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 制, 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
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
个 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
购 置200 个小垃圾桶、10000 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
与 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
实行 垃圾袋装化,形成 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
圾收集 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
力度。建 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
键,最大限
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工作讲话各位:继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立足区情,顺势而为,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实现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政策设计,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举措的落实。一、衔接什么。思想认识衔接。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战略,两者协调推进、有机衔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意义重大。政策举措衔接。保证脱贫攻坚政策措施的稳定,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是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要按照“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总体要求,做好在产业、就业、住房、...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