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VIP专免
2023-12-06 999+ 15.27KB 1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高校思政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在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中所形成的,为高校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革命文化所具
有的政治性、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等特质,体现了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内核。具备“属人
化”特质并在主客体互动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与强调满足人
的政治社会化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认同方面具有高
度的价值耦合性。蕴藏在革命文化中的深厚价值情感比任
何说教都更富有精神张力,更能感染人、感化人,这与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将革命文化融入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一、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有待
提升。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之一就在于
提供高质量的、符合新时代学生接受特点的教育资源。然
而,当前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资源供给方面
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革命文化资源的时代性建
构不足。革命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融合了马
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但有些内容的背景相对久远。因而,
在将革命文化
作为教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时,有
必要使其展示内容、呈现形式与当前时代的新需求、新技
术相融合。这既是对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二是
部分高校对革命文化育人的科学性设计和机制化协同不够。
如何一体化协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将革
命文化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以协同化的制度建设
巩固革命文化育人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何将革命
文化育人由单点散发的“运动型”向点面结合、常态长效、
协同发展的“制度型”转变,还需要深入思考。三是部分
高校对革命文化宣传教育阵地的拓展不广。信息化时代,
各类数字平台载体层出不穷,如何适应“互联网+”和新
媒体的不断升级妥善应对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变化,
力探索数字时代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建设,
积极稳妥地由传统的红色革命育人场域向新的社会领
络空间等各类阵地拓展,分发、社、社会
织及互动在革命文化育人中的积极协同能,还需要
不断突破创新。
2.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把握不准。
初级阶段是感性认,大学生往往更容故事型、
案例型、人型革命文化的呈现方式产生情感共,但对
其深的认和理解相对欠缺。一方面,于内容
度层面,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尚未如何使学
生将理想信
内化于化于的问题。革命文化中蕴的深
极难内深刻影响到学生,而是需要通过
系列较长时间跨度的教育动发作用,而改变大学生
的认、态度和动。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对革命文化深厚内挖掘还不够,聚焦大学生
需求进行系统性和有对性的理还不足,达到
预期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于认知维度层面,部分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未准确把握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
治教育的规律。有效的教育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保护阶段,这一阶段通用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式,将
流意识形态印刻到学生的脑海中;辨识阶段,这一阶段
的教育重点在于使学生将主价值内化于;能动阶段
这一阶段通过理性对话让受教育主动分选择价,
自觉接受并主动遵从价值,实现化于。但在将
革命文化融入以个阶段程中,部分高校对革命文
化育人内容的更新不够时、对教育机制的建构还不完善
型的现代化教育方式不成
3.部分高校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待
增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育出的革
命文化作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成部分,对于
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动马克思主义入

标签: #经验交流

摘要:

高校思政教育经验交流材料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中所形成的,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革命文化所具有的政治性、人民性、先进性、科学性等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精神内核。具备“属人化”特质并在主客体互动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与强调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属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认同方面具有高度的价值耦合性。蕴藏在革命文化中的深厚价值情感比任何说教都更富有精神张力,更能感染人、感化人,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因此,将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一、革...

展开>> 收起<<
高校思政教育经验交流材料.docx

共15页,预览5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 15
客服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