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
VIP专免
2024-01-12
999+
23.43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力量”。百余年来,我们党秉承高度的理论自觉,
矢志民族复兴,逐渐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同中国、
同人民的紧密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
与活力,不断指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开创新局面。理论自
觉是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和政治品格的鲜明表征,作为内
生动力,不断驱动中国共产党认识理论、掌握理论、坚定
理论、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
马克思主义“行”,不仅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占据两个制高点
的科学理论体系,基于主体的角度,还归因于中国共产党
“能”,特别是“能”在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自觉“能”动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清醒自觉
理论清醒,是指主体对理论内容、价值和特征等关键
要素的正确而深刻认识,同时也表征为认识和对待理论的
科学态度与坚定立场。清醒作为一种状态,需要长期维系,
要依托能够形成且保持这种清醒的认知、立场与责任;同
时,主观上要有不断趋近目的并合乎规律的自觉性,并通
过实践转
化为保持理论清醒的重要势能。这集中表现为我们党
的认知清醒、立场清醒与责任清醒。
(一)认知清醒:准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蕴含丰富的思想
内涵,需要长期且深入地学习与研究。在学习理论、运用
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党对理论精髓要义的认识愈发
清醒,越能够准确把握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
看,“准确把握”的问题关乎能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这包
括能否清醒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特殊地位、重要价值
和本质特性等。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寻求救国良方
之际,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主要代表的先进分子就清醒地认
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在当时各路思潮争鸣中,
中国人民给予马克思主义以重要思想地位,将马克思主义
视为帮助近代中国人民推倒压在身上“三座大山”的真理武器。
在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
根本指导地位,并清醒地认识到党带领中国人民之所以能
够不断创造成就、取得伟绩,根本在于我们拥有科学理论
的指引。此外,我们党始终保持理论价值上的认知清醒。
正是由于能够清醒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中的学问”,
而是作为实践方法论,并自觉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我们党
才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
任务,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对于马克思主义,我
们党也一贯保持对其本
质特性的认知清醒,准确把握其科学性、人民性、实
践性和发展开放性,自觉将其作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
原则指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发展理论、指导
工作和推动实践。
“对待”表征为一种认知上、态度上的主观能动性。聚焦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透析党的历史实践,可以具体
化为我们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学习问题、运用问题和发展
问题上的科学原则。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问题上,我
们党一直重视全面系统、联系实践且结合实际地学习马克
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学习马列
主义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这样的
科学要求。同时,关于学风问题,毛泽东强烈反对“主观主
义”,强调“主观主义是一种不正派的学风,它是反对马克思
列宁主义的,它是和共产党不能并存的”。在对马克思主义
的运用问题上,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性是焦点。抗日战争
时期,毛泽东就着重强调了这一原则性问题,指出马克思
主义要同中国的特点相结合,并首次提出将其中国化创新
的命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余年历史进程中,关于
如何对待理论,我们党经历了从模糊认知到清醒认知的自
觉过程,经受了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作
风造成的一系列失败挫折,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
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
想路线,并将其作为我
们党运用理论的科学指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创
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
态度上明确指出:“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
实用主义的态度。”这规范了我们党在理论运用中的原则性
要求,深化了规律性认识。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问题
上,我们党准确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立足现
实问题、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和发展理论。20 世纪 70 年
代末,中国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纷
繁的国内外形势,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重新确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
意识,科学审视关乎党和国家命运发展的时代性、全局性
和战略性问题,对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正确评判,
为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明确了方向,正确回答了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许多关键性问题,进而确保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行稳致远,使中国化时代化的
马克思主义得到创新与发展。
(二)立场清醒: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坚定擎举起共
产主义信仰的旗帜。党的历史就是坚持并捍卫马克思主义
的历史。坚定理论、捍卫理论作为一种清醒立场,既体现
于主观上内心的笃定,亦彰显于现实斗争中的主动。基于
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
坚定批驳谬误。”从党的历史实践出发,可以具体化为两个
方面。
一方面,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具体
表征,代表着主体对自身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清醒而坚定
的立场。第一,从坚持理论创新的角度,中国共产党坚定
理论自信,体现于一以贯之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倘若
没有坚定的信仰,就很难有持之以恒发展理论的动力、毅
力和恒力。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坚定
理论自信,在内心对其认同和信仰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
新,自觉推进“两个结合”,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并逐渐实现从“在中国”到“中国化”“时代化”这样的转变,建
构起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诞生了影响中国乃至
世界的理论成果。第二,从实践创新的角度,中国共产党
坚定理论自信,源于党的百年历史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取
得的伟大实践成就。事实上,倘若我们党丧失对理论的坚
定立场,不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服务实践,那么就不会有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
得的伟大实践成就,实现四次“伟大飞跃”。
另一方面,敢于理论斗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其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同其他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自觉性。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作为一
种外来的新思想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积极释疑的同时,还
要通过理论斗争同各方阻力作对抗。在当时,包括李大钊、
陈独秀、李达等在内的早期共产党人,为了捍卫马克思主
义,自觉同
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作坚决斗争,驳斥并有力回
击错误思潮,进行了“问题与主义”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
义之争和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争三次主要思想论战,
确立起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先进思潮中的主流地位。除
此之外,理论斗争还表现在党内的思想路线斗争。土地革
命时期,教条主义一度盛行于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一批
“党内理论家”罔顾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死板嵌套书本理论,
在错误决策下,造成了我们党在战略上的多次失误,致使
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关键时刻,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决同教条主
义这样的非马克思主义错误作风和错误路线作斗争,坚持
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事实上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之后,通
过延安整风运动,在 1945 年党的七大上,我们党正式将
“实事求是”写进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新时代,中国
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也同样面临
着诸多像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反
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愈在此时,
愈要保持清醒立场,敢于同一切错误思潮作斗争,实现马
克思主义的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
(三)责任清醒:积极学习和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深刻领会和把握百年大党的理论自觉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百余年来,我们党秉承高度的理论自觉,矢志民族复兴,逐渐建构起马克思主义同时代、同中国、同人民的紧密联系,使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不断指引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开创新局面。理论自觉是中国共产党优良品质和政治品格的鲜明表征,作为内生动力,不断驱动中国共产党认识理论、掌握理论、坚定理论、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不仅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是占据两个制高点的科学理论体系,基于主体的角度,还归因于中国共产党“能”,特别是“能”在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