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VIP专免
2024-01-12
999+
25.45KB
4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
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随着
社会主要矛盾的开始转变,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提
升,社会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对于如何处理
好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了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
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构成了个人、家庭、社会
国家和民族五位一体家庭家风建设的新格局,为家庭家风
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确立了目标
下面,围绕深刻领会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
建共享的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
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
意义,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情感
基础
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爱国爱家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国与家的
关系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古国中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礼记·
大学》说道:“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
下平。”
从这段话可看出,家不仅是个人的依托,更是国的根本,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及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出
一辙,因此爱国爱家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更是“两个结合”在家风建设中的
具体表现之一。
(一)家庭文明新风尚中爱国爱家的基本涵义
爱国与爱家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家庭是国家的基础,千千
万万个家庭一同构成了整个国家,国是由每一个“小家”所组
成的一个“大家”。因此爱国爱家这一概念本身具有丰富内涵,
需要分别从爱国、爱家以及爱国爱家这三个词进行深入探
析。
首先是爱国,爱国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民族精神。爱
国即爱自己的“大家”。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的稳定与
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民族为自己的国家
共同努力,爱国即是实现个人理想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动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爱国”的
情怀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爱国的精神
一直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
前所未有的劫难,多少仁人志士奔走呐喊提出多种救国方
案,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虽以失败告终,但也体
现出中华民族浓烈的爱国情感,中华儿女始终将自身的命
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的今天,“爱国”
始终引领着我们朝着伟大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主线,厚植爱
国情怀,把爱国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
中,贯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中,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
会主义高度统一”。
其次是爱家,爱家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爱家即爱
自己的“小家”,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家庭成员,形成良好的家
庭氛围和家庭关系。这是中华传统家庭的美德,不仅要坚
持、要继承,还要发展。无论物质文明发展到多么发达的
程度,这种爱家的优秀传统美德不仅不可丢,而且要完善
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必定给精
神文明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冲击,许多正确的思想也受到了
挑战,家庭作为个体的归宿所在,必定要在家庭氛围上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爱家是形成和谐美好家庭氛围的关键
只有家庭的每个成员都热爱自己的家庭,正确的价值观念
才得以传播,使个体经得起社会上各种思潮的考验。家是
个体发展成人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孩子的
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一个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就在家庭这一个“课堂”上萌芽和
形成的,并可以影响一生。因此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和家
庭氛围,对个体的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在家
庭中扮演哪一个角色,都需要将爱家摆在处理家庭关系中
的首要位置,这样子才能
让“课堂”的内容积极向上,氛围轻松愉快,“教师”殷勤教导,
关系和谐。“学生”虚心学习,增长知识,茁壮成长。家是个
体的归宿和港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
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良好的家风能够让个体家
庭幸福美满,社会和谐安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
“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
社会文明。”
最后是爱国爱家。爱国爱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承至今
的优秀文化精髓和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支柱。正所谓天
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深入探究和揭示
爱国爱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践行爱国与爱家相统一的必然
要求。一方面,家庭是国家形成的基础。强调小家是国家
形成的必要条件,家是最小国。习近平总书记将家庭比喻
为社会的细胞,家是各种社会中的最小单位,国家这一个
“有机体”正是由无数个家庭这一“细胞”发挥自身的作用,使
得“有机体”正常运转发展壮大,离开这些细胞的正常发育繁
殖,国家这个有机体是无法形成和正常运转的,更无法发
展。因此家庭是国家的基础,无论社会物质条件怎么丰富
始终不能脱离开家庭这一单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
新时代,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共同努力,个人要做到
热爱家庭,主动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努力让自
己的家庭做到向上向善,使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进步
国家富强振兴,让千
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我
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另一方面,国家是家庭作为个体集合而成的整体。强调国
家由无数个家庭构成,国与家是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国家
包含着无数个小家,国是千万家,国是由千千万万个小家
所组成,家是国的根本,国是家的依托,国家不仅仅是一
个政治上的概念,更是一个让无数个家庭得以生存的情感
和价值的寄托。国家为千千万万个家庭得以发展提供物质
和精神条件,并提供社会秩序的保障,因此国家的命运与
家庭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是家庭的集合,只有千千
万万个“小家”好,国这一个“大家”才能好;国这一个“大家”
安定和谐,繁荣发展,千千万万个“小家”才能幸福美满,蒸
蒸日上。因此个体要做到“爱家”,把社会细胞爱护好,社会
和国家这个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并不断发展;同时个体要
做到“爱国”,“国是第一位,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
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国家富强,民
族复兴,人民才能幸福。
(二)爱国爱家的最高价值追求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人家国情怀的集中表现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是培育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的最高价值追求,而家
国情怀的培育需要通过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来实现。
培育家国情怀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要求。爱国爱
家表现了我们个人即要爱自己的“小家”,也要爱自己的“大
家”,如何爱自己的国家即“大家”,则需要培育共同体意识。
把每个“小家”当作一个个体,就是要把个体和个体之间紧密
相连,形成一个命运与共的结合体。顾名思义,中华民族
共同体就是将个人、民族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权责共
担,命运与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中国在物
质层面发生了质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世界经
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挑战。面对新的挑战,中华民族应该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
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家国情怀不是抽象的空谈,
是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高度价值认同和深厚的情感,以及
正确的政治导向。培育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要条件,
家国情怀要将个人的信仰融入到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
目标理想当中去,个人在精神上与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理
想追求,个人与民族拥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让中华民族共同
体通过铸牢共同体意识变得更加团结,使得个人、民族和
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国情怀的最高追求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
中华文明的历史,我们看到的是葛洪在《抱朴子》所表达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的使命追求,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
夫
有责”的责任担当,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的崇高使命,我们读到的是家国一体,是个人前途与
家国命运的时代共振。家国情怀在当代中国发挥的作用就
是将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
一个命运与共、拥有共同夙愿、团结一致的民族共同体,
共同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前进。家国情怀作为中
华文明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精神将中华民族紧
紧地团结在一起,也筑成了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支撑中
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我们要不断发扬爱国爱家这一伟大的精神,更要在这
一精神的引领下发挥出海内外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奋斗的无穷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家庭都要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我们四亿多家庭、13 亿多人
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二、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相亲相爱强调的
是“小家庭”的和谐,而以家庭这个小的单位为出发点映射出
的是整个社会这一个“大家庭”的和谐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也
在论述中多次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
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可见家庭的相亲相爱、和睦
共处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一)家庭文明新风尚中相亲相爱的涵义
在相亲相爱这个词语中去理解每个字的含义。“相”这一字意
思是相互,动作由双方共同做出的;“亲”即感情好,关系密
切;“爱”则有爱惜、爱护、喜爱的意思,表达出对人或事物
有真挚的情感。说到底相亲相爱,形容人与人之间处于联
系紧密且相互关爱的和谐状态。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
才可以促成个人的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进步。构建和谐
的家庭关系需要以相亲相爱作为情感基础融入到社会实践
当中。
首先,将推崇孝老爱亲的优秀传统美德落实到相亲相爱的
家庭和社会关系中。“中国古代开明贤达的君王一直坚持‘以
孝治国’的为政理念,极力推崇孝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也强
调了在家庭关系中对老人的尽孝要求,他强调:“要发扬中
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
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
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中国人早已将孝顺融入到血液当
中,成为了深铸于人们头脑中的人生准则。虽然时代在不
断变化,但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新时代的家庭建设
更加需要人们自觉承担赡养、抚养的家庭责任,尤其在我
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实现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
有所乐、老有所安的一系列社会保障目标是当前中国面临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同志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开始转变,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社会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对于如何处理好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构成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五位一体家庭家风建设的新格局,为家庭家风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确立了目标下面,围绕深刻领会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丰富的内涵,以及对建设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