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
VIP专免
2024-01-12
999+
24.62KB
3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
代启示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
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
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
方法和工作制度,本质上是实践主体在充分认识、深刻把
握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进而改造客观对象世界
的创造性活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宁德孕育,
它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
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仅对
福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省域范围内的理论探索
和实践基础。”“四下基层”的现实性、人民性和整体性特质
对深刻认识和深入把握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的实践功能、
价值主张、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不断
丰富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
大的智慧支持。
一、“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的现实性特质意指“四下基层”不是实践主体
的主观臆想、主观臆造的想象活动,而是实践主体通过对
客观对象世界的深入了解、全面剖析、本质把握,对客观
对象世界进行革命性改造,目的在于使这种客观对象世界
的发展更符合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的需要。也就是说,“四
下基层”不是停留在对客观对象世界的主观把握之上的,而
是要深入到客观对象世界的本质性、历史性维度之中,透
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规律指向。以
此为基础,实践主体适用这一规律,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
未来大势,提出相应的思想理念,进而指导乃至重建社会
现实。所以,“四下基层”的社会功能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
世界”“解释世界”的层面上,而是把“改变世界”作为“四下基
层”的实践旨归。总的来看,“四下基层”之“改变世界”的实践
旨归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四下基层”能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行为方式,增强实
践主体的实践能力和拓宽视野。习近平同志在《摆脱贫
困》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
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由此“可以改进工作作风,
克服官僚主义”,“各级领导干部到群众中走访......了解和熟
悉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况,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这种命令
主义、官僚主义的弊病”。
可以说,“四下基层”不仅是提高党员干部政治智慧、增强执
政能力、激发干事创业主动性的必要途径,还是党员干部
通过与人民群众相互接触、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党密切联
系群众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党性修
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的重要法宝。面对如何提
高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习近平同志要求党
员干部“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
知”。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基层情况、掌握群众意志,
并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出科学的路线、方针、
政策。正如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所指出的,
调查了解工人阶级的生存境况,是“给那些认为社会主义理
论有权存在的见解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了肃清赞成和反对
这种理论的一切空想和幻想”。可以看出,“四下基层”是帮
助拨开人们的思想迷雾、获得理论新认识、坚定理论自信
的锐利武器。
二是“四下基层”的现实性通过规范、矫正实践主体的主观世
界,进而更好地“改变世界”,即促进实践主体之外的客观世
界的向善发展,包括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生产方式进步发
展等方面。“现实本身”是思想理念的产生根源,“人们的存
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作为一种体察民情、追求真
理的工作方法,“四下基层”就是对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
本质性研究和把握,并在这种“现实生活”的历史性展开过程
中概括、提炼、升华出新的思想理念,用以创造出更加美
好的世界。
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为导向。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提倡各级领导带任务、
带问题深入基层,解剖麻雀。......有利于把问题解决在
源头,把矛盾消弭在萌发状态”。也就是说,“四下基层”既
是提高领导机关办事效率、增强办事精准性的重要途径,
也是促进领导干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矛盾、困境的有效
方法。2021 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
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中结合自己在
福建工作的经历,深入阐述了调查研究对制定科学的政策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性:“我在福建工作时,针对福建
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
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
度改革......我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我们
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
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形成了全国第一
个省级林改文件。2008 年中央10 号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
改经验。”“四下基层”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解决
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而且是一个追求真理、发现真理
践行真理的过程。
另一方面,“四下基层”的关键是在深入把握现存世界的现存
状况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理论认识、作出新的理论概括
并将这种理论新认识指导新实践,解决新问题,最终使这
种新理论、新理念成为现实。关于这一问题,马克思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系统阐述,
提出了检验思想理念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
思维的
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只有符合客观实际
的思想、观念、决策、谋略,才能够真正、精准地切中客
观对象世界和社会现实,并对之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造,推
动事物朝着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方向发展。习近平同志
在宁德时,自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到当时的 xx 地区
极为贫困,全省经济排名位列末尾,是全国 18 个集中连片
贫困地区之一。面对这一发展困境,习近平同志在深入、
系统掌握宁德地区的现实状况后,提出了“滴水穿石”“弱鸟
先飞”“经济大合唱”等一系列理念,并脚踏实地地将其运用
到xx 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中,努力使 xx 人民摆脱物质
和精神贫困的境地。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
间倡导的这些工作思路、理念是正确的,指引着宁德的现
代化之路。有数据表明,宁德生产总值从1988 年的20.1 亿
元增至 2021 年的3151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1.5 亿
元增至 265.8 亿元,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第5位,跨入全国
百强城市行列,彻底扭转了宁德“老、少、边、岛、贫”的历
史境遇,成为了福建省发展的新增长极。可见,“四下基层”
不是要维持现存世界的现存状况,而是“按照事物的真实面
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最终实现对现存世界的现存
状况进行深度性、革命性的革新和改善,因而,“四下基层”
本质上是一种以“改变世界”为旨归的实践形式。
二、“四下基层”的人民性特质
所谓“四下基层”人民性特质指它的每一环节都贯穿着以人民
为中心的价值底色。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整个理
论建构进程中,在对基层深入、全面、系统调查研究过程
中,深切表达了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的价值期盼。马克思
在24 岁时就完成了自己的调查研究开篇之作,即《摩泽尔
记者的辩护》。为了有力反驳莱茵省总督无理指责《莱茵
报》的两篇文章,马克思到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进行深入调
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和掌握该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
实际状况,“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各种材料,以无可辩驳的
事实揭露了摩泽尔河沿岸地区资产阶级政府背离人民的'官
僚本质'”。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也走在调查研究的
路上。为了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收集到广大工人阶
级的生活境况,他“用了 21 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
自交往来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最终撰写出了《英国
工人阶级状况》这篇影响广泛的调查研究名著。可见,在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调查研究是一项“绝大多数人的,为绝
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实践活动,具有深厚的生存论意蕴,其
内在规定的受益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不是少数人群体
因而,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指向,调查研究下基层
更是将调查研究与人民生存境遇、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相
结合,彰显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现实伟力。
“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
中心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秉持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紧紧依靠人民干事创业、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党
的初心使命。一方面,推进“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
度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四下基层”不是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
相分离、相对立的单向性实践活动,而是党员干部与人民
群众的双向良性互动的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
不仅是创造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创造历史的“剧作者”。习
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
的英雄。”
可以说,“四下基层”作为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形式,
是一种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深度交织融合的社会政治实践
例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
党员干部自身,而是必须依靠并汇聚人民群众的集体行动
力,才能真正及时、有效、广泛地推动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精神实质、理论主张和价值主张“飞入寻常百姓家”。
又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
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只有“打掉'官气'、放下架子,真正深入
群众,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促膝谈心,与群众同吃、同
住、同劳动,才能了解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才
能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习近平同
志指出,“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依靠什
么去战胜困难?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谈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四下基层”的三重特质及其新时代启示“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本质上是实践主体在充分认识、深刻把握客观对象世界的现存状况基础上进而改造客观对象世界的创造性活动。“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在宁德孕育,它蕴含的精神内涵、价值追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到了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的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不仅对福建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省域范围内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