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和决策建议汇编(10篇)
VIP专免
2024-01-11
999+
273.1KB
11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目 录
加强医疗废物科学规范管理 打赢环保防线疫情阻击战...........
2
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思考................................
7
金融业支撑“三高四新”战略能力研究及对策分析....................
21
以“四个融合”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8
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3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45
如何破解现行人口问题 ——从“七普”数据看生育政策. 51 将老旧
小区“微改造”升级为“绿色改造” 助力我省碳达峰
............................................................................................... 58
做好“区港联动”大文章 畅通国内国际 双循环 把湖南自贸
试验
区打造为 制度创新高地...............................................................64
打造“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县域经济新版本.........................
70
加强医疗废物科学规范管理 打赢环保防线疫情阻
击战
网络
决策参考 疫情防控 医疗废物
202X 年 7 月,我国多地再现新冠肺炎多点散发本土疫情,
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现已成为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主要病
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转阴时间长等特点,容易
引发“多个源头”“多面突围”的复杂防疫局面。在今后的工作
中,
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毫不放松抓
好近期聚集性疫情应急处置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巩固来
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有效防范化解医疗废物潜在的生物安全和生态
环境风险,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环节。要密切跟踪疫
情形势,树牢底线思维,准确掌握各地尤其是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地
区医疗废物实际产生和处理情况。为加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科学规
范管理,做好疫情防控配套的环境保护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优化决策,探索建立医疗废物综合管理最佳实施方案
目前,医疗废物在处理方法上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
温焚烧法,另一类是以高温蒸汽消毒、化学消毒、微波消毒等技
术为代表的非焚烧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
均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尚不存在一种完美无缺的“万能
技术”。因此,在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路线选择的事前环节,必须遵
循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原则,综合考虑拟处理医疗废物的本质
属性、处理技术的可靠性与潜在安全风险、设备运行过程中
对环境
的影响、操作人员职业安全等因素,不搞“一刀切”式的
医疗废物
处理模式。与此同时,还需统筹兼顾相关政策法规、经济投资回
报率、服务地区人口规模、公众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做实做细各
类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与项目顶层设计,持
续跟进配套
的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舆情监测等工作,力争做到
“一市一策”
“一厂一案”。紧密结合实际情况与实践经验,探索
医疗废物处理
的最优技术方案,确保所有医疗机构及设施环境监管与服务 100
全覆盖,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及时有效收集和处
理处置 100 全落实,实现医疗废物“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日产日清”。适时淘汰现有老旧设施,更新技术装备,大幅提升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现代化水平。
二、与时俱进,加快医疗废物管理与现代新兴技术深度融合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
区块链等现代新兴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医疗废物管理行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合理运用上述高精
尖技术,可为实现我
国医疗废物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完善疫情防控体制
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管理应急体系“插上科技的翅膀”。建议
通过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创建“医疗废物协同处置与管理信息平
台”等类似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信息系统“哨兵”和“探头”的
作用,进而对医疗废物的种类、重量、处理状态、实时位置等关
键要素进行全覆盖管理与调控。建立集中处置与自行处置相结合、
属地负责与区域协同相结合的现代化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和
治理体系,实现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存储、处置等流
程的智慧监管,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做到安全、高效、经济地运
用最优化的技术路线对医疗废物进行全流程管理。
三、协调联动,促进医疗废物管理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实现医疗废物安全有效管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 环节,也是一个颇具系统性、专业性、公益
性的国家级大型工程, 涉及多个不同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机关,需要加强发展改革、卫生健康、生态环
境、工业和信息化、住建、财政、交通运输、科技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跨部门“平战结合”的
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公众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加大对医疗废物“黑色产业
链条”的打击力度,加大对先进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对外引进力度,加大对国产医疗废物处理设
备市场化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规范医疗废物处理技术的操作管理流程,明确医疗废物产生方、回收方、监管
方各自的职责,引导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健康发展,激发国内医疗
废物处理技术研发机构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打造一批设施
好、
功能全、服务优、创新强的医疗废物处理龙头企业或产业集
群。
坚持“补短板”“强能力”“控风险”同步推进,实现医疗废
物管
理相关产业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议由国家卫
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牵头,以《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
治理工作方案》为指导,紧密结合“无废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
遵循“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出
台一系列与
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废物处理技术规范与管理指
南,进一步建
立健全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法规体系,努力扭转我国在医疗废物技
术自主研发领域的被动局面,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
境需要。
四、深化合作,通过国际生态环保交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医疗废物的安全有效管理不仅是一个国家级问题,更是
一道世界级的“重点题”“难点题”“热点题”,事关全球公共卫
生
安全和全人类的健康福祉。我国应牢牢把握绿色“一带一路” 与
“健康丝绸之路”建设等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以医疗废物处理管
理为切入点,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新
战果”,统筹国际国内“两个抗疫大局”,加强同世界卫生组
织
(WHO)、联合国环境署(UNEP)等国际组织以及国外环境保护与
卫生健康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沟
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
更深层次的开放与合作,向世界贡献医疗废物管理领域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同时积极参考借
鉴国外在医疗废物管理领域取得的先进经验,力争在医疗废物管理领域做到“让人民满
意”“令世界瞩目”。
通过国际生态环境保护交流合作,在推动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阈下,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思考
网络
调研报告新发展阶段 金融 乡村振兴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党中央提出要从体制机制、
政策实施、资源投入等方面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
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XJP 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
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提出新要求,要求“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
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这是总书记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深入阐述, 更加明确我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入了新阶段。在新发展阶段, 要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
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新发展阶段,金融如何围绕乡
村振兴总体战略要求,明确功能与定位,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转变,进一步为
乡村振兴和农村改革提供动力支持,是当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以
X
省 X 市为个案,作一些有益探索。
一、X 市“三农”发展现状和金融服务实践
202x 年,X 市委提出了“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全市不断加
大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思路,以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和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立现代农
业体系,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2x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782.11 亿元,增长 4.1。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 20xx 年的 322.77 亿元增加到 202x 年
的 468.59 亿元,20XX202x 年平均增长 3.7。粮食生产再获丰
收,粮食作物总产量 317.5 万吨,增长 0.1。X 县试验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稻创造世界新
纪录。全市立足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加强科技支撑和经营创新,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亮点。“三
黄两茶”(黄花菜、湘黄鸡、黄贡椒、茶油、茶叶) 等一批特色产业脱颖而出。特色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发
挥了重大作
用,产业扶贫到户覆盖率达到
100(兜底除外),油茶产业扶贫
创造了“X 经验”。美丽
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自然村通水泥路、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
置体系基本全覆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全市县以
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
97.77 、90.01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X 县实现脱贫摘帽,322 个贫困村全
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全面清零。金融服务的实践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有效落实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新政策
一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规划,
结合 X 实际情况出台《202X 年金融支持 X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
见》,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
二是充分发挥再贷款等专项政策工具的作用。人民银行 X 市
中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行差别化监管政策,引导金融资源
回归“三农”。近五年来,X 市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 76.43 亿元,
撬动各涉农金融机构发放特色信贷产品金额达 1014.05 亿元,
为农户创业、乡村产业良好发展提供了资金来源。
三是助力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
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向金
融
机构融资担保、入股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X 市已开展林权抵押
贷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等信贷产品创新,其中油茶林权抵押贷款已经开展近十年,辖内 7
个县(市)
全部被评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共支
持油茶龙头企业 20 余家,油茶合作社 47 家,家庭农场 35 家,
专业大户 187 家,帮助近 10 万农户实现人均增收 2000 元以上, 实现了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企业、农
户等多方共赢发展。X 耒
阳市作为全国 291 个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市)之一,目前农房
抵押贷款试点已经实现县域金融机构全覆盖,农房抵押贷款余额
9129.8 万元,有力的盘活了农村的资产资源。
2、全面优化乡村振兴金融生态新环境
一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支付清算网络向
农村延伸,加大 POS 机、ATM 机的布放力度,推进金融 IC 卡、
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应用,拓展网络银行、网络
证券、网络保险、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领域。提升普惠金融覆盖
面,在全市 322 个贫困村完成金融扶贫服务站建设,布放助农
取款等支付服务设备 272 台,助农取款交易 768.91 万元,改善
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质量。
二是大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 X 市中支积极推
动出台《X 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X 市农村金融服务基
础设施建设规划》等文件,牵头制定《X 市信用乡镇、信用村、
信
用户创建评选管理办法》,选取信用基础较好的乡村进行试点,
全面开
展信用村创建工作。截至目前,X 市辖内农户 138.53 万户,共
建立农户信用档案 92.53 万户,占全市农户的 66.79。
已建立 133 个信用村,评定信用农户 81.97 万户,累计发放贷款
919.91 亿元。
三是金融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以本地乡风文明、乡村治理为基础,X 乡铸就“诚信之乡”、X 县 X 村上
线“厚德同心积分银
行”系统打造“X 模式”,积极探索“信用+乡村治理”和
“信用+金融惠农”,走出一条文明引领、全民参与、金融助
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3、创新指导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新升级
一是实施金融支持旅游扶贫战略,助力 X 市发展生态观光休
闲等乡村旅游,加快 X 油茶小镇建设,支持 X 田野绿世界、X 休
闲田园等景区提质发展,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 3 条旅游
精品路线,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做响辖
内县(市)的旅游品牌。
二是深化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对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及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龙头企业
+农户+基地”,“企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
式,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农业品牌。
三是推进“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发展。人民银行 X 市中支联
合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特色产业企业名录清单,如
指导出台《X
县金融支持黄花菜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累计发放特色产业再贷款 2.64 亿元,引导农业银行
创新“黄花贷”等信贷产品,撬动 X 县金融机构发放特色产业贷款 3.21 亿元,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 15
家、种养大户 1500 余家,充分发挥了“小黄花菜、大产业” 重要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作用。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
1、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体系需要完善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需要以完善的金融体系为支撑,但目前城
乡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现行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乡村振兴过
程中还有待完善。
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服务意愿不强。受集约化经营调控的
影响,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大量缩减,部分行贷款权限上收至地
市级机构,县级及以下分支机构缺少独立的贷款审批权,只具有
资金组织权、贷款调查权和回收权。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较少涉及
甚至基本不开设农村金融业务,区别对待“三农”发展,无法满足
农户正常信贷需求。
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体系构建尚不健全。当前主要深耕
农
村市场的邮储银行、农商银行以及村镇银行,服务能力均不足,
且规模
偏小,参与防返贫、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面窄,难以有效发挥金融
服务作用。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由于规模较小, 为了寻求出
路,为考虑其经营发展的可持续性,对“三农”及小微企业发放贷
款的门槛较高,服务农村经济的作用不明显。
2、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资源创新不足
当前,金融资源创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仍有较大差
距,供给与需求矛盾较为突出。从需求端看,农村地区“贷款
难”。农村地区既有满足简单生产生活
需要的零散、小额、短期
性的金融需求,也有用于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基础设施和
人居环境改善的集中、大额、长期性的金融需求。面对不同层次
的贷
款需求,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相对滞后,在产品多样
化、对象精准化及服务精细化方面明显不足,农户申贷获得率及
时效性较低。从供给端看,金融机构“难贷款”。由于农业的低
收益、高风险的特征长期限制了信贷的投入,一方面,传统
种养
业易受自然环境、灾害等影响,具有天然的被动性。另一方
面,农产
品销售市场的顺周期性明显,“谷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这种
风险容易演变传递到金融领域,进而形成信贷风险,因
此金融机
构考虑贷款的安全性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相当谨慎,
“难贷款”
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目前,X 全市农商行和村镇银行存
贷比为 65.93,最低的只有 39.81,农村金融资源的创新利用
严重滞后。
3、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金融服务成本高。部分农村区域经济落后、交通滞后、
居住分散,金融机构贷前调查、信贷审批、贷后管理成本高。受
传统消费观念影响,部分农村居民对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第三
方支付安全性心存疑虑,接受程度较低,普及难度较大,而对
物理网点、人工服务依赖程度较高,提高了金融服务成本。
二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目前,农村信用行为主体守约遵规、
信守约定的意识还有待强化,贷款欺诈和逃废债
行为时有发生,
农村信用信息零星分散参差不齐,没有实现系统性整合,信息可
获得性、完整性、准确性较低,信息不对称。
三是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薄。部分乡镇存在地域广、人口分布
分散、所属行政村多等特点,当地设置的物理网点及自助设备往
往无法满足这类乡镇的金融服务需要,较低的支付服务覆盖面和服
务率、较少的 ATM 机具、缺少信贷和理财等综合功能的自主终端
等均会限制金融支持作用发挥。
4、支持乡村振兴的金融改革不够深入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功能缺乏。村(组)自治组织
是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组织管理者,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下,转化
为乡村产业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但其融资功能缺失,个
体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互动还相对缺乏,小、散、弱的
农户难以获取和承接金融资源的大量投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面临
着融资需求的现实问题。
二是农村金融担保机制实效不足。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的核心
离不开抵押担保,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不健全,财产权利抵押登记、
评估、流转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抵押物处置存
在困难,服务“三农”的融资担保机制的合作机制存在短板。
三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力度有待加强。建设用地、农
用地、宅基地“三块地”资产价值未能得到最大化发挥,农民难以获得资产性收益。宅基地流转范围受限
且缺乏统一的平台,难
以实现抵押担保获得金融支持的便利。集体土地经营权的转让登
记制度仍然缺失。
三、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及政策建议
1、优化让“三农”变新的金融体系,做好“两条腿走”的
衔接同步
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金融要
做好“两条腿走”的衔接同步。一方面,按照 5 年过渡期的要求,
继续完善金融扶贫体制机制。及时调整包括货币政策工具、扶贫小
额信贷等金融政策的侧重点,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时效性,使金融
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村脱贫群体。另一方面,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
村振兴。要探索建立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金融要逐步实现从“输
血”到“造血”,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将金融扶贫中的
好做法好经验应用到服务乡村振兴中去,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金融支持扶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首要任务
是
做好顶层设计,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对农村地
区基础设施和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针对性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二是推动大型商业银行适度下沉业务层级,立足本行优势、
创新产品设计、优化网点布局,持续提升错位竞争能力,增加首贷客户数量,更好地服务好农业龙头企业。
三是发挥好农村商业银行的主力军作用,坚守支农支小定
位,
切实满足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金融
需求,促进金融活水精准流入田间地头。
四是加快推进村镇银行的有序发展,积极发挥其他机构的有
益补充作用,丰富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渠道。
五是积极发挥各类金融工具稳定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利益的
作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加强涉农保险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科
学确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拓宽财政补贴险种,提高农业保险
的保障水平;充分利用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分散的功能, 推动
各类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开发和上市。
2、创新让农业变强的金融服务,打造“高质高效”的农业
现代化
农村金融供给需要契合农村经济环境,要坚持以市场为导
向、
以需求为基础,不仅要有量的支持,还要注重质的提高。
一方面,金融机构要紧盯乡村振兴的战略需求。制定与农村改革、农业投资相一致的战略方向,加快推动
农业现代化建设, 鼓励农业产业推进农产品生产、购销、加工、销售、流通等一体 化的全产业链的发展,
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融合”。金融
投入应注重采用市场化方式,投入重点是具有一定收益、能够保障合理回报的领域,包括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
金融服务、聚焦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
小农户的金融服务,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金融服务。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设计符合农民、
产业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针对农户
融资需求和特点,丰富贷款产品体系,开发随贷随用、随借随还产
品和线上信贷产品,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
续贷业务,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优化
“保险+信贷”模式。同时,创新金融机构内部信贷管理机制。
单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计划,并在内部转移定价方面给予适当
倾斜,实现信贷资源增量优化、存量重组。完善差异化考核机制,
落实涉农信贷业务的薪酬激励和尽职免责。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
推动分支机构尤其是县域存贷比偏低的分支机构, 加大涉农信贷
投放。在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简化贷款审批流程, 合理确定贷款
的额度、利率和期限,鼓励开展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的流动
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业务,提供支付结算、信贷融资等一揽子
综合金融服务。
3、发展让农村变美的绿色金融,助力“宜业宜居”的乡村
建设行动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发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发展推动农村绿色金融、信用信息环境
建设,为更好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建设“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提供金融生态
支撑。
一方面,应在“硬件”上下功夫,以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
建设助推乡村建设。一是以绿色金融引导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差异
化信贷手段引导农村资源配置向绿色、循环、低碳领域倾斜, 为污
染防治、乡村绿色生态建设、新能源产业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对
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需求,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土壤治理改善、
重大水利工程和配套基础设施,推动农村绿色发展。二是以科技金
融夯实美丽乡村基础;科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
互联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拓展在线融资、线上支付结算、农村电商
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大数据为不同类型的农民精准画像,有针
对性地设计信贷模型,开发纯信用、低利率、可循环的小额贷款。
另一方面,应在“软件”上下功夫,解决好信用信息不对称、
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存在短板等问题。着力解决借贷
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业数字化与金融数字化的对接,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
通,宣传诚信文化,强化诚信教育, 培育农村地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
境。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信用户、信用村、信 用镇的信用评级覆盖率,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和
共享机制,促进信息、信用、信贷紧密联动。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农
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激励银行机构发放涉
农贷款。做好农业贷款投放的担保增信支持,并适当减免担保费
用,减轻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
4、推动让农民变富的普惠金融,实现“富裕富足”的农村
改革
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脱贫攻坚的着力点,也是乡村
振兴的关键点。加大普惠金融力度,促进城乡资源配置均等化,
促使城乡融合均衡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支持
农村交通、供水、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能力。金融机构通过信贷政策、利率政策等金
融手段,主动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探索创新更多基于农
村资源要素的信贷产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
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推动城
乡融合发展。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信贷服务,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吸引城市居民下乡消费,活跃乡村经济,促进城乡双向流通,促进
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双提升,助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自由化。
加大金融支持农村改革配套服务力度,拓宽农民实现富裕富
足的收益渠道。
一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积极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推广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经验,推进农村集体土地集约化利用、厂房设施市场化经营、集体闲
置资金资本化运营,
唤醒“沉睡的资产”。
二是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
下,
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为其带动的家
庭农场、农户等提供担保增信,或者整合利用集体资金入股经营
稳健的农业企业、优质公共服务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
能。
三是拓宽抵押质押物范围。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
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
营性资产股份等抵押贷款业务。探索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
款业务,加快农村产权
确权登记颁证、价值评估、流转交易、处
置变现等配套机制和平台建设。
金融业支撑“三高四新”战略能力研究及对策分析
网络
调研报告金融 三高四新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业作为经济的血脉,
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竞争力。随着
X“三高四新”战略、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实施,以及
企
业转型升级、“两新一重”建设等,全省将迎来更大的融资需求,
加快金融业发展比以往更加迫切。经研究,我们认为 X 省金融业要
围绕做大总量,优化存量,以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金融要素集聚,
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
一、“引金入湘”,争取域外金融机构布局
针对我省金融业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局 面,
建议实施“引金入湘”工程,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目
标,通
过财政扶持、人才引进、教育医疗资源倾斜等配套措施联动,吸
引更多银行、证券、期货、公募基金、中介组织等金融机构落户
X。
一是争取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布局。一方面是鼓励在湘金融机
构向上争取在 X 布局开展科技金融、制造业金融、绿色金融等各
类金融创新试点,提高业务拓展能力;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金融总
部经济,吸引金融机构在长沙设立法人总部,不断增强长沙市金
融业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向长沙市以外的市州延伸布局。压实责
任,推进金融业发展不足的市州,加快引进金融机构,完善网点
布局,引导金融服务向县域延伸,提高市州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
的能力。
三是鼓励征信公司、资信评估(评级)公司、金融媒体、保
险配套服务等中介机构入湘。
四是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 X。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
放
举措不断落地,证券、期货、基金等证券业金融机构外资持股占
比的陆续“松绑”以及外商投资法的实施,国际金融机构加快了
在我国的布局。X 应依托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中
非经贸合作,争取外资金融机构布局。
二、培育主体,壮大地方金融机构
地方金融机构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
“三农”、基层、中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X
应综合运用财税、监管等政策,通过建立激励有效、风险
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1、建立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效培育机制
落实国务院关于充实中小银行资本的要求,建立资本补充长
效机制,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动中小银行股权结构优化和管理能
力现代化,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等的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
财政注资、减费降税、弹性化监管等政策激励,构建大小银行服
务
“三高四新战略”、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良性竞争局面。
2、培育新兴金融业态
梳理发展落后的金融业态和需要重点培育的金融业态,比如
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深入调研,列出问题清单,出
台有针对性的培育和扶持政策,补齐金融业态短板。
3、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专注主业,立足 X,聚焦服务省委省政府
重大战略。例如,对促进 X“三高四新”战略实施、长株潭一体
化、开放发展等具有特殊贡献的金融机构,给予专项政策支持;
进一步明确中小银行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差异化经营、坚持
本土化发展的定位,通过监管考核机制推动中小银行内部构建起支
农支小的资源倾斜机制。
三、差异竞争,大力发展特色金融
1、推进金融业特色化发展
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围绕 X“三高四新”战略、长株潭一体化
发展、中非经贸合作等重大战略,在制造业金
融、科技金融、金
融开放、金融服务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创新一批金融产品,探索
一批改革经验,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2、推进 X 金融中心特色化发展
X 金融中心目标是打造立足中部、辐射西部的全国区域性金
融中心。据统计,全国有 30 多个城市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武汉也提出来打造中部金融中心。事实上全国不可能有这么多金
融中心,只有立足全省产业结构和区位优势,依托长株潭城市群
金融改革,在服务“三高四新”战略、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开展
制度和业务创新,打造服务中部地区的重要投融资平台,形成特色
优势。
3、推进金融机构特色化发展
引导地方金融机构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同质化
向差异化、特色化的转型发展,突出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快
产品自主创新,培育和挖掘客户和市场的真实、潜在的需求,
不断
推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竞争优势。
四、弯道超车,打造金融数字化发展样板区
当前正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和科技正发生深刻变革,金
融不仅需要加速融入产业和科技,还需借助这场变革,利用数字技
术实现自身转型。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长
期性和必然性,提高金融业数字化水平,降低信息不对称,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目录加强医疗废物科学规范管理打赢环保防线疫情阻击战...........2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调查思考................................7金融业支撑“三高四新”战略能力研究及对策分析....................21以“四个融合”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8以高质量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3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45如何破解现行人口问题—...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