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docx
2025-01-15
999+
14.94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坚持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抢抓国家重
点支持 “X” 和省上倾力支持 “X” 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
推 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预计今年全县农
村年 人均纯收入达到 X 元,同比增长 X, 脱贫群众年人均
纯收入 达到 X 元,同比增长 X,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
一、持续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夯实工作体系。夯实“县领导—帮村书记一乡镇(街
道)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
的“六位一体”抓乡村振兴的梯队体系。对 X个脱贫村、乡
村振兴示范村、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精准选派村驻村干部 X 人,
保持脱贫户帮扶责任稳定,实现接续帮扶力量不减弱,为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硬核支撑。
二是压实党政责任。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
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继续保持主要领导亲自
抓,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
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任务具体的责任体系。共召开县委
常委会、县委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会、专题会、调
度会等 X 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乡镇(街道)督导
X
余次,其他区领导多次到所联系村开展督导,着力解决存在
的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坚持督促推进。采取纪委班子分片包点监督、内设
部门重点监督、派驻行业监督、乡镇辖区监督、村级民生监
督“4+1”监督模式对巩固脱贫成果、乡村振兴重点任务、
重大政策、重要改革等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排
查脱贫户住房安全问题、乡村硬化道路情况,持续加强防返
贫监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巩固人畜饮水安全、发展
壮大优势产业等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更加稳固。今年以来, 督促发现问题共 X 个,整改完毕
X 个。
三、补齐短板弱项,巩固脱贫成色
一是持续抓好返贫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防贫监测机制,
制定《关于优化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
的通知》《重点人群监测帮扶专项行动方案》等, 形成快速发
现、及时响应、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
体系。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扶贫资金管理使
用、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等进行全面排查梳理问题和风
险隐患,找准风险点,“对症下药”落实防控措施,筑牢脱贫
底线。常态化开展大数据筛选和“三类人群”基础数据比对
分析,认真落实就业、医疗、社会帮扶等帮扶措施,实时消
除致贫返贫风险。累计识别监测对象 X 户 X 人,消除风险 X
户 X 人。
二是持续抓好“3+1”保障。全面开展“3+1”保障“回
头看”专项行动,排查农户 X 户 X 人,其中脱贫户 X 户,
监 测对象 X 户。教育保障方面:严格执行“双线”责任制
和“七 长”负责制,确保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持续抓好送
教上门, 保障三残儿童少年入学;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
务教育、普 通高中(中职)、普通高校等国家资助政策。医
疗保障方面: 全县 X 万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三重制度”保
障范围。强化参 保征缴, 落实特殊人群的动态参保、应保
尽保。落实脱贫户 大病家庭医生签约应签尽签 X 人,慢病
签约 X 人。住房保障 方面: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 X
万栋,建立管理台账, 对农户住房保障情况实施常态化监
测,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定期对全县
x 个农村饮用水源开展水质 取样监测,确保群众用上安全
水、放心水。
三是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围绕易地扶贫搬
迁 “五个体系”,出台《x 易地扶贫搬迁新增人口住房保障
实施 方案》等政策文件。投入 X 万元实施安置点基础设施
项目 X 个,投入 X 万元开展就业培训,培训劳动力X
人,实现就业 X 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整合东西部
协作资金 X 万元 新建帮扶车间 X 个,解决就业 X 人,真正
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四、培育壮大产业,夯实振兴基础
一是做好“加”法。按照“X”的目标定位,突出抓好绿
色蔬菜、优质稻米、生态畜牧、茶叶、中药材、经果林六大
优势产业,全面建设现代农业样板区。深入打造农村一二三
产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全区农业全产业链、全供应链、全价
值链建设,将十里五万亩高标准蔬菜基地成功创建省级现代
农业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蔬菜生产基地县,预计全年蔬菜
总产值达 X 亿元。
二是做好“减”法。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努
力淘汰减少传统低效产业。根据区位优势统一规划,以龙头
企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等为主体,采取将土地承包经营权
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通
过建基础、管成网、路相连等建设行动,打造高标准农田,
建设特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板块,形成了 X 高标准蔬菜种
植 示范区、X 茶叶种植基地、X 特色循环种养基地、X 优质
水稻 种植基地等,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一乡一特
色,一村 一品牌”的产业景象, 目前,全县茶业种植、中
药材种植达 X 万亩,通过推动高效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从
散到聚,从小 到大,迈向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实现
产业兴旺发达, X 乡镇和 X 乡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
业示范乡镇。
三是做好“乘”法。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
作社+农户”等运营模式,促进农民就近就业或参与产业发
展,实现增收致富,以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接
二连三”,全面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共有各
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X 多家,涌现出省级龙头企业 X 家,
市 级 X 家,规模以上农业企业 X 家,带动 X 万多职业农
民参与 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涌现
出 X 村、 X 村等典范发展示范村。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还有短板。脱贫攻坚期间投入大量的
人力、物力建设大面积交通、水利、农田、环保等基础设施,
但后期道路养护、设施维护等资金需求量大,对部分乡镇、
村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上形成较大负担。同时,农村污水收
集和雨污分流项目还没有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庄
整体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产业发展基础仍需巩固。部
分乡镇地处山区,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少, 自然条件相对较
差,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本高、难度大、收益较低,难以形
成上中下完整的产业链条。一些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产业
辐射带动力不强,农民参与就近就业创业的积极性不高, 内
生动力不强。三是农民增收持续高增长突显难度。长期以来
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理念和政策实施,人才、资金、土地等
要素均呈现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态势,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
能力较弱,市场投资、消费、出口增速放缓,农民增收渠道
不畅,持续增收存在一定困难。
六、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做实做细村庄规划, 凸显特
色优势,增强适用性和可行性,确保按村庄规划及时稳步推
进项目建设, 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
用, 形成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
水秀 的生态空间。二是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围绕高质量
发展的 总要求,抓整改补短板,强基础提质量,着力解决
扶贫资产 有效管理使用、基础设施维修管护到位、脱贫人
口持续增收 致富,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动
产业发展,强
化联农带农富农强农机制,在加强乡村治理,深度融合自治
德治法治上做示范,在建设“百姓富、生态美”的新农村上
作引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三是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不断创新完善乡村人才培育体制机制,继续选优配强村级干
部队伍。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提拔使用一批优秀的“三农”干部。与对口帮扶城市、大专
院校等深入合作,引进、培养一批“三农”技术骨干。强化
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机制,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
本开发投入,着力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懂农业、
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
强大动力。
摘要:
展开>>
收起<<
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总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抢抓国家重点支持“X”和省上倾力支持“X”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预计今年全县农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X,脱贫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X,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一、持续压实责任,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夯实工作体系。夯实“县领导—帮村书记一乡镇(街道)包村领导—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的“六位一体”抓乡村振兴的梯队体系。对X个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