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docx
2025-01-15
999+
10.86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 2024 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座谈
会 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
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都活起来。”无论是敦煌莫高窟、良渚古城等物质文化遗产,
还是剪纸蜀绣、年画社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
的宝贵财富。它们虽源于民间民俗,但受众面却有限,只有
告别小众、走向大众,激活历史、融入时代,从“养在深闺
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在中华大地焕发无限生
机。
坚持以保护“铸魂”。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
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想使文
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是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国文化遗
产保护力度日益增强,但一些地方“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
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后继乏人,低级别文物博物馆保护
管理基础依旧薄弱,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化遗产的
保护难度。因此,要加强对文物的日常检查和修缮,让文物
的保护维护常态化、精细化,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
代科技手段,打造全方位智能保护体系,为文物保护提供有
力支撑。要系统梳理历史遗迹、文化古迹和非遗文化,强化
对历史文化遗产立体空间、整体风貌、文脉赓续的系统规划,
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活档案 ”。
坚持以传承“塑形”。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
方能更好创新。从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到近千年依旧保持原
汁原味江南风格的海宁皮影戏,再到国潮文创、古风汉服等
成为时尚……无不体现以人民需求为本, 以历史传承为
脉, 以特色文化为魂, 以传承弘扬促文化遗产繁荣发展。
要加大 对文化遗产领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健全考古等学
科体系建 设,提高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能力。要
盘活文化遗 产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出研学旅游、民俗旅
游、体验旅游、 休闲旅游、精品旅游等一系列文旅项目,
彰显“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
发展富有生机与活力 的文化旅游产业。
坚持以创新“提神”。“新故相推, 日生不滞。”创新是对
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比如,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
“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漫游岭南”,实现“零距离”观
摩各种古迹和遗址,增强现实感、沉浸感、体验感。再比如,
戴上一款 VR 眼镜,便可置身于传承人的工作室,跟着传承人
体验和学习非遗技艺,让非遗“学得来”。要充分利用大数据、
VR、AR 等数字重构技术进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不断增
强文化遗产价值传播的效能。要创作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和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让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
深厚底蕴。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更多的文博单位和市
场主体积极开发创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产品,让文化遗产
不仅“活”起来,更要“火”起来,进而成为承载国家记忆
的展示平台。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无论是敦煌莫高窟、良渚古城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是剪纸蜀绣、年画社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们虽源于民间民俗,但受众面却有限,只有告别小众、走向大众,激活历史、融入时代,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在中华大地焕发无限生机。坚持以保护“铸魂”。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想使文化遗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