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振兴的策略研究报告.docx
2025-01-14
999+
27.67KB
12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振兴的
策略研究报告
针对 X 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
动 X 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
口高质量发展支撑 X 全面振兴。”人口、人才流失,一度是
X 之痛, 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辩证地讲,人口少了,
并不一定是坏事,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质量才是破解难题之
道。X 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 X 全面
振兴座谈会上讲话精神, 把人口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
置。 根据《X 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
的人口 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
系,促进人 口高质量发展,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能动 作用, 对推动 X 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
义和深远的历史
意义。
一、X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人口迁移与流失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
X 市(以下简称“哈市”)人口的减少与流失, 受到自
然 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
面因 素的影响。一部分人口向比较温暖的南方迁移流动,
这也是 全球许多国家人口迁移流动的趋势性特征,欧洲、
美国都有 这种现象。美国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显示,人口
都在大量向
南方迁移和集中, 即人口向“太阳带”(SunBelt)聚集。同时,
经济发达省份多样化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 对 X 市人口
有
较大的吸引力。
(二)主城区人口呈增长态势
从“七普”数据看,相比于 20XX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
查 数据, X 市城镇人口增加 56.59 万人,增幅为 8.70%。
道里 区、南岗区、香坊区、平房区、松北区等 5 个区人口
是增长 的, 松北区增幅最大, 达到 74.59%,充分说明 X
主城区,特 别是新区发展带来的人口集聚效应比较显著。X
人口下降的 部分主要是农村人口, 减少 120.99 万人, 降
幅达到 29.27% 。 远离主城区的木兰县和依兰县人口数量下
降幅度最大, 分别
为 36.53%和 33.47%。
(三)人口素质较高是 X 市人口的显著特征
同 20XX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X 市每 10 万
人 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 14813
人上升至 20455 人;具有大
学(指 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 2047487 人,大学以上学历
的占比, 从 20XX
年的 14.81%增加到了 20.46%(超过全
国平均水平 4.99 个百分点)。全国情况是每 10 万人中具有
大学文化程度 的由“六普”8930 人上升为“七普”15467
人; 全国具有大 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 21836 万人, 占比
15.47%。人口素质较
高有利于技能型人力资源储备。
(四)正确看待人口负增长“危机”
有关学者在研发投入驱动经济增长模型中纳入人力资
本因素, 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人口负增长也能实现与经济增
长
并存, 并进一步形成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的良性循环。制定
相应的政策措施,通过效率革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力
资本和科技创新、改革劳动力市场、发挥产业转型升级的后
发优势等,就有可能实现人口负增长与经济增长并存,甚至
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也是可能的。
二、 影响 X 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外流趋势明显
根据《X 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X
市 18
个区、县(市)的人口 10009854 人, 从“六普”到“七
普” 十年间 X 市人口减少 626117 人, 下降 5.89%,年平
均增长 率为-0.60%。从全国 35
个主要城市(直辖市、省会
城市、计 划单列市)“七普”数据看,只有 X 人口是负增
长,人口外 流趋势明显。2015 年,国家对城市人口流失情
况进行了统计, 根据统计结果, X
市在全国人口流失最严
重的 10 个城市中 排名第 4,位列前三的是大连、太原和
X。2018 年, 全国 30 个主要城市人口增量排行榜中仅有
北京和 X 的人口增量是
负数,X
人口增量为-7.1,人口增速为-0.65%,位列倒数第二。
(二)出生率处于极低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馈结果,X
市人口中,0— 14
岁人口 1047204 人,占 10.46%;与
20XX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 14 岁人口的比重
下降 0.54 个百分点。据资料显示, 2020 年,我国出生人口
为 1200 万, 较 2019
年减少 265 万人, 跌幅 18.09%。
而从 2016
年全面放 开二孩时的 1768 万,降到 2019 年的
1465 万,降低了 17.80%,
下降幅度很大。以 2019 年全国平均出生率 10.48‰为标准,
2019 年黑龙江省出生率为 5.73‰, 远远低于国家标准,
而 2019 年 X 市人口出生率为 5.6‰, 比黑龙江省出生率
还要低
0.13‰。以上统计数据表明,目前 X 市出生率处于极低水平。
(三)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少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缺少人力资源,社会
经济活动就无从谈起, 经济发展也得不到保证。随着 X
市
人 口的流失和总量的减少,哈市劳动适龄人口总量也在相
应地 减少。 2020 年与 2019 年相比, 劳动适龄人口一年减
少了 12 万, 其中,青壮年主力劳动人口减少得最为明显,
一年减少 了 7.9 万, 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逐渐消
失。“七普”数据
显示, 全市人口中, 15—59 岁人口 6762590 人, 占
67.56%,
与 20XX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15—59
岁人口的比重
下降 8.66 个百分点。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 会导致劳动力市
场从之前的供大于求到开始出现短缺, 劳动力成本上升, 对
企业的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些企业可能会招不到
人,
甚至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经营难以为继。
(四)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从 X“七普”数据看, 全市人口中,60 岁及以上人
口 2200060 人, 占 21.98%,其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
1466109 人, 占 14.65%。与 20XX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相比,60 岁及 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9.21 个百分点,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 重上升 6.56 个百分点,说明 X 市人口
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通行的标准是,当 60 岁以上人
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 10%
时,进入轻度老龄化社会,超过 20%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超过 30%为重度老龄化社会。 X
市 60 岁以上人口占人口
总 数的 21.98%,按照国际通行标准, X 市已经进入中度
老龄化 社会。 X 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 社会保障体
系和家庭 养老负担等将面临挑战,公共服务供给需求和社
会成本显著
增加。
三、先进地区人口高质量发展经验借鉴
(一)杭州——核心大都市圈带动城市群发展,提高人
口首位度
过去十年,杭州区域发展重大举措在于强调以核心大都
市圈带动城市群发展。杭州不断力推强省会战略,培育核心
大都市圈,发挥人口集聚效应。2016 年起杭州便取代温
州, 成为全省人口首位城市。从 2017 年全国各地掀
起“人才大 战”开始,杭州人口集聚迅猛发展,人口净流
入量在新一线 城市中领跑。仅 2020 年当年,就新引进 35
岁以下本科及以 上人才 43.6
万人, 其中 29.5%流向 IT、
通信、电子、互联网 行业, 10.9 %流向互联网、电子商务
二级行业,成为智联招 聘与“泽平宏观”专家团队联合发
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 力排名:20XX》中的中国最具人
才吸引力城市 100 强中的第
二名。
(二) 成都——建设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增强城市人
口吸引力
20XX 年 3 月,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
出创
造高品质生活, 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发展
新理念,着力在“十四五”时期营建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
成都以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建设青年创新创业
就业环境友好城市,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等群体权
益, 力争“让孩子们开心成长”“让老年人舒心长寿”“让
特 殊人群暖心有尊严”“让全龄市民共享友善和美”,以优
质公 共服务关怀全龄人口, 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
运的各 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
养”每个细 节, 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
关怀和社会的
温暖。
四、提高人口质量助推 X 全面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城市首位度,持续增强人口吸引力
1.坚持强省会城市发展战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推进 X“都市圈极化”是构建 X 区域协调发展新
格 局的战略选择。按照“点-轴开发理论”,亟须通过极化战
略, 实施中心城市扩大-外围区域收缩,推动 X 都市圈要素
集聚, 增加区域“负熵”值,迅速提升 X 中心城市的能
级,形成规 模优势, 使其大到足以创造落户、安居、就业
的好环境, 放 大共享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
施性价比, 成为
区域能够吸引人口、留住人才的集聚节点。
2.提升经济首位度,增强就业吸纳人口能力
城市首位度还体现在经济首位度上,即城市的经济总量
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在经济总量上, 2020 年 X 市
GDP 为 5183.8 亿元,黑龙江省 GDP 为 13698.5 亿元, X
市经济
首位度为 37.8%。与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相比,还有差距。X
应
积极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X
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对
俄 合作中心城市、国际冰雪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
纽城 市, 以都市圈建设为抓手,参照“大伦敦”“大巴
黎”模式, 建设“大 X”,优化资源配置, 激发创新活力,
增强省会城市 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 X 城市首位度,
从目前将近40%
提高到 60%。
3.加强城市宣传与推介,提高城市知名度
X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
斯 科”的美誉。以 X 国际冰雪节和 X 之夏旅游文化节等
大 IP 品牌节庆活动为平台,全方位整合自然和人文资源,
展现优 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城市风貌、异国情调的风土人
情, 使 X 成为“高颜值”的城市、浪漫的城市、全国全世
界网民的 “打卡地”。对城市内文化、旅游、美食等各类资
源的系统整 合,有效梳理城市品牌,通过创意营销,展示 X
市独特魅力。 充分运用新媒体和自媒体, 通过短视频、微
信、微博等媒介 以自媒体和公众号等多渠道传播城市形
象、文化旅游产品,
发送各类话题、资讯, 增加曝光量,增强城市吸引力。
(二)引导生育水平提升,保障人口势能增长趋势
1.积极争取边疆省份人口生育政策适度宽松
从“七普”人口统计数据看, 黑龙江省和 X 市都已经
明 显呈现出人口生育率较低的现象, 这影响到边疆省份的
人口 安全。要积极争取边疆省份人口生育政策适度宽松的
支持,
及鼓励生育的相关政策支持。
2.实施生育率适度回升工程
完善医疗、托育、教育、住房、社保、税收等相关经济
社会政策。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快构建生育成
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支持有条
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建设, 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建立“生”与
“育”成本的社会补偿机制, 加强正向生育激励。促使妇女
生育率适度回升,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在生育补贴方面,
在 2020 年生育医疗费用报销标准的基础上,继续适当提高
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标准, 增加报销项目,进行二胎、三
胎全额报销生育医疗费用的探索等。
3.保障妇女、儿童优先发展优势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黑龙江省《妇女发展纲要(20XX—
2030 年)》和《儿童发展纲要(20XX—2030 年)》有关要求,
完成 X 市两个《纲要》的各项任务指标。大力发展“0—3
” 岁托幼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托育服务, 大力鼓励和支持用
人 单位和社会力量,兴办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落实男女
平等 的基本国策, 树立妇女优先意识, 促进妇女全面发
展, 促进 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完成两个《纲 要》规定的妇女儿童健康目标,保障妇女儿
童的各项健康服 务落到实处。完善促进性别平等的政策措
施,保障女性就业、
休假等合法权益,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三)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
1.优化人口空间布局
实施与主体功能区布局相适应的人口、产业、财政等政
策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人口合
理分布。 X 主城区要通过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吸 引高素质、技能型人口集聚, 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合理
引导 区域内人口流动。松北、平房、呼兰、宾县、双城等
重点开 发区域和产业园区,要着力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加强主 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人口和产业发展联
动,提升人口集
聚力。
2.增强 X 新区人口承载能力
《X 新区总体规划(20XX—2035 年)》中, 近期规划
到 20XX 年,新区城镇人口达到 125 万人;远期规划到 2035
年, 新区城镇人口达到 220 万人。据统计, 2019 年末,
X 新区常 住人口 88 万人,户籍人口 31.6 万人,人口自然增
长率 6.6‰, X 新区人口规模增长空间较大。提升 X 新区
对外影响力,保 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促进新区人口集聚,
通过增强人口吸引 力实现人口集聚,以城带产, 产城融
合。重点以吸引本地高 校毕业生为主,打造人才高地。X
是高教大市,每年有 20 多 万的高校毕业生,要加强人才吸
引力, 积极构建本地大学生 精准就业服务体系, 就地消
化人才,让人才更直接、更高效
地服务于当地发展。
3.持续推进人口城镇化
“七普”数据显示, X
市 18 个区县(市) 的人口中,
居 住在城镇的人口 7067709 人, 占 70.61%。虽然哈市城
镇化率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有提高的空间。加快推进
以人为核
心的城镇化, 引导人口流动的合理预期, 畅通落户渠道, 推
动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全面提高城镇
化质量,主城区、非主城区和中心城镇仍有吸引农业转移人
口的空间。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X 结合都
市 圈战略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吸引周边市县人口向
中心 城市集聚,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从城乡统筹全局
看, 推进 全域城镇化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拉
动区域中心
城市和城镇内需,而且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距。
(四)提高人口服务效能,建设全龄型人口友好社会
1.提升人口健康服务
统筹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城乡与区域医疗资源布局,
推进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和街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针对全面三孩政策实施后新生人口数
量和公共服务需求增长,重点加强产科、儿科和妇幼保健等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建设。
2.增加公共教育资源供给
统筹兼顾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全面三孩政策因素, 以区
为 主体, 科学测算新增幼儿园和小学人口数据,形成与人
口增
长和人口流动相适应的教育资源供给。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新增学前教育资源
以 举办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惠民幼儿园为主, 重点向松北
区、非 主城区、县域地区倾斜。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
建设, 持
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3.逐步实现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根据市、区县(市) 承载能力, 逐步扩大对居住证持有
人的公共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按照“同管理、同服务”
机制, 实现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全面提高社会保
险参保率。以新市民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
区、群体融入社会为主要着力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覆盖常住人口。
4.建设老年人口友好型社会
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增强全
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
产业协同发展。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
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
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
机构, 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
照料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建立
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
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建立健全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老人以职业化、公益化等多种形式参
与社会发展。
(五) 完善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促进人口高质量
发展
1.制定人口高质量发展规划
尽快制定《X 市人口发展规划(20XX—2030 年)》,
明 确人口发展目标、导向原则、重点工作、重点工程、保
障措
施。特别是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要加强顶
层设计, 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持、宜
居 环境为核心的应对老龄化制度框架,完善以人口政策、
人才
开发、就业促进、社会参与为支撑的政策体系。
2.强化人口数据支撑
发挥人口基础信息对决策的支撑作用, 切实推进人口基
础信息共建共享。推动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基础
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加快全市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整合
分散在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
统计等部门的人口数据和信息资源,实现就学升学、户籍管
理、婚姻家庭、殡葬事务、就业创业、生育和健康、人口普
查和抽样调查等人口基础信息的互联互通、动态更新和综合
集成。加强人口数据开发和开放利用, 为政府部门、企事业
单位、社会公众做好人口信息服务,通过人口基础信息共享
应用, 加快开发和丰富人口基础信息数据服务,充分发挥其
服务于全市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功能。
3.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制度
结合人口预测前沿技术方法, 研发适合哈市的人口预
测 技术和模型。在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加强人
口中 长期预测。健全人口动态监测和评估体系,加强出生
人口与 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与预警预报工作,科学监测和评
估人口变 动情况及趋势影响。建立常态化的人口预测预报
机制,定期 发布人口预测报告, 推进市、区、县分区域的
人口预测预报
工作。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助推全面振兴的策略研究报告针对X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X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X全面振兴。”人口、人才流失,一度是X之痛,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切。辩证地讲,人口少了,并不一定是坏事,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和质量才是破解难题之道。X市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X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把人口高质量发展摆到重要位置。根据《X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的人口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对推动X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