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docx
2025-01-14
999+
21.26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
村, 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
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 乡村衰则国衰, 习近平总书记也
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
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 不能忽视农
村, 不能忽视农业, 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
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
求的必然。
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拥有 13 亿多人口、近 6 亿人生活在农村,这
一基本农情国情决定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
裕, 乡村振兴是无从谈起的,国家现代化发展也会是不完
整、 不全面、不稳固的。不把农业发展摆上优先位置, 拿
出过硬 办法, 不设法补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这块短板,
就无法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既定发展目标。所以说
乡村振兴战 略的实施在于农业农村的优先优越发展从而激
发农村最大
潜力和后劲,在于农业的创新发展和产业链的提升完善,我
们必须牢牢把握住“农业强”对乡村全面振兴的龙头带动作
用。探索创新型模式优先促进农业发展是对新型城乡关系理
论的绝佳把握和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以工促农、以城
带乡,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共同繁荣,为乡村振兴蓄足动能。
三、镇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镇作为近郊镇, 近年来紧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及转
变, 深入参与县“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
适 合我镇实际的现代农业产业道路, 逐渐形成了现代农业
快速 发展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提升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效
能、拓 宽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激发现代农业农村发展
内生力, 近期对我镇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情况做了详细调查,
现报告如
下:
(一)镇基本情况
1.基础资源条件: 全镇有土地面积 3018
公顷,耕地
2371 公顷,人均占有土地 0.95 亩,主要河流 3 条, X 江河最
长,全长 10 公里,植被面积 2660 顷, 森林覆盖率达 33%。
年均降水量 880 毫米,年均气温 16.7℃,年均无霜期 283
天。境内水利 条件优越,濒临 X 江, 苏乐河贯穿全镇,
有低压砼输水管道 节水灌溉工程 8.5 公里, 改建塘、库、
堰 45 处,新建三条渠 (马桑湾渠道、刘家沟渠道、沙家湾
渠道) 10.5 公里, 电力 提灌站 6
座,山坪塘 57 口等水
利设施。地下矿产资源较丰
富, X 江之滨有河沙、砾石、石英石、石灰石等。
2.区位优势:镇位于县城以西, 距县城 10
公里, 全镇
总
面积 62.46 平方公里, 境内地貌属浅丘中宽谷地域,兼有平
坝,省道唐巴线贯穿全境,是县委县府优先发展的“卫星集
镇”。 目前全镇辖 27
个行政村, 1 个场镇居民委员会, 全
镇总人口
3.79 万人。
3.发展成效:利用我镇县城近郊区位优势找准了现代农
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主动承接县委“3+2”农业主导产
业, 已发展藤椒 9662 亩、麦冬 500 亩、油菜 20000 亩、
蔬菜 3000 亩。依托自身优势,建成葡萄基地 500 亩、桑葚基
地 800 亩、 青脆李基地 1000 亩。推广地膜花生 3000 亩,
其中优质高产 “天紫”牌富硒黑花生 1000 余亩。召开培训
会 40 余次, 发 放科技宣传资料万余份,培训农民 5000
余人次,全面推广大 春农作物新技术,稳步推进全县农业
生产托管化示范试点工 作, 深度参与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示范县成果,申报无 公害农产品 11 个。积极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 带动贫困户参与 产业技术扶贫,推广近 10 个
优良品种和新技术,遴选 20
户 科技示范户, 发展“一村
一品”农业产业优质粮油产业, 全
域打造优质大米品牌。
(二)镇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判
1.有关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不足
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相比较工业产品而
明显不足,因此农产品缺乏市场价格优势, 而且投资大、
周 期长、收润小, 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我 县有关农业的财政金融扶持, 比如对种粮大户或是种
粮经营 主体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等, 尚未形成一
套完整的
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体系。虽然随着这几年普惠
金融的推广,农村的金融服务有所改善, 但围绕农业基础
设 施、农民工转型、扶贫开发、小微企业发展等问题, 还
缺少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做好“黄箱补贴”的基础
上,“绿 箱补贴”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政府支持的对农
作物病虫害 防治及研究、帮助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帮
助农民治理环 境, 改善农产水利设施等等。另外 “蓝箱补
贴”,即休耕补
贴范围有待扩大。
2.人员流失造成劳动力不足
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劳动力中大
部分为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年龄相对年轻的群体,从事农业
生产经营的多为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年龄相对偏高的群体,
劳动力素质机构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以 X 村劳动
力为例, 全村总人口 1382 人, 劳动力 866 人, 其中 50
岁以 上劳动力 237 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 27.4%,而这部
分劳动 力刚好是农业从业人数的主要构成部分, 他们年龄偏
大, 文 化素质偏低。 50 岁以下的劳动力 499 人,占劳动
力总数的
57.6%左右,而这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居多。
二是农民老龄化情况严重。受我国人口状况影响, 与其
他行业一样, 农业劳动力自然也逃避不了老龄化严重的现
象, 加之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风险高,年轻力壮的农民大
部分
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更加剧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
三是农村空心化问题依然突出。同样以上述统计调查数
据分析, X 村全家外出务工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 15%以
上,
而这部分劳动力达到 176 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 20% 。一些全
家外出打工农户为了子女入学问题,从外地回来后仍然选择
在县城内打工, 农村空心化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四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才队伍不稳定。近年来, 我县
不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
训、 办公设备配置等硬软件设施建设, 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短时间 内得到了提高,但是农业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消
极因素加 剧了人才流动, 更多年轻有为的工作人员流向了
外单位甚至
县外。
3.产业化率及三产融合度不高
农业产业链普遍还存在三产融合载体不强、交叉融合模
式不优等问题,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是专
业合作社这一产业融合重要载体, 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三
产融合过程中作用突出,逐渐突破传统的统购统销模式,发
展为“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模式, 但是农业与文化、休
闲、 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度并不高, 距离新型现代化农业的
要求尚
有一定差距。
四、基于我镇实际的农业发展方向及业态探析
(一)强化政府政策支持
1.强化补贴政策支持。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种土地流
转扶持政策, 尤其是对各种规模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家
庭 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加大资金投入, 促进农村土地的
规模 化经营。首先, 明确补贴对象、补贴额度、补贴方
式、补贴 规模要求等。例如,对达到一定补贴标准的流转
规模与流转
年限的项目, 对土地流转主体(转入方和转出方) 直接提供
补贴, 补贴的金额按照单位面积进行计算,依据当地经济发
展水平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另外, 补贴方式分为一次
性 补贴和分期补贴,为了督促土地流转工作,最好采用分
期补
贴的方式。这些直接补贴政策最重要的就是落实执行问题。
2、强化金融政策支持。一是为了提高规模经营主体的生
产积极性,引导发展现代化农业,根据实际提供其他方面的
资金支持,例如对于投资建设水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
经营主体,可以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帮助他们扩大再生产。
对于当地土地流转规模大、期限长的经营主体,可以适当进
行融资扶持。要引导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经营加大投入。引
导多元化的商业金融机构加入到本地的土地流转中来, 并针
对不同规模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
二是结合实际适时引入各种小型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机构
和小型金融担保机构,进一步补充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突出
本地政策性金融的作用,以政府的惠农政策为依据,加大农
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的服务范围, 引导更多资金投入于
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相关发
展业务,促进农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 三是鼓励发展各种农业保险, 引导各大财产保险机构针
对各种规模经营主体的主要业务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
3、建立劳动力创业激励机制。财政应预算一定资金,
用 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的鼓 励扶持, 用于农业科研单位开展农业技术研究和科研
成果转
化等。
4、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切实解决基层农
技推广体系人员总量不稳定、年龄偏大、技术更新滞后、工
作行政化等问题,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农
业劳动力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来。
(二)调动农户个体响应
1.加强培育,夯实农业劳动力资源基础。 一是充分整
合 利用各部门培训项目资源,从遴选好培育对象、抓好教
育培 训、搞好认定管理、加强政策扶持和强化培育体系建
设五个 方面, 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并且利用大数
据、云技 术等, 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在线教育,利用新媒体
平台, 例如 QQ 和微信等,使教师、学员、工作人员在群
内进行问题的 探讨, 充分确保培育对象的精准性、保持培
育内容的科学性
和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选准产业, 吸纳更多农业劳动力资源。 一要鼓励支
持各片区根据自身实际选择“3+2”特色产业(藤椒、麦冬、
生猪)(优质粮油蔬菜) 中的某类产业进行精细发展,确立其
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地位,在形成发展共识后,要在适
宜发展某类特色产业的区域和地块优先发展该产业,使其进
一步聚集成片、连接成线, 扩大面积、形成规模。 二要在政
策、资金与项目支持上, 旗帜鲜明地向片区主导产业倾斜,
坚持重点产业重点支持,特别是在资金使用上不能过于分散、
乱撒胡椒面。 三要重点围绕特色产业, 发展与之相关的其他
产业, 集中力量将特色产业真正做大做强, 做成镇鲜亮名
片”
和“金字招牌”。
三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扶持农民工、大学生、
和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加快
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服务能力,培训出更
多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全面提升劳动力供给质量。
(三)创新模式提升三产融合度
以现代农业产业为抓手,借助“3+2”产业发展, 大力
推 动黄林、X 片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
业,
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1.黄林片区: 以藤椒、优质瓜果蔬菜等为依托, 发展现
代 立体观光休闲农业, 将生产基地改造成集种植采摘赏玩
于一 体的开放式参与体验场所,积极发展与乡村旅游观
光、采摘 休闲相关的餐饮住宿、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业,
助推农村第
三产业快速发展。
2.X 片区:依托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探索生猪—蔬
菜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是目前为止可
持续地解决养殖粪污较为经济的方式, 在有条件的规模化养
殖场,在猪场周边开垦种植区,实现养猪与蔬菜种植结合,
有效利用粪污, 且消除土壤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探析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历史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面临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乡村兴则国兴,乡村衰则国衰,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中国在未来二三十年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的必然。二、优先农业发展对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