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5-01-03
999+
19.03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
目标任务,X县紧紧围绕“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
展定位,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
效、工业扩能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改善、韧劲增强、量质齐升
的良好态势。自“两型”定位确定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
值由 X年的 X.X 亿元增至 X年的 X.X 亿元,增长 X.X%;一产
增加值由 X.X 亿元增至 X.X 亿元,增长 X.X%;工业增加值由
X.X 亿元增至 X.X 亿元,增长 X.X%;县域经济总量位居全市
第X、全省第 X位。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经济体量不大依然是最大的县情实
际,产业结构不优依然是最大的现实问题,发展质量不高
仍是最大的矛盾挑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任重
道远。
一是县域经济增速加快,但总量不大。X县X年地区生产总
值突破百亿大关,X年达到 X.X 亿元,从全省来看,与全省
县域平均 GDP 差X.X 亿元,在 X个县市区中排名第 X位,比
第X位的 X区少 X.X 亿元,仅比紧随其后的 X县多 X.X 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X.X 亿元,全省排名第 X位;第二产
业增加值 X.X 亿元,全省排名第 X位;第三产业增加值 X亿
元,全省排名第 X位。从全市来看,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市
的七分之一,总量排名第 X位,与 X区相差 X.X 亿元,与 X
市相差 X亿元,迎头赶超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巨大。
二是主导产业逐步壮大,但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来看,X
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X:X:X,“一产不强、二产独大、三
产薄弱”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势在
必行。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占到一产增加值的 X.X
%,粮经饲占比为 X.X:X.X:X.X,虽然已形成枸杞、蜜瓜
等主的特色优势产业,但收益较高的制种、蔬菜种植面积
较小,仅占总播种面积的 X.X%,而收益较低的经济作物,
如甘草、葵花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 X.X%,
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工业方面,采矿业、制造业、电
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占比为 X.X:X.X:X.X,全县 X
家规上工业企业中能源企业占比超过 X%,经济发展过度依
赖电力生产行业,优势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制约县
域经济速度和质量的最大瓶颈。
三是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但韧劲不足。农业方面,虽然蜜
瓜、枸杞、棉花、草食畜等特色产业都有一定的规模和基
础,但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不足,
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偏弱,抵御自然灾害和市
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工业方面,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与外
送通道不匹配、本地消纳能力弱的矛盾突出,加之受燃煤
价格高位运行影响,火电上网电价上涨,新能源打捆外送
电量也相应减少,直接影响电力行业发展。化工企业大多
属于小微企业,产品相对单一,产业没有形成集群效应,
且受市场环境和产业政策等多重因素制约,部分化工类产
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处于初级阶段,精深加工工艺相对滞后,对工业经济拉动
有限,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对策建议
在“三新一高”大背景下,X要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破局突
围,就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
紧紧围绕“工业主导型、农业优先型”发展定位,立足资
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做优特色产业、做强主导产
业,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推动县域
经济提速提质、争先进位的坚实基础。
一要推进强基补链,增强工业经济韧劲。工业兴则经济兴
工业强则经济强。从 X当前县情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来看,
工业仍是缩小差距、实现超车的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实
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推进“强工业”行动,紧紧围
绕新能源、化工、矿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延伸产
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坚持
改旧育新和拓存创增多点发力,加快实施谋划的X千瓦风电、
电动车组装生产线等X个工业项目,全力推动煤炭资源挂牌
出让,持续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大力发展新型能源。锚定
新能源发展赛道,聚焦“发输储用造”全方位布局、全链
条发力,用足用好具备整装开发条件的比较优势,大力发
展风、光、火、储、氢多种电力组合,积极培育壮大风电
及光伏装备制造、储能电池、智能运维等关联产业,加快
推进X多晶硅、X二期、X恒基能脉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
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化发展,力争X年电力装机总量达到 X
万千瓦以上,实现增加值 X亿元以上,努力为服务保障国家
能源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延伸化工产业链条。积极引进布
局“三酸两碱”、电子级化工原料生产等基础化工企业,
重点发展农药中间体、农药原药、各类制剂等高端专用精
细化学品产业,全力推动煤制化学品向下游精细化工、化
工新材料产业延伸,形成“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中间
体—精细化工”的现代化工产业链,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效
应和经济辐射效能,力争到“十四五”末,规模以上化工
企业达到 X户以上,全力打造西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化
工基地。
二要促进转型升级,筑牢共同富裕根基。X作为典型的农业
大县,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推动共同富裕最艰巨最
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
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创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
目标,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确保实现
“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争先进位,努力为全省稳住农业
基本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展现 X担当。发展壮大蜜瓜产
业,持续深化“院地合作”,加强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推广
加快形成集聚效应,确保优质蜜瓜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 X万
亩以上,高端设施蜜瓜种植面积达到 X万亩以上,全力打造
省级蜜瓜产业园。推动草食畜标准化,持续放大“政企银
保+农户”政策效应,完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
持散养小户抱团、大场大户扩规,不断提升养殖业组织化
程度。提质增效枸杞产业,扎实开展统防统治和标准化基
地建设,鼓励支持现有枸杞加工企业延伸精深加工链条,
全力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确保枸杞标准化种植面
积稳定在 X万亩以上,聚力打造省级枸杞产业园。打造优质
机采棉基地,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棉花专业合作组织,加
快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综合产业体系建设,示范带动机采
棉规模持续扩大,力争到“十四五”末,机采棉种植面积
达到 X%以上。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坚持把招商引资
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做
足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三篇文章”,着力打
造投资要素聚集“洼地”和承接产业转移“高地”。提升
园区平台能级。持续优化完善园区内水电气路和管网结构
加快配套相关基础设施和公辅设施,不断提升园区产业承
载力和发展能级,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努力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按
照“一区一主导产业”的原则,加快培育“首位产业”,
打造“招牌企业”,以头部企业的落地,形成产业集聚
“虹吸效应”。立足产业实际招引。认真梳理产业链上中
下游关系,精准制定投资清单、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引
资政策清单,重点围绕上海、江苏、浙江等与 X产业契合度
较高的长三角地区,瞄准三个“X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
上市公司、大型国企央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力实
施延链、补链、扩链、强链工程,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
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龙头型项目,加
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一
切盯着项目看、围绕项目转、扭住项目干,健全完善“一
企一策”,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干部重大项目包抓制度,积
极协调解决融资贷款、土地指标、能耗指标等难点问题,
全力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切实形成储
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重塑区域竞争优势。坚持把园区作为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
台和载体,加快管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
信息、技术、人才、物流等要素向园区集中,不断增强园
区招商引资和基础配套的承载力和竞争力。强化金融支持
保障,在全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激发经济活力、为
企业松绑减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惠企政策基础上,根
据中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建立健全
“政银企”常态对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规模
降低融资成本,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企业融资需求,
助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深入对接产
业项目多样化用地需求,持续丰富产业用地供应方式,加
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扩大“标准地”改革试点,探索出
可以突破现有路径的审批流程,真正做到“拿地即开工”
切实提高土地供应质量和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
推行“不来即享”“项目管家”“招商代办”等制度,主
动为投资企业提供“事前介入、事中帮办、事后跟踪”全
周期服务,全力以赴攻克“难点”、消除“痛点”、疏通
“堵点”,真正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发
展之“进”。
标签: #调研报告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目标任务,X县紧紧围绕“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全力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工业扩能提速,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结构改善、韧劲增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自“两型”定位确定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X年的X.X亿元增至X年的X.X亿元,增长X.X%;一产增加值由X.X亿元增至X.X亿元,增长X.X%;工业增加值由X.X亿元增至X.X亿元,增长X.X%;县域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X、全省第X位。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经济体量不大依然是最大的县...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