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2025-01-03
999+
17.97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研讨发言: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新
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
着力点,拔尖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
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认清战略定位,精准把握
拔尖创新人才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特质,深
化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加大培养力度,
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考题”,努力造就更多一流科
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条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并要及时将
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这就要求拔尖
创新人才培养必须突破高校的“围墙”和学段的“藩篱”
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聚合的科、产、教协同育人新机
制。
深化科教融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
重要场所,更是生产知识的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促进教研相长、科教协同,将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在一
起,着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为导向,围绕“卡脖子”领域主攻方向,构建拔尖创新人
才自主培养体系,有组织地将人才培养与重大科研攻关结
合起来,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
科技创新前沿为指向,建设科教融合型课程体系,把前沿
的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体系,培养具备卓越科研素质的
未来战略科学家。以大科研平台、大科学计划、大科学仪
器为纽带,建立各类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开放的长效机制
把科技资源嵌入教学活动之中,推动科学精神、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加强产教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校科技创新与
行业产业更充分结合,这离不开人才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
展的充分了解和融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强化校地联动
校企互动,增进与一流企业的交流合作,为拔尖学生成才
提供一流成长资源支持。推动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
体系,企业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与课程设计
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成效评价,建立量身定制、契
合产业需求的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机衔接。注重学生体验式教学,依托广泛的校企
合作项目、实战训练课程以及行业顶尖竞赛等活动,推进
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索学段融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应立足打通各学段
之间的壁垒,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打
造完整教育链条。高校应加强与中小学的畅通衔接,通过
组织知名教授进中小学、建设优质生源基地、对中小学生
开放实验室等方式协同共进,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为具有
相关学科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长平台。高校应
聚焦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打破本
科和研究生的学段限制,探索本硕一体化、本直博等长学
制培养,畅通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通道。
营造一流育人生态,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创新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
高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
规律,培育一流育人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发展创
设更好的环境。
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发现
人才、选拔人才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前提。高水平研究型大
学应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前端选育,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拔
尖学生发现、选拔和评价机制。完善优秀学生早期发现机
制,开发科学甄别和筛选拔尖创新人才的测评方式,早日
识别好苗子。优化多维评价的鉴才选才机制,综合考量学
生兴趣、能力、素质等多维因素,选拔对学术研究有志向
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加强学生成长全过程、长周
期动态管理,根据学科、年级特点制定分类评价标准,健
全阶段性评价和学业警示机制,实施动态分流,完善进出
通道,在学生培养的全阶段挖掘有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构建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培养机制。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更趋多元、更富
个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尽快推动教育教学理念方式从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
中心转变、以统一模式培养向以个性需求培养转变,为学
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厚植沃土。完善“五育”并举机
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以德立人、以智慧人、以体健
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养成。
建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适合多元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推动全面放开转专业、选课程、选教师,推进跨专业、跨
学科、跨学校的培养方式,打造横向学科交叉、纵向层次
递进的人才贯通培养生态系统。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构建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新形态,满足学生个性化、精准
化、定制化学习需求。
构建有利于引导更多教师潜心育人的教师培养体系。
教师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和关键力量。高水平研究
型大学应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师培养体系,助力教师成长,
引导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
成为“人师”,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
突出教师师德考核,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成效作为教师
聘任考核首要评价指标,引领教师热心从教、潜心从教。
健全教师全职业生涯发展培训机制,建立全周期、分阶段
的教师教学能力精进培养体系,特别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
的重点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加强教学课
程组建设,完善集体备课、同行听课、传帮带制度,创新
教研形态,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引
导教师与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教
学,提升学生学习志趣,实现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双向
奔赴”“互相成就”。
打造开放育人格局,汇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资源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展环境,也
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要完善教育对
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
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培养具
备国际化思维能力、引领性专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
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引进来”,集聚育人优质资源。推进高等教育
开放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办学治学理念,是提
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应立足引进优质人才资源,建立书院制、项目首席教授等
制度,着眼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高水
平专家学者参与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及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育人队伍,强化对学生的高端引领
立足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方
式,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机制,借鉴国外先进有效的教学
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具
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课程教学体系。立足引进优质创
新资源,以国际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等重大科研合作
为依托,系统设计国际合作培养新模式,与国际一流大学
一流学科和一流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走出去”,拓宽育人全球视野。推动高校参与
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检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交
流。积极探索高校办学“走出去”,通过建设国外办学校
区、机构等办学试验区,探索国际化情境下的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新范式。加大力度推动学生“走出去”,加强与国
外名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打造联合学位、长短期交
换、暑期学校、国外实习等形式多样的高水平国际交流项
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国际竞赛、国际论坛、国际研
讨会等,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接触全球一流
学术群体,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发展空间。鼓励支持教
师“走出去”,促进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
赴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访学交流,参与重要国际学术
会议,开展跨区域、跨学科协同创新与开放合作,融入国
际学术共同体,提升教师的全球学术影响力,反哺教育教
学。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摘要:
展开>>
收起<<
研讨发言: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拔尖创新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决定因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认清战略定位,精准把握拔尖创新人才引领性、人文性、时代性、开放性特质,深化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改革创新,加大培养力度,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道“考题”,努力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协同育人体系,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链条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并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