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调研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2025-01-03
999+
17.8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调研
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
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
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
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
整体效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畅通教育、科
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
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
产业强、经济强、市域强的现代化新**之路。
加强系统集成,激发全面创新内生动力。构建支持全面
创新体制机制,不是单个部门或单个系统就可以解决的问
题,必须要坚持系统集成,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
提高改革系统性。要立足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理解
认识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逻辑和内在规
律,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制定出台教
育科技人才战略性流动的中长期规划,引导教育科技人才
要素向重点区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序流动。提高改
革整体性。要坚持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因地制宜发展新质
生产力目标,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
进一步打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良性循环的痛点、堵点
提高改革协同性。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立足中部地区“材料谷”、全省人才副中心和创新高地,
把一体改革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健全统筹协调
机制,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协同发力,高位谋划、高
位部署、高位统筹、高位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充分激
发各主体改革积极性。
强调根本遵循,树立全面创新鲜明导向。改革的目的是
解决问题。方向正确,改革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强化政治
引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教育、科技、人才是
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始终坚持和加强
党的领导,自觉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统
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改革谋创新谋
发展。树立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要从现实需要
出发,直面当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关键性问
题和结构性问题,思考如何一体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
金链和人才链,解决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高、科研和经济
“两张皮”等关键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和
人才第一资源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坚持人民至上。为了人
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要坚持“四个面向”,聚焦提
高人民生活品质,持续发挥“娄智回娄”“名医健娄”
“名师育娄”“益企兴娄”等人才行动“助推器”作用,
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持续
健全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实现强
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通过改革给人民带来更多获
得感。
服务发展所需,提升全面创新攻坚实效。发展是第一要
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本质要解
决的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发挥教育先导作用。深
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充分发挥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集中交汇点的载体优势
根据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创新发展需求,有组
织有计划改革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统筹强化钢铁新
材、先进陶瓷、电子信息等先进材料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
关。完善订单式培养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学生实习实践制
度,探索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构
建多学科培养、项目制训练、多元化评价的育人体系,提
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
才链专家团”制度优势,对接产业需求培育真项目、真课
题。通过“校企双聘”“校地企交流挂职”制度,探索将
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建到
企业,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实施
“领军人才+创新人才+人才项目”一体化引培模式,构建
“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培育机制,推动科教融汇、产教
融合、校地融通,实现人才、技术、资本、数据等创新要
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
协同发展平台。注重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资源统
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聚焦
打造以钢铁新材为主导的“1+X”特色产业集群,以及省委、
省政府将先进钢铁材料产业列入全省实施重点产业倍增计
划的战略决策,主动融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长
株潭一体化发展、支持湘赣中南部地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
湾区等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体系,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
“材料谷”科创中心、黄精科技小院、先进陶瓷现代产业
学院、乡村振兴“人才小镇”等搭建高能级政校企协作平
台,形成创新强大合力。
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全面创新创造活力。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
人才气候和一流的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揭牌成立**
市营商环境办,进一步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攻坚。通过制定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三个清单”、打造“四个超市一台
车”要素配置平台、出台降低“四个成本”19 条措施、深
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政务服务改革等,不断创新体制
机制,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
经营主体活力。打造人才气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
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落地落实**市“十四五”期间
人才发展规划、人才新政“36 条”、“一院士一专班”等
重大人才政策。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大力实
施专项述职、定期研判、集中会商、清单推进、目标考核
等工作机制,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人才大调研”,贯通
党管人才责任链条。建好人才集团、办好“人才超市”,
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
方面提供全周期支持和全方位服务。建立以创新能力、质
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分层分类分行业
推进各职称系列改革。拓展优化“湘中英才卡”人才专项
服务,开展人才公寓扩容提质工程,立足人才发展大会、
人才峰会等重要活动制作发布系列人才工作专题片、宣传
片,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营造创
新生态。打造和优化企业占据创新主导地位、高校科研院
所和政府形成有力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引领的产学研融
通创新体系,支持涟钢、VAMA、初源新材等企业主动牵头
或参与国家级、省级科技攻关任务。创新“互联网+公共资
源交易+融资服务”模式,全面落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相关
政策,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
果赋权改革,探索现金奖励、股权分红、期权激励等方式
鼓励和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树牢“主体做主”导向,
破除“政府当家”惯性,对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从事
基础研究、进行应用技术开发的不同人才进行差异化分类
评价,畅通拔尖创新人才绿色晋升通道。完善青年创新人
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参评“湖湘
青年英才”“小荷人才”等项目支持力度,推动更多科研
资源向年轻一代倾斜。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调研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指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需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市域强的现代化新**之路。加强系统集成,激发全面创新内生动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不是单个部门或单个系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要坚持系统...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