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落实《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2025-01-02
999+
15.8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领会落实《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
见》心得体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6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
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十五五”各领域优
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 年全国
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 15 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
2030 年碳达峰目标。这一具体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推
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和力度。
从经济角度看,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有助于降低能源
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和装机规模扩大
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部分技术甚至已经具备
与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
和应用,还可以减少电网传输损耗,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
从环境角度看,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对于减少温室气
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效果。风能、太阳能等可
再生能源应用,不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是实现能
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同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还可促进生态治理和农业增收,形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局
面。
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可再生
能源替代行动,须把握好安全、多元、创新三大原则。
坚持统筹谋划、安全替代。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
电装机已超越煤电,但由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燃煤
机组经济运行小时数,再加上光照、来风、来水情况都要
“靠天吃饭”,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系统中尚难担当中
流砥柱,需要传统能源进行安全兜底。因而,要正确处理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稳妥推动可再
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在这一过程中,应全面提
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
础设施建设。
坚持协同融合、多元替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
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是关键。要重
点推进工业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交通运输和可再生能
源融合互动,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全面支持农
业农村用能清洁化现代化,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利用。同时,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
发展和替代。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替代。随着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
型快速推进,一个“技术就是资源”的世界正向我们走来
这场转型浪潮中,新兴技术将成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能源
产业从资源、资本主导向技术主导转变。抢占能源转型发
展制高点,需要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
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清
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战略选择。要坚持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完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
与,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携手共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
战,共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未来。
《意见》从多个方面部署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旨在保证能源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推进能源绿色低碳
化进程,全面构建适应新能源特点、以可再生能源能源为
主体的能源结构、以安全绿色低碳智慧为特征的现代能源
体系。第一,安全是前提,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也必须建立
在能源稳定安全的前提之下,应做到“先立后破”;第二
还要充分考虑市场消费需求,解决好中国能源尤其是新能
源生产消费区域分布不均衡、发电和用能时间不匹配的问
题;第三,融合是根本,因此,需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
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推动重点
领域用能转型;第四,科技是引领,亟须加快煤炭清洁低
碳利用技术的研发,加快适合新能源特点的关键核心技术
研发,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建立以可再生能源为
主体的低碳绿色电力系统。
最后,为强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意见》围绕健
全法律法规标准,完善绿色能源消费机制,落实科技财政
金融支持政策,健全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深化推进国际
合作以及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仅就其中
的科技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来看,《意见》强调,鼓励开展
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长期稳
定融资支持。
摘要:
展开>>
收起<<
领会落实《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这一具体目标的提出,彰显了我国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和力度。从经济角度看,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随着技术进步和装机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已大幅下降,部分技术甚至已经具备与化石能源竞争的能力。此外,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和应用,还可以减少电网传输损耗,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从环境角...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