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经发局经济运行报告
2024-12-27
999+
19.43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市经发局经济运行报告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570 亿元,
增长 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46.8亿元,增长 2.1%;规上工
业增加值增长 2%,工业投资下降 31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0.6%,进出口总额 17.3亿美
元,增长 0.4%,实际利用外资 1.2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增
长21 .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和
6.5%。
(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立推进有效投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
完善调度、督办、考核机制,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150 个(同
比增长 23 .6%),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31 个(同比增长
148.6%)。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汇伦制药等 73 个项目开工建设,
晶澳 300 兆瓦光伏、华润电力风力发电等 189 个项目竣工投产。抢
抓政策机遇期、窗口期,累计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 110 个,争
取到位资金 17.9亿元(同比增长 117.3%)。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黄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创新设立“经发点评”平台,开展“进解企”活动和行政审批“帮
办代办”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226 个。深化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全流程压缩审批时限至 70 个工作日,推行“预审可
开工”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面实施“证照分离”“多证合
一”“最多跑一次”“信用承诺制”“包容审慎监管”,企业开办
时间压缩至 1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 1.8万户、较上年增长
23.4%。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抽查企业 1500
余家次,降低监管风险,助力企业减负增效。
(四)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
物流体系,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由上年的14.8%
降至 13.9%。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服
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50%以上。规范提升房地产业,商品房销
售面积337.5万平方米,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积极推动外贸提质增
效,实现进出口总额 17.3亿美元,增长 0.4%。加大金融支持实
体经济力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500 亿元和 5540
亿元,增长 13.2%和 15.6%;新增上市企业 3家、过会企业 2家,
均居全市第 1位;制造业贷款余额 410 亿元,增长 24.8%,高于各
项贷款增速16.2个百分点。
(五)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
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发放到村产业奖补资金 9.6亿元,建
成产业帮扶项目 309 个,惠及 16.6万户农户。深化农村产权制度
改革,流转闲置农房、宅基地1333 宗,盘活土地3658 亩。扎实推
进乡村建设,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入选省千年乡村试点
县、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制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和“碳达峰
十大行动”计划,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加快印山水库工程前期工作,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65 公里。常态化
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5%。
深入推进建筑工地扬尘、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等专项整治,
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全市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得到显现,部分重点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较
多,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制造业用工难等特征明显,经济增长的不
确定因素增多,预测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在 4.5%左右,低于年
初预定目标。
(二)基础设施配套仍需完善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
加强,路网结构还不够完善,农村公路管养水平还不够高;水利设
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不够健全;交通枢纽建设相对
落后,铁路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仍然偏少。教育、医疗、
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盼还有差距;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能力
还不足。
(三)产业结构不优。“一产稳、二产强、三产活”的目标还未实
现,工业占比偏低、产业结构不优的局面尚未扭转。传统产业不强,
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亟待提升;现代
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现代化农业程度偏低;旅游业态单一,产
品深度开发不够,吸引力较弱。
(四)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政府债务化解压力较大,支出压力
增大;土地收入持续下滑,税源支撑不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问题依然突出;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坚定不移转型升级,巩固经济回稳向好态势。把发展经济的
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加固经济稳增长基础。始终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锚定最高目标
奋力冲刺。强化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和分析研判,加大“六稳”“六
保”特别是稳投资促消费工作力度。狠抓项目建设,实行项目全生
命周期管理,完善项目谋划、招引、建设、验收闭环机制;坚持
“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管业务必须管投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
项目集中。大力刺激消费,继续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餐饮、
零售等行业迅速回暖升温;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
等消费,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充分用好国家政策叠加效应承接一批
省级重大项目;加强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引进更多投资规
模大、带动作用强的优质项目。
抢抓国家鼓励超前投资利好机遇。深入研究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
策取向,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
入;以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为重点把握国家政策
新导向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跨区域协同联动工作
机制,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笼子”。
强化要素保障。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坚持“亩均论英雄”,持续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强存量土地和
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全力破解项目落地环节的堵点痛点问题;坚持
“房住不炒”,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服务保障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聚焦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围绕“四基”建
设补短板、“五链”提升强优势;全力推进 8条重点产业链建设或
壮大,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百
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持续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
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开发区大提
升行动;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促进农业高质
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构建城乡融合型现代化农业体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种业振兴行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发展智
慧农业和数字乡村。
大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
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 公里以上;加强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返贫治理试点工作;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
行动。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以改革增
动力添活力、以开放汇资源聚动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送
一次”改革;充分利用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网上办”
“掌上办”;整合提升乡镇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水平;持续推进
“减证便民”,优化营业执照办理流程;建立健全政企沟通长效机
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互联网+”监管执法。全面落实惠企政策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
加大各类市场主体扶持力度。
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紧盯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
标、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
治理;加强对各级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
投标活动的监督整治;建立长效常治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净化招投标
市场环境。
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抢抓 RCEP 实施机遇,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等重
点展会抢抓订单机会;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
模式拓展国际贸易渠道;充分发挥市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作用
支持企业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引导企业组建外贸联合体抱团出
击拓市场抢订单;推动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市经发局经济运行报告一、经济运行情况(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70亿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2.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工业投资下降3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6%,进出口总额17.3亿美元,增长0.4%,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增长2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和6.5%。(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立推进有效投资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完善调度、督办、考核机制,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50个(同比增长23.6%),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同比增长14...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