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2024-12-26
999+
20.41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 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近期,县委办公室调研组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
了解村情实际,较为全面掌握了 X乡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重点。基
于与村两委班子深度商讨,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思考 X村乘势
发展的可行路径,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情现状
X村位于县城与 X乡结合部,X与X国道交叉口东,距县城 X公里,
距乡政府 X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有 X个村民小组,X户
X人,耕地面积 X亩。2023 年度成功创建“四星”党支部。
据村史所载,X村已有 X余年历史。明朝时 X河大石桥一带水面宽阔、
土地肥沃。洪武二十三年(1390 年),X家男子择优势地形于大石
桥南旁居住,后迁移南高地(现址),故称 X家桥村,后称 X村。
杨家居于此百年左右,招常姓男子为婿,两姓共存,因此有“常杨
一家”之称。
X村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清光绪年间,有文武秀才,文秀才办私
塾,不收学费,号称“学屋”;武秀才自幼习武,曾参加平息地方
乱事。当代以来,更是有高级工程师、高校教授、省级劳模、团级
军官、县处级以上干部共计二十余人。
(一)人口现状
X村共有户籍人口 X人,主要姓氏为 X、X两姓,占比分别为约
45%、30%。常住人口约 400 人,以年长者及妇孺居多,其中在村
集体务工 30 人。300 余人外出务工,主要流入地为 X、X,少部分在
X附近城市。2023 年全村死亡 6人,新生儿 7人;2024 年上半年新
生儿 3人。
(二)基础设施现状
自上世纪末,X村进行庄基规划,东西方向主街宽12 米,南北方向
主街宽10 米,其他胡同宽4米。主街两侧有绿化带共计 1200 米,
主街及各胡同均铺设下水管道。村庄规整有序,每户360 平方。村
内基础设施较完备,2015 年建设休闲公园1座,约 3亩,有广场、
健身器材、村史名人展示栏等。村内卫生保洁由乡政府统一负责。
村内有小型超市1家,卫生室1家,无幼儿园、无小学,适龄儿童
一般在就近的县实验幼儿园、X幼儿园、X路小学上学,分别距村 4
公里、3公里、4公里。村内无快递点,村民快递收发在城东各快递
点,距村约 3公里。
(三)产业现状
X村产业以种植业和加工业为主。
1.种植业。全村耕地面积 1050 亩,其中高标准农田 230 亩,人均耕
地面积 1.3 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少部分种植经济作物,如红薯、
西瓜、药材等。
2.加工业。现有集体所有箱包厂 1个,解决工作岗位30 个,贡献集
体收入 3万元/年。红薯粉条加工作坊1家,为个体经营,生产旺
季用工20 余人。
(四)组织建设
X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1 人,党员平均年龄为53.5 岁。从年龄看,20
—30 岁党员3名,31—40 岁党员14 名,41—50 岁党员7名,51—60
岁党员10 名,61 岁以上党员17 名,年龄最大党员92 岁。从性别看,
男性党员38 名,女性党员13 名。从学历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
12 名,大专以下学历党员39 名。
村两委班子于 2021 年完成换届,共 4人,大专及以上学历 1人。
二、经验做法
(一)村庄规划
X村坚定不移开展庄基规划,长期以来,村两委班子广泛征求村民
意见、挨家挨户讲解方案,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背景下,党员带头、
发动群众,全面清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整治残垣断壁,对接设
计团队,推动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村中间的大水坑变成了平坦长
街,影响生产出行的曲折小道变成了雅致环村路,你争我抢的屋檐
墙角变成了一条条“三尺巷”,通燃气、铺管道、植绿化、修公园,
一个城边小村俨然蝶变成了生态宜居的康养村落。
(二)基层治理
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探索推行“胡同长制”,按照“区域
相近、人际相亲、方便服务”原则,综合技能特长、居住区域、人
际关系等因素选出群众口碑好、威信高、能干事、肯干事的胡同长,
以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需要服务的群体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敲门
问需、诉求收集、帮办代办等服务。各胡同建立台账,对发现的问
题进行登记,对已处置的问题核实解决后及时销号,对发现问题难
以解决的,逐级上报。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好媳妇”“好婆婆”
“好邻居”评比活动,举办“纪念端午”“幸福中秋”“欢度重
阳”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X村建设成村民心有所栖、心有所依
的美好家园,为“五星”支部创建夯实基础。
(三)“五星”支部创建
结合村情民意,推选肯干事、有声望的老支书、老干部、退伍老兵、
创业能手等6人,组建“五星支部”创建专班。实施“一周一例
会”制度,每周进行支部创建工作情况研讨,对创建目标、创建措
施、创建进度、创建质量逐一复盘,明确重点方向,保证创建进度。
通过大喇叭、微信群等宣传创建工作,直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
类施策、全力创星,形成干部群众齐抓共创工作格局。2023 年,X
村党支部被评为“四星”支部。
三、存在问题
(一)特色产业方面
种植业以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村民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以小麦为例,当地每株麦穗可产40—60 粒小麦,以 50 粒左右居多,
根据不同农户播种习惯,每亩播种小麦种子为 25—30 斤(播种越多,
倒伏风险越大),在无大风及旱涝灾害影响下,每亩最高产量为
1500 斤,以今年普遍收购价格 1.20 元/斤计,每亩最高收入 1800
元,除去化肥、农药、灌溉、翻耕、播种、收储等成本外,每亩利
润约为 1300 元。玉米收益与小麦持平。
(二)集体收入方面
村集体收入结构单一,水平较低,2023 年实现集体收入 20.3 万元,
收入来源包括集体土地流转、入股企业分红、箱包厂盈余等。目前,
村地理位置优势未充分挖掘,部分集体土地处于闲置状态。
(三)人员外流方面
人口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村常住人口主要由老年人、妇女和儿
童组成。靠近县城,与县城相比,医疗、教育、打工就业、生活便
利等差距明显,部分村民为方便孩子上学或打工,在县城购房或长
期租住。
(四)基础设施方面
X村“五星”支部创建,短板为村两委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简
陋,服务功能欠缺。当前,村室仅有办公用房 3间,约 100 平米,
其中会议室1间,办公室 1间,收储室1间,日常勉强够用,但存
放资料、开展活动、应急值守等没有充足房屋可用。
另外,村内休闲公园年久陈旧,部分公示牌、园内道路、绿化需要
更新,部分健身器材出现损毁。
(五)组织建设方面
党员老龄化趋势较为明显,部分党员由于常在县外,且多为中青年,
参与组织生活主动性不够强,在带头表率、推动工作方面的作用与
在村党员不能同步。不完全统计,51 名党员能够按时参加组织生活
的不足20 名,不利于村内决策和重大事项推动。年轻党员参与村内
服务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村干部中,40 岁以下仅有1人,干部
培养成长存在断档,亟需年轻干部补充。
四、发展建议
通过与村两委、部分群众沟通交流,对X村未来发展拟定规划,主
要围绕四个方面发力。
(一)提升人居环境
在争取县乡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广泛发动乡贤、企业等多方力量,
通过“认领一颗树”“认领一平米”等方式,营造“认种、认养、
认捐”氛围,多方筹措资金,汇聚合力。同时,充分调动全体村民
积极性,共同参与提升人居环境工作,做好村内道路、胡同等绿化
保洁,助力X村提颜增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培育特色产业
1.箱包加工。对村内闲置房屋进行整合,改扩建现有箱包加工厂,
预计年内解决就业岗位增至 50 人,贡献集体收入增至 5万元/年。
2.粉条加工。基于现有粉条加工模式,村集体与农户深度合作,进
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以“好粉条 X造”为生产理念,拟打造
“清杨”牌红薯粉条。
3.特色种植。利用集体土地 20 余亩,并承包农户土地 40 亩,进行中
药材板蓝根试种,已于 6月底完成播种,至7月中旬,药苗长势良
好,高 5cm 有余,将于10 月上旬收获,与玉米种植近乎同期。据外
地考察,板蓝根预期收益为3000—5000 元/亩,按照与合作公司所
签协议,每亩收益不低于同期玉米。
4.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增加粮食作物单产、促进边
缘土地利用、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的最佳途径,也可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创造条件,帮助村民实现多渠道
增收。下一步,X村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不断提高农户积极性,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三)壮大集体收入
村集体现有已获批建设用地3.61 亩,申请建设厂房配套资金150 万
元,土地现已平整完毕,预计8月开工。下一步将加强各方协调,
招引生产企业,争取年内投产。
鉴于X村毗邻县城,交通便利,拟将现有村委会北侧绿化用地20 余
亩、废弃河道 1条、临近闲置农房若干,进行资源整合,谋划与县
新兴医院联合,共建养老项目,预期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特色支柱产
业。
积极对接上级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致富达人等返乡
创业,加大支持力度,一步一个脚印将村集体经济这个“蛋糕”做
起来,逐步增加群众收入,提高集体经济活力,改善人口“空心
化”问题。
(四)加强组织建设
以深化“五星”支部创建为契机,一方面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关心
流动党员生活,调动在外党员与组织联系积极性,增强支部凝聚力
战斗力;另一方面创新使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三会一课”“主
题党日”等活动,参与村内事务讨论、决议等事项,发挥党员表率
作用。着力补齐短板,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合现有资金资源,
对村室进行改造提升,完善功能,发挥作用,年内争创“五星”支
部。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X乡X村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近期,县委办公室调研组以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村情实际,较为全面掌握了X乡X村基本情况及发展重点。基于与村两委班子深度商讨,结合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思考X村乘势发展的可行路径,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村情现状X村位于县城与X乡结合部,X与X国道交叉口东,距县城X公里,距乡政府X公里,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全村有X个村民小组,X户X人,耕地面积X亩。2023年度成功创建“四星”党支部。据村史所载,X村已有X余年历史。明朝时X河大石桥一带水面宽阔、土地肥沃。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X家男子择优势地形于大石桥南旁居住,后迁移南高地(现址),故称X家桥村,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