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
2024-12-26
999+
19.09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22 年国家新课程标准颁布,新课标、新课程方案的
“双新”理念,促进了教师育人思想和课堂育人方式的转
变,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基于此,电子科大
附小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通
过调查呈现现状与需求,进而探寻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
策略。
本次共收到学生问卷 1446 份,教师问卷 121 份,调查
旨在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因素进行抽样分析,剖析影
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探寻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
略,从而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二、数据分析和启示
(一)师生共通问题的数据分析
95.44%的学生与 96.69%的教师都喜欢轻松愉悦的课
堂;85.75%的学生与 80.99%的老师喜欢民主平等的课堂
学习氛围;85.41%的学生与 78.51%的教师喜欢合作式
学习,94.54%的学生与 83.47%的教师希望多种方法相结
合的学习方式;在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82.85%的学生
和81.82%的教师都认为教师会积极纠错并鼓励;当学生
的 作 品 或 作 业 完 成 的 质 量 不 高 时 , 88.52% 的 学 生 和
95.87%的教师都能认为获得或给予指导帮助及鼓励;
67.77%的学生与 77.69%的教师喜欢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当遇到困难时,69.99%的学生和 86.78%的老师认为父母
会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
数据显示,在学习需求、行为表现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师
生具有趋同愿景。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三大心理诉
求:安全感、自主感和胜任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
要调整好学生的学习心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实践,帮
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对于问题 3,
有15.21%的学生和 15.70%的教师认为纠错后学生没有
得到及时鼓励,这不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提问或回答问题
的积极性,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呵护学生的兴趣。
对于问题 5,师生均认为多元的评价方式将有利于个体更好
地发展,且能针对不同学生作出不同判断,针对性强且有
效的评价方式也是学生产生兴趣动力的源泉。对于问题 6,
学生遇到困难时愿意寻求父母的帮助,这是对父母的信任
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家长合理适时
的引导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基
础。
(二)学生单独问题的数据分析
多数学生对学习是有兴趣的,具有“向师性”,尤其喜
欢温柔耐心、风趣幽默的教师,亲和力强的老师更容易拉
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能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习
进步,可谓是“亲其师,信其道”。
对 于 问 题 7,17.08% 的 学 生 选 择 “说不清 楚 ” ,
3.18%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可见老师对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具有较大的可作为空间。对于问题
10,80.08%的学生选择“对学习内容不懂的时候”,
这为老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明了方向:应特别关
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明晰,因为如果不懂又没释疑
就会造成学习障碍,因为障碍太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
趣就无从谈起了。对于问题 11,67.50%的学生选择“举
手问老师”,可见老师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
影响。对于问题 12 ,16.67% 的学生选 择 “偶 尔 会 ” ,
7.05%的学生选择“从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学生
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深远的,家长的
言行举止及有效陪伴能影响学生的习惯和思维,这也需要
老师及时和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
长。
(三)教师单独问题的数据分析
87.60%的教师认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0.41%的教师在面对学生上课参与度不高的情况时能及时
评价激励,调动其积极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
95.78%的教师会单独沟通、与生共情,89.26%的教师会
积极关注、帮助解决,85.95%的教师会采取家校联系、合
力育人的方式。
对于问题 8,仅有45.45%的教师经常思考如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可见有教师的理念和行为之间还有“脱
节”的现象,也有教师有关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
学机智,但还没有系统的深度思考。如何把理念转化为实
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师需
要深度系统思考和践行的。若教师缺“位”,将会使学生
无“味”。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事物
感兴趣就会促使人们积极愉快地去探究和完成。尤其是小
学阶段,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如何唤起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师提升教学素养的重要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良
好习惯、锻炼学习毅力,并结合方法指导,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一)用“情”感人,建构生命共生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生命共生共长的过程。
只有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切,才会使学生兴趣油然而生。
1.民主平等,油然生趣
优秀的教师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和赢得了学生的尊
重和折服,用优秀影响优秀!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宽松、
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民主平等的氛围去激
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2.彼此尊重,信任激趣
“亲其师,信其道”。有亲和力才可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和信任。开学三周内,所有教师要记住学生姓名,抽问学
生要人名相符。发言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
学生。尤其应给暂时落后的学生提供成功的发言机会,使
其感受平等与尊重。
3.俯下身来,相映成趣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这是苏格拉底的名
言。教师要适时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灵之音,感受他们
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成功喜悦,把爱给每一位学生,
用爱和美好的约定唤醒他们的学习热情。同学们一旦和老
师有约定,就被寄予了期望,他们的智力、情感,甚至个
性都能顺利成长,“学生个个都可雕琢”的神话会变成现
实。
(二)以“趣”育人,营造兴趣盎然的课堂
教师要从多维度不同方向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
1.创设情境,以“境”激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
舞”[1],教师要创设多元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
故事性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创设游戏性情境,把新知寓于游戏
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
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
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激趣
教学设计要凸现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
问题研究,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展小组合作
探究,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
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合作探究的团队氛围、体验合作探
究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激发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
3.提出问题,质疑激趣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创设问
题情境、动手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搭建探究问题的阶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进行思考,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
激发质疑问难的意识与能力。
4.直观操作,体验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生动、形象且适合学生的教
学方法,特别是教具、学具、多媒体的使用,激发学生兴
趣,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及时给予
肯定、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
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合“力”育人,塑造生机勃勃的精神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
基础和起点;社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大课堂”,学生的
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三方应通
力合作,共育未来。
教师多设计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活动作业,坚持
做好“五多”,即多运动,运动改造大脑;多阅读,阅读
丰富人生;多劳动,劳动最光荣;多实践,实践培养综合
能力;多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创新能力。
积极搭建校园各级各类比赛等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
中发展、在发展中丰富、在丰富中成长,经历挫折与失败
体验平凡与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热爱”才是最
好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愉悦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家
庭氛围都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作为教育人,
唯有热爱,方能致远。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关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2022年国家新课程标准颁布,新课标、新课程方案的“双新”理念,促进了教师育人思想和课堂育人方式的转变,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基于此,电子科大附小开展了《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师生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呈现现状与需求,进而探寻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本次共收到学生问卷1446份,教师问卷121份,调查旨在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因素进行抽样分析,剖析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探寻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从而全面提升学习质量。二、数据分析和启示(一)师生共通问题的数据分析95.44%的学生与96.6...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