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的考察报告
2024-12-26
999+
18.35KB
7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关于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
工作的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
一故事”创建工作,提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
平,根据年度工作安排,10 月份,县政协副主席 xxx 带领
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开展考察,实地走访调
研xx、xx、xx 等场所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民宗局关于创
建工作的汇报,开展面对面协商,提出意见建议。现将情
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 县是民间信仰工作重点县,民间信仰量大面广,有
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全县共有民间信仰
场所 xx 处(不包括 xx 平米以下),其中已登记甲乙类场
所xxx 处,未登记 xxx 处。xx 年以来共整编 xx 县霞关镇
库下村库下大宫等“一场所一故事”xx 个,拍摄故事文化
宣传微视频 xx 个,获得市民宗局特优故事 x个,优秀故事
x个,良好故事 x个,优秀微视频 x个,良好微视频 x个。
近年来,xx 通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
故事”打造提升,进一步推进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建设,
切实发挥了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以“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为抓手,促进场所
价值提升。广泛开展民间信仰故事采风、收集、挖掘、创
作,专门聘请资深教授、作家、民俗工作者将故事进行重
塑提升,将“一场所一故事”融入传统节日及重大民间信
仰活动中,其中 xx 活动视频获得 xxx 奖;将民间信仰场所
改造与地形特色、景区环境、文化礼堂建设、“xx”平台等
元素相结合,既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又丰富村民精神文化
生活。
(二)以“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为载体,促进场所
规范化。目前,全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都已配齐灭火器,
落实电线线路套管等消防硬件设施;全县 xxx 多处场所改
用电蜡烛、环保清香,xx 处民间信仰场所列入“开展文明
敬香、创建生态宫庙”示范场所;建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财务管理制度,成立“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财务代理中心”;
委托银行联系场所统一开设银行账户,进行专户管理;制
定出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征收与补偿实施方案》,仅用
xx 天完成了xx 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征迁,合并安置为x
座。
(三)以“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为纽带,促进传统
文化传承。近年来,开展了六届妈祖信俗文化节、三届陈
靖姑信俗文化节、四届杨府侯爷信俗文化节、三届 xx 县财
神祭活动等一系列民间信俗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妈祖信俗
文化节和陈靖姑信俗文化节被列入浙江省“民间民俗·多彩
浙江”主题系列活动之一;积极组织调研,分别编撰《xx
妈祖宫庙概况》和《xx 县陈靖姑宫庙境社研究》;xx 年编
撰霞关坑尾妈祖庙妈祖信俗文化和马站晏公庙晏公信俗文
化故事作为《浙江省百个民间民俗好故事》上报省民宗委。
二、存在问题
(一)创建工作经费不足。对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县财政未落实相关专
项资金。创建工作在制作故事宣传册、壁画、故事墙、微
视频拍摄,故事撰写人工劳务费,宣传平台建设等方面都
需要经费投入,单靠场所投入资金难以开展。如故事彩绘
价格为每平方1000 元以上,一个场所下需要花费十几万,
场所难以承担此项开支。
(二)场所建设不够完善。一是场所文化传播载体过
于单一。“六有”,即有故事墙、有故事视音频、有故事
小册子、有故事要义标语、有故事宣讲人、有故事戏台
(讲堂、展厅)等标准建设不完善。文化故事传播载体只
停留在故事墙的简单制作上,未着力组织人员搜集好组织
好视频及图片素材。二是硬件条件符合的场所不多。综合
考虑周边环境、内部空间、墙体面积等因素,合适创建的
场所不多。即使有合适的场所,在改造修缮过程中往往牵
涉多个部门,且没有经费保障。如马站镇中小姑村真武庙,
在建筑安全隐患排查中鉴定为D级危,但房场所内古戏台
是县级文保,不能拆除,只能修缮。经专业机构评估,修
缮费用在一百万元以上,县级部门及乡镇均无力承担费用,
目前真武庙实体解危工作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三)场所管理不够规范。一是场所管理人员素质不
高。大多数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
度偏低甚至是文盲,不能很好的将场所故事表达传承,开
展创建工作宣传效果不佳。二是基层工作网络建设滞后。
当前我县民间信仰部门工作力量薄弱,乡镇级工作部门基
本上与统战部门合署。人员少、经费缺、机构设置不合理、
乡镇村居民间信仰工作网络尚未健全等问题制约着基层民
间信仰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故事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一是故事挖掘难度大。
由于民间信仰故事未以文字故事流传下来,加大故事挖掘
难度。同时,故事挖掘编写多由乡镇工作人员负责,很少
组织民间文化专业人员去挖掘提炼加工,不利于民间信仰
故事的宣传和地域特色文化的彰显。二是正能量文化主题
不明显。一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但未能深入挖掘民间信仰中的积极要素,人物义举、事迹
故事不够丰富,注入的“和、善、忠、义、孝、廉、仁、
信、礼、智”等正能量文化主题不明显。三是故事挖掘重
复性较多。因所处地域差别不大,xx 妈祖、陈靖姑、林泗
大帝、马仙、杨府爷等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较多,在故事挖
掘方面上具有较高的重复性。
三、建议及对策
(一)加大扶持力度,保障创建工作。一是加大扶持
力度落实经费保障。按照“保重点、干大事”的原则,设
立“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专项资金。在场所内
景打造、环境整治、文物维修保护、文化故事整编等方面,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对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承载非物质分化遗产保
护项目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要给予扶持资金进行重点整
改提升。二是加强重视做好组织保障。成立推进“一场所
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专班,由县领导牵头,民宗局综
合协调,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联合资
规局、住建局、消防大队等部门加强场所改扩建审批及质
量监督;联合xx 局、乡镇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民间信仰领
域矛盾纠纷问题;联合宣传部、文广旅体局和融媒体等部
门做好文化宣传工作,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管理工
作格局。
(二)优化场所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因地制宜,
做好内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场所实际出发,组织专家、
学者等对场所的门廊木雕、故事壁画、环境布置等进行整
修提升,对场所内景所蕴含的优秀历史文化、民间民俗文
化进行挖掘、甄别、设计和再呈现;立足场所周边景观基
础,借助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契机,推进场所
周边环境整修,促使场所成为当地串点成面的文化旅游景
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明确职责,指导场所强化自我管
理。建议管理组织成员中配备适当比例的年轻管理人员,
指导场所完善工作台账、重大财务支出、日常活动、各项
安全检查、公益慈善活动等工作;以 xx 工作部门为主体,
定期组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负责人参加关于社会服务的学
习班,宣讲国家有关促进民间信仰参与社会服务的政策法
规,鼓励场所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服务。
(三)深挖故事内涵,传递正向能量。深挖一线民间
民俗传承人和民俗文化专家学者,组建xx 县优秀民间民俗
故事采编组,着力挖掘和提升场所的民俗活动、传说故事、
先贤人物的义举善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供奉神祇历史文
化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取精华去糟粕,
积极提炼故事内涵,体现向上向善正能量,展现民间信仰
活动场所的区域特征和文化特色。
(四)策划传播活动,丰富文化载体。联合文旅、宣
传、文联等部门,精心制作《xx 民间信仰故事集》《xx 民
间信仰纪实》等一系列主题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
籍、画册、连环画、视频影像等文化宣传载体,做好宣传
推广文章,真正让故事讲出来;策划好“一场所一景观一
故事”传播活动,开展优秀民间民俗文化故事展、民间民
俗文化故事推广座谈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引领的
民间民俗活动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活跃本地文化生活
氛围,宣传我县民俗文化,进一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
誉度。
摘要:
展开>>
收起<<
关于推进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的考察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提升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水平,根据年度工作安排,10月份,县政协副主席xxx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我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一场所一景观一故事”创建工作开展考察,实地走访调研xx、xx、xx等场所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民宗局关于创建工作的汇报,开展面对面协商,提出意见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xx县是民间信仰工作重点县,民间信仰量大面广,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全县共有民间信仰场所xx处(不包括xx平米以下),其中已登记甲乙类场所xx...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