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关于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12-26
999+
20.16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某市关于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
大县域富民产业,要找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干出新样子。乡村
e镇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的重
要措施和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大战略。2022
年以来,我市投入 14.7 亿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以“1+4”模式为主
线,即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这个根本,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 4个中心,构
建“产业+电商+配套”体系,全力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为县域商
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活力和强大动力。
一、一盘棋统筹推进
全市域、大规模培育乡村 e镇,集中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电商,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属全国首例。市、市、县分别建立部门间横
向协调机制和上下联动机制,从顶层设计、推动落实、督导检查、
考核验收等方面,全方位加强乡村 e镇培育建设和入驻项目管理。
(一)完善政策体系。市级层面制定培育乡村 e镇工作实施方
案及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办法等基础性文件,市县相应成立工作领
导组,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绩效管理办法
等,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强化统筹调度。每季度召开全市乡村 e镇现场推进会,
选择阶段性工作推进快、成效明显的地市,开展现场观摩和座谈交
流,分享成果、研判难题,加快全市乡村 e镇建设进度。
(三)借鉴先进经验。各市县组织乡村 e镇培育主体和入驻电
商企业等赴浙江、江苏等电商发展先进地区开展交流,学习新理念、
新模式、新方法,补齐自身短板。
(四)定期开展督导。市、市两级联合组织赴乡村 e镇培育县
进行实地督导和政策宣讲,指导各县及时查缺补漏,按照建设计划、
对照各项指标加快推进任务落地。
(五)加强资金管理。定期调度各乡村 e镇资金拨付和使用情
况,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六是开展实地评估。
制定乡村 e镇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验收指标体系,委托专业机
构,对乡村 e镇建设成效进行综合性评估,确保各e镇按照既定目
标要求完成建设培育任务。
二、一张网布局实施
坚持“硬设施”和“软服务”同步布局、提升,丰富乡村 e镇
平台功能,统筹推动乡村 e镇4类服务站点全覆盖,培育壮大主导
产业,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体系贯通
发展,助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一)以平台为先,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
务中心,健全入驻企业管理办法、直播间使用管理办法等制度,为
县域产品品牌打造、宣传推广、扩大销售提供全面系统的“一站式
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店铺运维指导、网
络销售、一件代发、直播带货宣传等相关服务,各个乡村 e镇均建
成了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入住企业 1500 余家。配套建设产品展
示体验中心,陈列展示特色农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等,各地结合实
际将展示体验中心融入乡村旅游线路,充分展示地方特产和特色。
设立电商直播中心,配备选品展示、内容制作、数据分析、直播场
景等设施设备,免费对入驻企业提供水、电、暖、网络等,截至目
前,全市乡村 e镇共建设直播间 873 间,直播间总面积达到 2.58 万
平方米。太原市迎泽区郝庄商贸e镇打造集产品展示、直播销售等
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直播平台,采用“重点企业战略合作+优
质企业空间奖补+其他商户预约使用”的运营方式,较好地满足了辖
区企业多元化直播需求。
(二)以流通为基,完善农村物流体系。通过新建、改建以及
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强资源整合,组建快递联盟,实现
统仓共配,推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将分散运营、各自为
战的“散乱模式”转变为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集中模式”,打
造县域快递物流集散地,有效节约运输、人员和场地成本。截至目
前,全市乡村 e镇均建成了物流配送中心,面积达 30.58 万平方米,
其中90 个县相继整合了 3-5 家快递企业,基本实现了统仓共配。晋
中市灵石县、忻州市河曲县整合全县快递资源,采用智能分拣配送
管理系统,配置智能化分拣设备,使快递企业实现了统一分拣、统
一仓储、统一配送的目标,大大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此外,市级层
面出台并落实农村寄递物流上行快件补助政策,减少全市农村电商
主体运营成本,有效激发农民电商创业的积极性。
(三)以融合为径,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各乡村 e镇围绕主导
产业整合县域内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电商平台、物流企业等资源
要素,连通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畅通县域产品上行“最初一公
里”,推进电商与主导产业融合快速发展。部分乡村 e镇依托本地
文旅产业优势,结合电商直播新业态,打造以商带旅、以旅促商、
商旅结合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商文旅融合发展。晋城市泽州县以
文旅资源为依托,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建设“一院十八坊”特色产
业,院院都是直播间,坊坊都是打卡地。大同市浑源县乡村 e镇在
北岳恒山、悬空寺、浑源古城等著名景区设立乡村 e镇服务分中心,
推动县域电商产业与文旅产业双向赋能。
(四)以提质为本,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深入挖掘特色产品内
涵,讲好品牌故事,创新品牌营销,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具有相
当市场知名度的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众多“小而美”自有品牌。截至
2024 年5月,全市乡村 e镇累计打造了 113 个区域公用品牌和545
个“小而美”特色产品自主品牌,为县域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
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助推本
地主导产业电商化、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了“武乡小米”“平顺
党参”“潞城熬脑大葱”“沁州黄小米”等 13 个区域化公用品牌,
推出“小而美”产品近40 个。围绕杂粮主导产业,创建“兴县杂
粮”区域公用品牌,已授权 10 家企业使用,杂粮产业链产值达到
10.5 亿元,杂粮产业真正成为兴县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打
造区域公用品牌,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前置仓,形成“e镇+基地+渠
道”的良性互动模式,推动“永济好物”从前置仓走向广东、香港、
澳门等地区。
(五)以人才为根,加强孵化培育力度。深化公共服务中心孵
化培育功能,积极对接电商龙头企业和培训机构,广泛开展以市场
营销、品牌设计、电商应用等内容的电商人才定制化培训,强化实
操技能、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电商从业转化率,持续优化农村
电商人才队伍。截至 2024 年5月,全市乡村 e镇均建成电商培训中
心,总面积达 1.86 万平方米,累计培训10 万人次,培育服务本地电
商带头人 592 人,1万粉丝以上的直播达人 848 人。通过对区域内农
村创业带头人开展直播、拍短视频培训,培育了一批乡村网红和农
村直播带货达人。农村创业带头人“狗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边种地边直播,销售自家小米,每年销售达 60 多万元;岭头村脱贫
户魏宝玉,边整地,边拍摄,边直播,一个农民直播种地的短视频,
就“圈粉”23 万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
三、一面旗示范引领
县域商业作为连接城乡、服务农民的重要商业渠道,具有广阔
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
案例,主要源于其依托乡村 e镇打造“三个高地”,发展数字经济
所取得的明显成效。
(一)打造品牌推广高地。用好“猗顿农品”区域公用品牌,
与企业品牌组成“母子”商标体系,实现抱团营销、同步发展。
(二)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招引电商运营单位入驻涑水乡村 e
镇,施行减免房租等政策和资金支持,启动“一村一主播”“一企
一主播”人才培育计划,就地孵化直播电商、网红电商。
(三)打造产业融合高地。鼓励引导县域工业企业对接亚马逊、
阿里巴巴国际站等跨境电商平台,指导企业上线优选商城小程序,
推动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该县聚焦水果产业,形成了
“前店后仓+基地”的临猗电商营销特色模式,“前店”包括全县
1000 余家网店以及大量的社交电商和微商,“后仓”包括县域内
1000 多家中转包装基地、452 家涉农冷库以及 150 个林果品种,
“基地”有全县 110 万亩的林果种植面积和50 亿斤的水果产量。
四、一揽子深化拓展
(一)依托乡村 e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乡村 e镇为载体,
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网络品牌,通过网络品牌的推广,
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完善“产
业+电商+配套”体系,以乡村 e镇为核心,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
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水平农产品品牌体系,增强产业链
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充分利用
乡村 e镇在品牌策划、流通渠道、网络销售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通
过专业团队策划和推广,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
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进一步提炼区域公用品牌的品
牌定位、价值支撑和传播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加大宣传
力度,加快推动我市农特产品走向高端市场。
(二)依托乡村 e镇提升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将乡村 e镇打造
成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点,推动农村电商生态体
系不断完善,助力农业产业化。以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为重点,完善
4个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乡村 e镇平台功能,丰富农村电商公共服务
中心服务内容,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引导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
和加工;提供电商平台接入指导,帮助农村商贸企业拓宽销售渠道;
推动电商培训课程标准化,开展标准化生产培训和营销策划培训等,
帮助农户学会利用电商平台进行商品销售;培育提供专业电商运营、
客户服务、数据分析等服务的电商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为
农户提供市场趋势预测和营销策略建议;完善电商产业生态体系,
打造以龙头电商企业为主的产业链条,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带
动商贸流通企业、物流快递企业、电商服务企业集聚发展。
(三)依托乡村 e镇强化人才引进和培育。加大对具备潜力的
本土电商带头人和本地网红的培养力度,通过“数商青年”电商云
课和“灯塔计划”专业电商人才培训等,讲授先进的电商知识、市
场趋势分析、网络营销策略及直播带货技巧。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
况建设人才公寓,申报市级电商直播基地,为优秀电商人才提供舒
适便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更好地吸引并留住电商人才。支持各乡
村e镇通过引才聚才育才策略赋能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盘活人才资
源,优化人才配置,推动县域内电商产业、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等
多个领域快速发展。
(四)依托乡村 e镇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鼓励各乡村 e镇
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的个性化农产品,满
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加强电商平台与实体产业对接,推动特色产
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升电商产业化、产业电商化水平,降低
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销售额。集中打造一批受消
费者欢迎的本土网红爆款产品,组织优势乡村 e镇重点企业参加知
名展会,扩大优势产品的宣传力和影响力。持续开展生产技能、电
商知识、金融政策等上门服务,鼓励农民参与乡村 e镇运营,共享
乡村 e镇发展红利,支持农民通过电商平台自主售卖农产品,实现
增收致富。
摘要:
展开>>
收起<<
某市关于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找准新点子,走出新路子,干出新样子。乡村e镇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措施和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重大战略。2022年以来,我市投入14.7亿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以“1+4”模式为主线,即坚持基层党组织领导这个根本,建设完善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产品展示体验中心、电商直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等4个中心,构建“产业+电商+配套”体系,全力打造高水平集聚平台,为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充沛活力和强大动力。 一、一盘棋统筹推进 全市域、大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