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寿宁待志》心得体会
2024-12-25
999+
16.34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读《寿宁待志》心得体会
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结合近期我
的读书学习,我想简单谈一下我对读书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
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书籍本身的属性是记录历史发展、抒发大众情感的首要媒介渠道,
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想要了解历史与丰富的知识经验提供有力的辅助
工具。书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知《寿宁待志》实属偶然。数年前,在素有“闽头浙尾、山海澳
区”之称的福建宁德考察期间,一位当地商会前辈在闲暇之余向我
赠送并郑重推荐了这本书。初始有些惊诧,上学时虽读过冯梦龙著
名的“三言”系列,但对他这本极具自传体笔记性质的地方志书却
鲜有耳闻。细细读来,如同一场“穿越之旅”,跟随这位明代文学
家、思想家、戏曲家的脚步重新回到了崇祯年间,亲眼见识了民之
疾苦、生之多艰,也由衷地体会到了后人赠予他“政简刑清,首尚
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的清官美名分量之重。
博学卓识、驰誉文坛的冯梦龙,青壮年时期仕途坎坷,直至崇祯七
年,方由丹徒训导升任寿宁知县。年逾花甲的他从江苏经浙江入闽,
一路翻山越岭,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寿宁。尽管年过六旬才能报效国
家,冯梦龙却依然非常珍惜这次履新的机会。在书中“积贮”、
“官司”等条目里,他对前任知县戴镗的施政“良法”和方可正的
“留心民瘼,清节如水”都赞赏有加,并以他们为榜样。冯梦龙把
“风俗之淳浇,民生之肥瘠,吏治之难易”作为自己“兢兢”为官
之所系。这种“一心为民”的崇高精神,远非彼时飘摇朝堂的碌碌
为官之辈所能企及。
当时的寿宁“万山逶迤”、地僻民贫。冯梦龙上任后不顾年老体迈,
深入实地调研,通过询问当地的“父老乡亲”,了解到当地地瘠民
贫的状况,并对当地百姓寄予深切的同情。在这个贫困的山邑,冯
梦龙“一念为民之心”、“不求名而求实”,“大事小事,俱用全
力”、“有事无事,俱抱苦心”,“以勤补缺,以慈辅严,以廉代
匮”。他主张“下车即稔知瘠土”,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跋山涉水,
走遍全县,调查了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民情、
地理、历史等状况,细致观察了民间耕作、养猪捕鱼、房屋乃至葬
墓等民情及各地的田地、物产等特点。他虚心向百姓求教,身体力
行地感受“寿邑之贫”、“寿民之艰”,加深了对各种时弊的认知。
冯梦龙在寿宁始终秉持“一念为民之心”,挑战封建陋俗,严禁溺
杀女婴,使得此风顿息;尽职理讼明决、倡导民间无讼,做到政简
刑清;热心兴教助学,支持两度修缮县学,激励士人进取之志。他
主张为政须“以勤补拙、以慈辅严、以廉代匮”,坚决采取措施制
止吏胥借纳税、里役等盘剥百姓,无不彰显其勤政爱民、关心民疾
的先进思想。也正是这种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担当精神支撑,冯梦龙
才维护住了闽东北一方百姓的安宁,给后人树立了一座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点赞冯梦龙。习近平总书记说,我
知道冯梦龙在寿宁当过知县,写了一本《寿宁待志》,还留下了很
多美名。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年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员都能跋涉半年
来到这里,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要勇于担当,挑战困难。
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必须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只有真正走进田间地头,走到百姓门口,才能做足“功课”。要想
深入了解社会所需,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不够的。一定要走田野、
看现场、访实情、问实效、听诉求,唯有这样才能提出更专业、更
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百多年前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花甲老者尚
能如此,今天,作为为百姓发声、为发展献策的政协委员更应如此。
“一念为民之心”惠泽一方百姓,他的民本思想内涵丰富、弥足珍
贵,值得当今为官、为民者好好学习、大力颂扬。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读《寿宁待志》心得体会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我想简单谈一下我对读书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书籍本身的属性是记录历史发展、抒发大众情感的首要媒介渠道,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想要了解历史与丰富的知识经验提供有力的辅助工具。书籍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初知《寿宁待志》实属偶然。数年前,在素有“闽头浙尾、山海澳区”之称的福建宁德考察期间,一位当地商会前辈在闲暇之余向我赠送并郑重推荐了这本书。初始有些惊诧,上学时虽读过冯梦龙著名的“三言”系列,但对他这本极具自传体笔记性质的地方志书却鲜有耳闻。细细读来,如同一场“穿越之旅”,跟随这位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