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心得体会
2024-12-25
999+
19.13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读《万历十五年》心得体会
近日,区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党员读书月活动,下面结合读书学习情
况,简单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一本畅销的
学术著作。不夸张地说,在历史里面,他的散文水平最高;在散文
里面,他的历史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此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cance”,可以直译为“平淡的
1587 年”。黄仁宇先生强调“大历史观”,也就是从较长的时段来
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在他的范畴里,
分析因果关系及其历史的合理性是主要的,对其他的细节末端不过
度重视。有意思的是,该书选择了 1587 年,书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
“公元 1587 年,在中国为明朝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
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
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作者选取了最为平淡的一年,去除了一切
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帝国的运作面貌。平静之下,
却隐藏着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命运转变的伏笔。
从小到大的历史教科书上,我们碰到的历史人物几乎都已经失去了
立体感和七情六欲,他们被平面化展现在我们眼前,变得看似很简
单,但果真如此么,没人敢下定论。但在《万历十五年》中,不论
是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还是重臣张居正,不论是申时行,还是海
瑞,不论是戚继光,还是李贽,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会犯
错,会挣扎,会发脾气,也有自己的追求和主张,不再是之前脸谱
化的他们。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几个看似关联性不大,却隐藏着大
明王朝命运的人物。
一、逃避的皇帝
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有活力、有才情的万历也曾励精图治,
然而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因为官员无休止的争论还是朝
廷上下无休止的指责?我们很难具体知道。道德的绝对控制、个人
意志被彻底压制、热情被打压,官僚体制僵化桎梏,整套道德和礼
制体系发展到畸形的地步。万历作为整个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不止不能呼风唤雨,反而是最受整套系统压制和控制的人。看着这
一团乱麻的现实,备受折磨的皇帝受不了了,怎么办?逃吧。从朝
廷出走,从繁杂的政事中脱身,身居内宫回避,不上朝理政。一旦
觉得这样做整个人一身轻,万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这一逃就是二
十年。万历怠政,整个朝廷一团乱,整个朝廷变为一潭死水。
二、能力悬殊的首辅
历史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有时候,一个国家的历史会因为一个
关键人物的出现而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
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姿态出现于皇帝和群臣之间,他牢牢控制着
整个朝野,用大家都深谙此道的道德戒尺——明朝立国之本,来控
制着群臣,使整个帝国都严格而精确地按照他设定的轨迹来运行。
他几乎开创了“万历盛世”,把明朝推向了辉煌的历史巅峰。然而,
这个独揽朝政、励精图治、善谋划,推行“万历新政”的张居正在
五年前就已经死了。这本书的第三章为:世间再无张居正,叙述的
并不是张居正在首辅任内多么运筹帷幄,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叙述
了整个朝廷中没有了张居正之后的种种乱象。接替他的是申时行,
仅仅是个“和事佬”,同文官体制妥协,被认为是牺牲原则的政客,
一个缓解各方矛盾的“调解员”。而且,一旦缓冲失效,他难辞其
咎,难免成为替罪羊。因而他无法也无力承担起改良振兴整个国家
的大任。
三、道德模范样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德就是对欲望的抑制。从古到今,道德都成
为统治者的重要工具,以道德治人、整人在明朝更是一件极为推崇
的事情。观念治国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鲜明特点,然而缺失了制度的
精准管理,仅凭道德为根基的社会终究会失衡。海瑞就是这样社会
里的典型。极端的廉洁、极端的诚实,有着道德上的洁癖,他这样
的人就是古代社会最推崇的道德模板,也代表着明朝朝廷所希望的
地方官样板。但是“他的信条和个性使他既被人尊重,也被人遗弃。
这就是说,他虽然被人仰慕,但没有人按照他的榜样办事。”虽然
身居要职,也无法实现其理想。从海瑞审理案件的方式来看,他一
味维护穷人和弱小,依赖个人判断,而缺乏技术和证据,这使得海
瑞断案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海瑞的道德洁癖使他完全忽视官场的潜
规则,也使得他一再成为官场的众矢之的。最后,他的去世让整个
官场大松了一口气。海瑞的悲剧,也再一次证明了道德于政府管理
上的无力。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
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
为微薄”、“其结果是,个人道德之所长,仍不能补救组织和技术
之短”。
四、孤独的将领
明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内阁大学士逐步取代了有权无名的宰
相,内阁权力的扩大,致使武将方面的五军都督府成了鸡肋。虽然
武将们的官职并没有比文官差,但是实际权力被他们却低了不知多
少。文官关系错综复杂并且互相抱团,但明朝的武将选拔制度几乎
是世荫制,庞大的文官集团对付惹怒他们的武将丝毫不手软,几乎
是群起而攻之。黄仁宇先生分析了明朝的军事制度,得出了这样的
结论:明朝的军事制度不足以应对一场对外战争,尤其是后勤保障
体系缺乏统一性,漏洞百出。明朝需要的是一个能打胜仗的勇将,
而不是戚继光这样运筹帷幄的将帅。在明朝这个大背景下,戚继光
的成功是个个例。更何况,他的成功离不开文官的支持,戚家军的
练成就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他们的帮助。但是,当支援他的张居正等
人一个个死去之后,戚继光的命运也不可避免地急转直下,结束了
一生的辉煌。
《万历十五年》中写到的每一个人都是给大明王朝陪葬的悲剧性人
物。张居正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然而改革才刚开始他就
不在了,死后悲惨不已,被异己弄得身败名裂。海瑞严格奉行传统
道德,成为全国的道德典范,却没能适应整个社会的体制,没参透
官场的潜规则,终身无法施展自己的一身抱负。李贽试图改革儒家
学说,却始终敌不过保守的腐老旧儒,被针对至死。而万历有心中
兴,然受不了畸形制度的折磨,心如死灰,怠政二十多年。戚继光
精明能干,但文武官权力失衡,张居正死后,他的势力急转直下,
最终将星陨落,抱憾终身。
《万历十五年》告诉了我们现代读者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一个国家
的兴衰,与制度有脱不了的关系。一个国家忽略了法制,使体制畸
形发展,终究只能困住前进的脚步,而这种困境,是连张居正、戚
继光等等这样的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在你故步自封之时,天地
间却有新的力量缓缓集聚,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将你取而代之。
摘要:
展开>>
收起<<
读《万历十五年》心得体会近日,区组织部组织开展了党员读书月活动,下面结合读书学习情况,简单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作,也是一本畅销的学术著作。不夸张地说,在历史里面,他的散文水平最高;在散文里面,他的历史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此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可以直译为“平淡的1587年”。黄仁宇先生强调“大历史观”,也就是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在他的范畴里,分析因果关系及其历史的合理性是主要的,对其他的细节末端不过度重视。有意思的是,该书选择了1587年,书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