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2024-12-23
999+
20.45KB
1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
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 届高校毕业
生数量预计达到 1158 万人,同比增长 82 万人,就业人数
创历年新高。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关
乎着数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
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
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成为高校教育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与深思的主题。
一、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
(一)就业认知偏差
大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储备与人生阅历的积累,
逐步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在自我认知方面有更高的水平,
在心理与精神层面有更高的追求。大学生在学校时过着温
馨、友好、平静的校园生活,毕业后面对就业和生存的现
实问题不能一下适应,容易无所适从,环境的改变使其在
心理上短期较难做出调节,形成消极心理,容易造成心理
压力。融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多元、
快捷,导致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多元化,加之对就业市场
严峻程度的认知不足,容易形成过度看重专业对口、过高
期望薪酬待遇等就业认知偏差。
(二)盲从与攀比心态
大学生处于 20 岁左右的年龄,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
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毕业生初入职
场、初涉社会,思想较为简单,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思想和
观念的影响。此时若不能很好地认清自我与了解自我,就
很难实现顺利就业。部分学生求职过程中过于看中功利价
值,没有综合所学专业、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等进行准确
定位,而是依赖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想要依据兴趣特
长选择岗位却又缺乏放弃专业的勇气,或者想要放弃专业
追求经济利益却又担心无法长久发展,在理想与利益之间
摇摆不定,容易出现盲目从众择业,从而导致迟迟未能就
业或者短期内频繁换岗的情况。也有些同学存在攀比心理
看着同学找到好的单位,就一定要找比同学更好的单位,
盲目提高就业期望,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焦虑
新形势下,大学生受就业人数总量与宏观经济形势双
重影响,求职压力紧逼其心理防线,容易产生恐慌与焦虑
部分大学生对个人和求职单位没有清晰的认识,在面对个
人理想、家人意愿、事业与感情、待遇与地位等多种矛盾
冲突的问题,容易产生焦虑,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差、身体
条件不好的大学生若长期处于心灵的低谷期,容易产生焦
虑情绪,甚至有少部分学生因多次求职失败而陷入自我怀
疑、自我封闭的状态,更有甚者因害怕失败而不愿尝试就
业。
(四)过度依赖
新时代大学生家庭条件大多比较优越,从小就在父母
和长辈的庇佑下成长,没有遇到太多困难和挫折,这样造
成很多大学生生活自主性与独立性相对较弱。部分大学生
就业观出现偏差,在处事和自理方面能力培养不足,对就
业也无法独立自主选择,存在着较强的依赖心理。
二、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理受多种因素影响,主
要包括:第一,大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社会阅历浅,缺乏社
会经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对社会认知不足,对自身能
力认识不够,就业期望值较高,与自身能力不匹配,在遇
到困难时,往往缺乏自我心态调节的能力。第二,缺乏学
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不
扎实,难以满足企业需求。第三,就业竞争意识不足。就
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对经济形势与就业形势了解不全,
对就业市场与企业岗位需求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知识结构
与能力水平认识不清,对自身发展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
导致他们在真正面临就业时,准备不充分,缺乏就业竞争
力。
(二)学校因素
目前,全国高校已经基本开设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
规划等相关课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高校就业指
导内容不够深入、系统。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侧重于思想和
政策层面上,而在实际中想要帮助大学生面对就业,还需
培养他们求职能力和求职心理问题应对能力,站在他们的
角度解读就业困难问题。第二,就业指导教师水平有待提
高。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任课教师大多由学院的
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担任,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缺乏企
业知识与经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内容忽视了大学
生就业心理排查、帮扶工作。
第三,心理健康与就业心理指导不够。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课程受课时量的限制,基本不会在每个学期都开展
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缺乏贯穿性与连续性。尤其
是对面临就业的高年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重视不够,关
注度普遍较低。面临求职就业的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
多次遭遇失败,受挫心理很难通过自我调整进行恢复,向
心理教师或辅导员求助的意识也比较弱,负面的情绪积压
且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很容易打击其求职积极性,甚至会
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因素
在新形势下,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
加大,对人才层次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
求不断提高,就业市场中存在供需不平衡,人才供求不匹
配现象明显。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有的用人
单位招聘时间与求职学生的时间存在时间差、信息差,有
的用人单位在资质考察中注重学历,进而造成低学历的大
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
理。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近年来高
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创新高,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
业压力增大,就业心理问题凸显。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
业观与择业观
当今大学生价值观与就业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
很多学生在思想观念存在着误区,如在找工作过程中存在
从众、攀比、依赖等心理倾向,对工作要求过分注重工资
待遇,忽视长远发展,过分注重工作环境忽视企业文化等。
针对这种不良的思想与观念,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思
想引领,在就业指导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就业
观。一是,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进行精准
一对一帮扶,让学生了解自身能力、兴趣爱好和优势,从
而摸索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道路;二是,针对不同
年级学生开展就业专题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专
业认知、职业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教育活动,如在
毕业季时指导学生做好个人简历、作品集,传授面试技巧
等,有针对性地将就业意识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培养自
己的职业兴趣,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让学
生科学认识自我、努力提升自我;三是,引导大学生主动
转变自身就业观念,提升自身就业实力,鼓励学生走向基
层去锻炼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培养勇于创
新、敢于竞争、乐于创业的就业观念。
(二)强化就业心理辅导,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的处置能力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就业市场存在
着结构性矛盾,竞争激烈,大学生在就业与择业过程中必
定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这可能会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影响顺利就业。高校应该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调整心态,
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调适
积极主动地面对就业,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教
育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鼓励自
己能行,树立自信心。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要理性对待、调
整情绪,运用一些名人案例、名言、格言等激励自己,尽
可能地缓解或消除自我悲观和消极情绪。二是,引导学生
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学会倾诉,不要一味地将情绪藏在心
里,应向家人、朋友、同学以及教师倾诉,通过倾诉、分
享等方式,寻求他人的理解、安慰与支持,调节情绪和心
情。也可以通过运动、购物、唱歌、旅游等活动转移注意
力,放松心情。三是,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学
生之间的沟通。如定期与学生开展谈心谈话,在不同场景
下了解学生近期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循
序渐进的心理疏导方式。
(三)整合家校力量与资源,构建长效大学生就业心
理辅导机制
大学生就业心理疏导至关重要,为帮助学生在就业中
保持积极乐观、持续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实现就业,高
校应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渗透性和覆盖面。首先
有效整合力量与资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心理辅导队
伍。就业指导职能部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学院
以及后勤等部门紧密联合,形成联合运营、通力合作的心
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职责与分工。通过业务培训和
实践经验交流等方式,提升队伍心理专业能力,建立专门
的心理咨询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其次,建
立大学生心理辅导长效机制,引导学生积极寻求帮扶。将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覆盖到每一位学
生,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心
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生
命、珍爱生命”,教育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学会倾
诉、学会调节等,积极主动寻求心理帮扶。再次,重点关
注就业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就业心理跟踪。重点关注毕业
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跟踪学生心理状况和就业情况,
通过教育引导,让学生在求职择业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准
备。学生在就业择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能及时
发现、及早干预、尽早解决。最后,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交流,做好学生就业的双重保障。大学生在毕业前期的心
理状态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社会背景和给予孩
子的厚望都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学校与家长之间保持
密切联系,形成联合机制,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
同时,家长不过度干预学生择业,用爱与包容为大学生提
供心理和物质的双重保障,为学生生活、学习、就业创造
有利条件。
(四)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
业政策环境
国家政策不仅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走向及企业的运营,
也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国家层
面出台了稳就业的“六保六稳”、鼓励毕业生入伍、到基
层就业、鼓励毕业生修第二学位、提高研究生的升学率等
宏观政策和导向措施,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毕业生就业
创业的方向和选择;其次,国家和政府对就业环境进行宏
观调控,制定完善的就业服务机制,如搭建 24365 就业平
台,依托就业平台提供就业信息和全天候的就业服务,加
强就业市场宏观调控和就业市场管理体系建设,最大限度
的服务毕业生就业;第三,国家和政府深挖就业岗位资源
提供或者政策指导各级政府和高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性岗位
第四,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开展校园招聘月、
就业服务季、校长书记访企拓岗等活动,举办综合性高校
毕业生就业双选会,针对特殊地区举办专项双选会,在合
理、适当的政策引导下,大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就业,缓
解其就业心理压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自信心。
大学生就业心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就当前经济形势
与就业形势看,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就业心理问题
仍普遍和长期存在。若就业心理问题得不到重视,较长时
间无法缓解,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与
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等多方
面的力量共同关注、协同发力,在大学生就业前、就业中
以及就业后的各个阶段均需要关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心
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排解,为实现大学生顺利就业保
驾护航。作为就业主体的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客观认
识和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做好学业规
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应对、主动了解就业市场及国家
相关政策,努力克服各种客观环境因素对自身就业带来的
影响,顺利实现就业。
摘要:
展开>>
收起<<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当前,全球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长82万人,就业人数创历年新高。大学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关乎着数百万家庭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指导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探究与深思的主题。一、大学生常见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