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推进会上的典型发言
2024-12-20
999+
17.38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财政局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推
进会上的典型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科技
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
要论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
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整合优化财政资源,强化财
政保障力度,全力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
城、奋力打造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
城,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双强。
一、机制耦合,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一是建强政策体系。建立市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体系,
合理支持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引导、重大
技术攻关等,推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共享,
扩大财政科技投入受益面。今年以来,全市科技支出 17.8
亿元,同比增长 11.8%。
二是突出重点方向。优化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的选题
机制,实施创新创业资助项目等科技计划项目,综合运用
事前支持、后补助、以奖代补、基金投资、绩效奖励等方
式,不断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投入 700 万元支持**光智科
技揭榜建设首批产业创新研究院。
三是基金政策联动。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基金和政策专
项资金作用,设立总规模超 654 亿元的政府性股权投资基
金,聚力先进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
项目攻坚。总规模 3亿元的**市天使投资基金累计引进人
才团队 91 个,支持项目 45 个,投资近 2亿元。总规模 2
亿元的**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累计投资来滁成果转化项目
12 个,投资额近 1.9 亿元。
二、基础融合,助力区域研发能力提升
一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今年以来,首次兑现研
发经费投入奖补政策,对全市研发投入百强企业、研发强
度超 10%企业新增研发投入部分给予一定比例奖补,市县
共计发放奖补资金 2300 多万元,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
二是加速技术转化。今年以来,立项省级以上项目 15
项,省市县共配套资金 5468 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
1.77 亿元,获省科学技术奖 16 项,首次获得两个“一等
奖”。
三是建设高能级研发平台。聚焦光伏、智能家电等八
大产业链,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省级研发平台,全市已获
批各类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314 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
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 5家。
四是优化多元投资。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补
贴政策,累计支持 89 家企业贷款融资 4亿元,给予保费补
贴177.4 万元,为企业加大投入开展研发活动提供了有力
资金保障。
三、人才复合,激发产业新质生产力
一是紧抓“双倍增、两清零”。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备案总量突破 2100 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 1350 家。
培育建设核心技术能力突出、产业链带动能力强、具备全
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精准发力,靶向施策,截至目
前,研发活动清零 125 家、研发机构清零 38 家,“两清
零”工作任务完成率达 100%。
二是高标准迭代引才政策。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新三样”,实施“满天星”人才计划,迭代实施招才引
智“十大举措”4.0 版。投入资金 1.6 亿元,实施青年“百
万就业见习”计划,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财政贴
息1630 万元,吸纳 1796 名青年就业,带动 6216 人就业
创业。
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吉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
议,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
联合实验室等校地合作平台,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鲲
鹏计划”1000 万元。
四是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光伏重
点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省石英砂纯化
和光伏玻璃工程研究中心等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平台 12 个。
四、要素组合,助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一是财政聚焦精准发力。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关键
环节,按照“空间集约、企业集中、资源集聚”思路,持
续导入优质资源。2024 年,全市谋划统筹财政资金 1.5 亿
元,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链群协同。强化产业链式发展,以“点线
面”协同发力形成产业大集群化发展。2024 年,全市谋划
统筹资金超 10 亿元,全力打造全省“一二三”城,顶格落
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三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金服平台”建设
460 万元,已服务 240 户“汽车及装备制造”企业获得银
行授信 529 笔、金额 62.1 亿元。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
驻**信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
超13 亿元,惠及企业 156 家。
四是找准纾困减负切入点。落实各项延续、优化及新
增的税费优惠政策,将减税降费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直达资
金系统,今年以来,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51 亿元,出
口退(免)税 30.8 亿元。
五是搭建“免申即享”直通车。在“免申即享”平台、
“皖企通”、涉企系统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四网联
通”基础上,通过平台发布政策文件 314 个、政策服务
668 项,实现政策精准供给和直达快享。今年以来,平台
兑付惠企资金 4.4 亿元,惠及企业 1520 家。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财政局在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暨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推进会上的典型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整合优化财政资源,强化财政保障力度,全力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第一城、奋力打造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促双强。一、机制耦合,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一是建强政策体系。建立市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体系,合理支持高能级研发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引导、重大技术攻关等,推动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成果...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