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激发传统村落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2024-12-20
999+
17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研讨发言:激发传统村落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激发传统村落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
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
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与文化
资源,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是当
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动力源。因此,要从宣传势能、组织动
能、文化潜能和技术赋能四个方面激发传统村落的潜能,使传统村
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重塑美丽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核,为新时
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动力。
增加宣传势能,让乡愁有“迹”可寻。据统计,全国共有 8155
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规模最大
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聚落群。具有上千年历史延续的传统村落,既
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形载体,更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
无形乡愁。因此,在对点多面广的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开发的过程
中,还应发挥宣传势能,让乡愁有“迹”可寻,并实现全社会从静
态、被动保护,到活态、主动传承留住传统文化的转变。首先,重
视对在地村民的宣传。传统村落所在地的村民与传统村落的传承与
保护息息相关,要注重传统村落文化的历史文脉和延续,不能简单
地以开发为由将在地村民迁走,确保在地村民有话语权和参与权。
可以通过进村入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协商议事会,张贴宣
传标语等形式,提升在地村民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文化的
重视。其次,加大对社会层面的宣传。社会群体、个人及相关机构
等是共同维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潜在力量,能为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
护提供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支持。可以通过丰富宣传活动载体,大
力开展“寻迹乡愁”“传承文化”和培育“乡风文明”等活动,全
力提升全社会对传统村落文化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提升组织动能,让传统村落“活”起来。A总书记提出,“搞
乡村振兴,不是说都大拆大建,而是要把这些别具风格的传统村落
改造好”,即要“活化保护利用”点多面广的传统村落,让传统村
落文化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得以传承保护与开发。因此,
要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形成凝聚各方力量参与的组织动
能。首先,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力,充分发动农村党员、机关及
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先进性,实施“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工程,
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党小组为基础、党员家庭户为活动单元
的“红色三加一”传承保护构架。如通过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功能,
创设了党员“触手可及、伸手可做”的特色“微岗位”,让“每一
个古祠堂、古桥古亭、古街、古巷及古井、古林”都有党员维护的
身影,激发起党员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发挥
党组织的群众凝聚力,将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与开发等工作与当地
村民生产、生活相融合,提升村民参与传承保护意识的同时,改善
村民生活,并为其增收。此外,可通过探索党建引领传统村落保护
与乡村振兴互融共促新路径,形成“村落保护+文旅发展+村集体经
济”的发展摸索路径。一方面,完善交通、民宿及文旅配套等乡村
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在地村民的基础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打
造集参观、研学、旅游、实景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活”乡村,让
党建资源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项目中,高效赋能乡村振兴。
释放文化潜能,让传统村落“讲”故事。传统村落具有传承与
延续文化遗产的重要功能,是集传统文化中的农事节气、民间艺术、
乡风民俗、农耕文明于一体的文化宝库。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途
径,全力释放传统村落的文化潜能,让传统村落为社会大众“讲”
好文化故事。首先,精准定位、科学规划,以文化之韵赋能传统村
落的改造工程。整体摸排传统村落的基本情况,并依据各地实际,
精准梳理出“文化保护修缮、文旅产业开发、文教产学研究”等不
同定位,根据各地定位进行科学规划,依次实施“环境保护类、产
业经济类、科研类”等项目开发政策,最大限度释放传统村落的文
化价值功能。其次,打造品牌,提升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播影响力。
通过“项目规划、包装升级、宣传推广、管理运营”的形式打造品
牌,提升传统村落的影响力,同时也带动当地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丰富传统村落的文化载体。如借助举办传统节庆、民间曲艺
表演等形式,吸引村民及游客主动参与;开发乡村文化创意项目,
吸引年轻创客回乡发展,让传统村落文化从吸引“流动人”到能
“留住人”;将传统村落文化与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本土文化等
相结合,并加强与中小学、高校合作,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
学习教育活动,培育年轻一代传统文化的知识涵养,增强其文化自
信与民族自信,永续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加强技术赋能,让传统村落插上数字化“翅膀”。近年来,全
国各地纷纷搭建“生产—生活—生态”乡村数字平台,推动乡村建
设高效能发展。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及宣传工作也可借助数
字化的“东风”展翅高飞,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
等技术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质赋能。首先,借助监测评估系统,及
时对传统村落进行动态、科学的系统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进行逐
级反馈,为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管用的数据支持。其次,整合资
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传统村落“数字档案库”。将传统村落信息整
理编排,并通过人工智能、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电子绘图和归
档,以便后期进行保护、修缮或开发调取和查看资料信息。如通过
搭建数字信息化平台和完善村级数据库,让传统村落在屏幕上可观
测度精细化到 2厘米,实现对传统村落的修缮、改造、开发利用全
方位管理。最后,打造“数字文旅”平台。通过开发拟瞰三维立体
实景摄影技术,让游客在屏幕前就能实现 360 度全景观看传统村落
全貌。以“线上+线下”的双重沉浸式数字文旅项目,增强游客的观
感体验和印象,全方位提升社会各界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标签: #乡村振兴
摘要:
展开>>
收起<<
研讨发言:激发传统村落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激发传统村落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与文化资源,传统村落传承的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动力源。因此,要从宣传势能、组织动能、文化潜能和技术赋能四个方面激发传统村落的潜能,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重塑美丽乡村文化的丰富内核,为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添动力。 增加宣传势能,让乡愁有“迹”可寻...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