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
2024-12-19
999+
28.07KB
21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关于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
一、发展基础及趋势预判
(一)发展基础
xxxx 年末,xx 县县域总面积 xxx 平方公里,全县户
籍人口 xx.xx 万人,常住人口 xx.xx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
人口 xx.xx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xx.xx%。xxxx 年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gdp)xx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
规上工业增加值 x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x%,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 x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一般公共预算收
入x.xx 亿元,同比增长 x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xx 元,同比增长 x.x%。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xxxxx 元,同比增长 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xxx 元,同比增长 x.x%。xx 县是海陆丰革命老区、国
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我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政策延伸适
用的 xx 个县之一,xx 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xxxx 年以来,xx 县持续推进“一区
多园”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着力打造高新区“万亩千亿”
产业主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建
设镇级、村级富民兴村产业园区,现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
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主导的产业发展
体系。截至 xxxx 年底,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 xx 家,其
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x家。
(二)趋势预判
立足我县实际和发展急需,瞄准市场不能有效配置、
需要政府支持引导的公共领域,区分轻重缓急,有序推进
我县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优化县城发展区域格
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做好老区振兴这篇“大文
章”。到 2027 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8%以上。
县域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通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
实施,县城城镇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公共卫
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有
效提升,满足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的迫切需求,有效提升
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医疗、养老、教育等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 xx 市平均水平。经济
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迈上新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
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基础设施实现更高水平互
联互通。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 xx 系列重要
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县城生
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
促进我县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
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增强县
城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为实施扩
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
撑。
三、建设任务
(一)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
生动力
1.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
位,聚焦产业有序转移,逐步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高
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富民兴村为主导产业的现代产业
发展体系。打造电池零配件、建筑装饰材料、机械设备制
造等产业集群,做强新材料产业,依托“中国建筑装饰之
乡”的品牌优势,积极引进装配式建筑及新型建材产品生
产企业落户。持续推动新能源产业集聚,支持延伸新能源
电池、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条,为储能电池产业打造自主品
牌和核心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将比亚迪、震雄、固德相关
上下游企业引进 xx,支持 xx 中奕将 xx 中奕业务迁移到 xx
形成总部经济,推动形成“龙头带动、链式发展”的工业
发展格局。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
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认证
工作,争创省名牌产品及名特优新农产品,到 2027 年,全
县国家名牌产品(农业类)达 1个以上,省名牌产品(农
业类)达 5个以上,“三品一标”认证达8个以上。(责
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xx 高新
区管委会、县发展改革局)
2.提升产业平台功能。推进高新区“万亩千亿”产业平
台建设,重点推进高新区北部片区、富航城片区、xx 东片
区扩园建设,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产城融合、产业能
级、营商环境、运营能力五个提升行动。同时,积极探索
产业合作新路径,扎实推进坪山与 xx 结对共建产业园区建
设。加快标准厂房建设,确保供应产业供地870 亩,园区
标准厂房储备超4万平方米。支持有条件的镇、村因地制
宜、因地施策建设镇级、村级产业园。推进油柑省级现代
农业产业园和茶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提质升级青
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生产+加工+科技+营销
(品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到2025 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15 家以上,科技型中
小企业达到 4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市级企业
技术研究中心25 家。到 2027 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20
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 50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30 家。(责任单位:县科
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局,xx 高新区管委会、县
发展改革局)
3.完善消费和商贸流通设施。加快县镇村商业网络建设,
建设乡镇商贸中心,支持乡镇商贸设施共建共用,打造
“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村级商业网点。改造提升综合
交易市场功能,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完
善县域商业体系,推动农产品集散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
中心(xx)、洋洋汽车城等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电子
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创建,培育引进、发展壮大一批电子
商务企业,引导传统企业发展跨境电商业务。加快推进通
道物流、邮政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动“枢纽+通道+网
络”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积极对接引进京东、顺丰等大型物流企业,将xx 县建成连
接粤东北地区及珠三角城市群的桥头堡。到 2025 年,县级
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快递行政村、村级商
业网点覆盖率均达到 100%。(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
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县发展改革局,各镇人民政府)
4.增强职业技能培训。发挥政府、企业、学校等主体作
用,强化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以“订单
式”“定向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切入点,借助“招生即招
工”产教融合模式,提升我县就业人员持证率,为本地制
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高质量推进 xx 县新能
源技工学校项目建设,依托技工学校建设,承接产业项目
转移,开展“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为承接产业转移提
供技能人才保障。深入实施“粤菜师傅”“xx 技工”“南
粤家政”三项工程,积极开展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
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统筹各级各类职
业技能培训资金,建立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专户。到
2027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累计新增就业
人数10000 人以上。(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局)
(二)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夯实县城运行基础支撑
5.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加强县城停车场规划与建设,试
点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完善城乡公路安全标识系统,
逐步推进城乡盲道系统建设。以开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
发展工程、综合交通大会战为契机,加快谋划陆惠高速项
目和推进国道235 线xx 伯公岗至xx 教育园区段、新田圩
至南坑村段公路等升级改造。擦亮全国“四好农村路”示
范县品牌,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动农村公路单改双、
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项目,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完善村内
道路硬底化建设,提高农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便利程度。
力争到2025 年,全县普通国道一级公路比例达100%以
上,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92.8%以上。基本实现城
区快捷网络,即具备条件的乡镇 30 分钟上高速,60 分钟
左右到达相邻中心城区。(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
住房城乡建设局)
6.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充分利
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施防汛抗旱、森林
防灭火、地震、农业、气象等重点领域监测预警能力提升
工程,提高预报预警时效性准确性。推动 xx 县应急指挥监
测系统工程、xx 县螺河排水防涝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
2025 年前全面完工,提升螺河两岸防洪减灾能力,强化水
库、河道和在建水利工程等重点防洪区域各项安全措施,
确保安全度汛,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及旱情发展趋势,加强
对水源和引调提水设施的管理调度,全力保障生活和生产
用水。到 2027 年,持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
现代化,重特大灾害防范应对更加有序有效。(责任单位:
县应急管理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
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气象服务中心)
7.加快管网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强天然气主干网建设,
依托过境天然气管道工程,加快推进境内天然气管网设施
建设,重点推动粤东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工程”xx—
xx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特别是老旧小区
管网建设,力争到2025 年,城镇居民天然气管道气化率达
到55%。谋划推进农村天然气管网建设,积极推进“瓶改
管”工程。加快推动城镇燃气管网接入工业园区、重点企
业,积极推动“煤改气”工程。加快推进城镇配电网建设
提升,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配电网络设
施和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县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极端自
然灾害能力。到 2025 年,完成新建开关站 1座,变电站 4
座,满足“十四五”期间负荷增长需求。完善区内电网和
跨区域输电通道,加快110 千伏水唇输变电工程。加快推
进南部三镇(河口、上护、新田)集中供水、农村集中供
水升级改造等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二十大道建设,
同步实施地下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和内涝治理工程,完善县
城排水体系。加快推进朝阳路北片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
施建设。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2025 年,累计完成城中村
改造示范项目 3个,2027 年,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示范项
目5个。(责任单位: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
发展改革局、县供电局)
8.推进数字化改造。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照
主要城区—重点城镇—农村重点区域的次序推进 5G 网络
建设,推动“5G+”应用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打造“双千
兆”网络体系,持续改善通信服务质量。到 2025 年,全县
建成 5G 基站800 个,实现高质量 5G 网络全覆盖。加强数
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 2027
年,实现“一体强基、一站兴业、一网惠民、一网善治、
一体优政”的具体目标,基础设施、营商环境、公共服务、
县域治理、政府运行效能全面提升,以 5G 智慧政务服务大
厅为典型示范,面向全市复制推广创新成果,医疗、教育、
人社等服务能力有效提高。(责任单位:县科技工业和信
息化局、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县城民生福祉
9.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打
造县域 10 分钟卫生服务圈和农村 20 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
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实现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 年,县级
公立综合医院完成“五大救治中心”建设。全县 50%的乡
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25%的
乡镇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全县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达
标率达到 90%以上。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扎实推进省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县级
医院远程医疗平台,推进检验检查结果县域内互认,加快
设置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
各类资源共享中心,帮扶带动县镇卫生院提高急诊救治能
力,全面提高县域诊疗和分级诊疗能力。推动县域内住院
率达 85%、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 65%以上。在县域内全力
打造布局合理、技术较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专科群,力争
到2025 年,全县创建1—2 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增 4
—5 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利用好省卫健委对口支援资源,
充分发挥省医疗专家“组团式”帮扶和博士流动工作室作
用,着力提升医技人员整体能力水平。实施中医药特色人
才培养工程,力争到2025 年,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
师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0%。深入推进全国“两病”门
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创建。(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10.优化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
革,新增一批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办优质学位。争取到2025
年,建成 xx 县公立幼儿园补短板建设项目,努力创建xx
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快6所乡镇初级中学寄宿制学
校建设,解决山区学生上学难问题。全面推进宝山希望小
学改扩建(二期)、河田镇城南小学迁建等县城小学建设
项目,有效解决县城小学学位不足问题。到 2025 年,公办
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
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 100%。小学适龄儿童
入学率、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九年义务教育
巩固率均达到 100%。加快职业技术学校扩建、新能源技
工学校建设,提档升级各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打造一批适
合xx 县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培养工匠型高级技能人才。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11.提升社会服务保障能力。健全生育配套政策体系,
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发
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婴
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优先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完善养老服
务设施建设,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
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
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推进
殡葬改革,推动县殡仪馆建设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殡葬事
业健康发展。到 2025 年,全县人均寿命保持在77 岁以上。
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提升劳动者技能素养和就业
能力。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攻坚行动,将“零参保”企
业、快递等新行业、新业态从业人员锁定为扩面重点,多
举措提升社会保险参保率。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提
升城乡居民参保率和续保率,到 2025 年,确保基本医疗保
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
12.优化文化体育设施。推动全县各村(社区)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加快县图书馆、镇级文体设施建
设。深入推进全民健身战略,推动县城重点建设体育场、
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足球场等符合无障碍建设标准
的场地设施,构建县、镇、行政村(居)委三级的全民健
身设施网络和县城 15 分钟健身圈。加快新田镇联安村国家
级运动休闲小镇建设,构建“体育+乡村旅游+产业共建”
的发展模式。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
有序促进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到 2025 年,每万
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超过1306 平方米。(责任单
位: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四)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提升县城人居环境
质量
13.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落实《xx 县红色革命遗
址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烈士
纪念馆等设施的保护巡查。有序实施革命遗址保护修复开
发工作,推动德辉楼修缮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传
承弘扬工程,加强 xx 县革命史研究和培训教育,深入挖掘
保护红色遗址遗迹,扎实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建
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谋划举办红色文化博览会,
进一步提升我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
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委党史研究室)
14.打造蓝绿生态空间。深入实施绿美xx,加快推进
xx 南万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县城道
路及公共绿化管护,加强县城朝阳路、东环路、二十大道、
岁宝路和公园广场等公共绿地常态化巡查养护。加强水环
境修复,扎实推进螺河排水防涝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清
洁小流域等防洪排涝工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
点工作,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探索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路径,发展“林—材”“林—果”“林—茶”
“林—蜜”“林—脂”“林—游”“林—药”“林—菜”
“林—菌”等林下经济产业,进一步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
发和储备力度,实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地区生
产总值(GDP)双增长。大力培育生态农产品和文旅、康
养等消费市场,完善市场定价机制,通过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康养等产业实现生态价值。抓好国家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争创“两山”实
践创新基地。探索建立依据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确定财政
转移支付额度、横向生态补偿额度机制。(责任单位:县
林业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xx 分局、县发展改革局、
县自然资源局)
15.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
机遇,加快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创新土地以及附属建筑的
综合利用模式,因地制宜有序推动园区、乡村发展分布式
光伏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种植养殖,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落实xx 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负面清单,防止高耗能、高排
放等落后产能转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
循环经济理念,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
产业循环式组合,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培育一批循环经
济产业项目。大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大力推广节能环保
汽车、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到
2025 年,全县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应用
超低能耗建筑。(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农业农村
局、市生态环境局 xx 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城乡建
设局、xx 高新区管委会)
16.增强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完善村收集、镇转
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优化收运处置
设施布局,推进村庄垃圾收集房(点、站)自然村全覆盖,
建设完善乡镇垃圾转运设施,确保每个乡镇具备垃圾转运
能力。进一步提升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加快推进镇级污水
处理设施全覆盖以及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
水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优先治理水源
保护区、国考断面周边区域及城乡接合部、中心村、旅游
风景区等人口居住集中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到 2025 年,城
市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污染物减
排指标。(责任单位:县公用事业事务中心、县住房城乡
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 xx 分局,
各镇人民政府)
(五)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镇村功能
衔接互补
17.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城乡供水保障
能力,推进 xx 县城镇供水一体化建设工程、xx 县南部三
镇(河口、上护、新田)集中供水工程、xx 县农村集中供
水升级改造工程等供水保障工程,全面有效缓解水资源供
需矛盾。畅通县域内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推动县城
公交或班车服务向邻近镇村延伸。完善县域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全面铺开5G 基站建设。健全县镇村物流配送体系,
加快xx 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建设,2023 年年底投产使用,
补齐城乡冷链物流“短板”,实现“产、销、供、运”一
条龙无缝对接。完善镇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坚决遏制重
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责任单位:县
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水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科技工业
和信息化局、县供销联社、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发展改革
局,各镇人民政府)
18.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用好县域医共体平
台,通过下沉专家的“传、帮、带、教”培养专科人才,
逐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将县人民医院打
造成“三级”综合性医院,推动县妇幼保健院提标升级、
疾控中心能力提升、基层卫生院站提标升级、县中医院做
强做大,积极向上协调上级精神专科医院对口帮扶 xx 县第
三人民医院。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
惠,推动乡镇公立幼儿园建设。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发展水平,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
科学合理撤并“麻雀学校”,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
学校,增强公办优质学位供给能力,全面改善“城镇挤、
乡村弱”问题。提升乡镇养老服务能力,推进综合养老服
务示范点建设,全力开展全县适老化改造项目。扎实开展
移风易俗和文明村镇创建。加快推进“美丽圩镇”攻坚行
动,制定实施小城镇(圩镇)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和方案,
以实现干净、整洁、安全、有序为目标,在全县 8个圩镇
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河口镇达到“示范圩镇标
准”)的基础上,到 2025 年,实现小城镇(圩镇)的人居
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特色品质、治理能力全
面提升的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教育
局、县民政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
人民政府)
19.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现行帮扶
政策,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持
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投入力度,补齐农村发展短板,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农村居民“四项收入”
增长空间,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土地、
资金等资源要素向镇级下沉,支持各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
电子信息等富民兴村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将镇一级打造
成为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完善结对帮扶
关系,整合现有帮扶资源,谋划各年度驻镇帮镇扶村项目,
利用驻镇帮镇扶村专项资金,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连片包
镇开展帮镇扶村,高效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提升镇
域经济带动乡村振兴能力。实施“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
村”行动,建立村企利益联结机制,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
与帮扶事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展改革局、
县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教育局、
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县工商联,各镇
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分管领导为组长,发
展改革局、农业农村局等为成员单位的xx 县城镇化工作暨
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制定推进
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
题、监督检查落实情况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
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各牵头单位和相关镇要分别建立
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推进工作落实。
(二)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全面落实取消
县城落户限制政策,确保稳定就业生活的外来人口与本地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一视同仁,确保新落户人口与县城居民
享有同等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均等享
有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依法保障进城
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
配权,支持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建立健全省以
下财政转移支付或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挂钩机制。
(三)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深化政府
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政府投资统筹力度,提高政府投
资效益。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
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
保障等领域短板,提高投资补短板、增动能、拓潜力的精
准性和有效性。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资机遇,主动对接
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聚焦“项目双进”,加快推进一
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激发社会投资活
力,创新产业投资引导机制,发挥投资对扩大需求、优化
供给的关键作用,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
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持续优化民
间投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民间投
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类资金参与扩大有效投资。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点产业项目、新
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本地企业加强与外资企业合作,鼓励
外出乡贤返乡投资实体项目。
(四)加强用地支撑。加强存量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
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坚持“要素跟着项目
走”,优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
钩指标分配,保障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的合理用
地需求。注重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土地,优先用于县
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积极组织农村集体经营性建
设用地直接入市,分类推进就地入市或异地调整入市。
(五)提升重大项目服务能力。提升投资领域要素配
置的效能,加强重大战略任务和基层公共服务财政资源统
筹保障能力,完善“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
的保障机制。落实“1+5+X”分级协调工作机制,做深做
细做实项目规划选址、用地、环评、水土保持等方面前期
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及时为项目推进纾困解难,强化督
促调度,确保项目数量、质量和投资量“三量齐升”。
(六)严格防范风险。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严防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审慎论证项目可行性,优选项目、精
准补短板、不留后遗症。严防“大水漫灌”,确保精准投
资、提高投资效益。严防“半拉子工程”,确保项目资金
来源可靠、规模充足。严防“大拆大建”,优先采取改扩
建方式,必要时采取新建迁建方式。严防“贪大求洋”,
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
标签: #工作方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关于全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方案一、发展基础及趋势预判(一)发展基础xxxx年末,xx县县域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县户籍人口xx.xx万人,常住人口xx.xx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xx.xx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xx.xx%。xx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xxx.xx亿元,同比增长x.x%;规上工业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xx亿元,同比增长x.x%;一般公共预算收入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同比增长x.x%。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xx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