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县2024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2024-12-17
999+
20.37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县2024 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为高质量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保护性耕作与粮油作
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紧密结合,促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稳步规范有序实施,按照《X省2024 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
案》(X〔2024〕X号)和《2024 年X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指
引》(X〔2024〕X号)及国家和省相关工作要求,结合 X县保护性
耕作实施特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及省行动计划安排,结合 X县实际,2024 年全县实施保护
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 69 万亩。实施作物以玉米、大豆生产为重点,
包含杂粮、杂豆、麦类等。实施区域由干旱、盐碱和风沙区为主,
扩展到其它适宜地块。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抓好任务面积落实,提高
实施质量。要提前谋划、提前部署,明确工作要求,及时组织培训,
部署落实全年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要突出“稳步扩面、质量为
先”,稳步扩大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有序引导更多农户实施保护
性耕作。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扩大大豆保
护性耕作实施面积,优化大豆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通过高质量机
播作业促进单产提升。
二、技术模式
根据 X县黑土地自然条件,各乡镇依据所属积温区和土壤类型特点,
选择适合本地耕作实际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同时要配套实施相
应辅助技术。
(一)前茬作物为玉米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秸秆覆盖还田原茬免耕播种模式。玉米收获同时或者收获后将秸
秆粉碎并均匀覆盖还田地表越冬,春季采用免耕播种机在原茬地上
直接进行免耕播种作业。
2.秸秆条耕覆盖还田少耕播种模式。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直接还
田均匀覆盖地表,秋季或春季播种前应用条带耕整地机械,对垄体
种床上面的秸秆(根茬)进行灭茬旋耕剥离处理,春季在处理后的
条带上进行播种作业。
3.秸秆归行覆盖还田少耕播种模式。玉米收获时秸秆覆盖地表,播
种前采用秸秆归行整地机进行种床灭茬碎土处理,同时把播种带秸
秆清理归行到休闲带,春季在播种带实施少耕播种作业。
(二)前茬作物为大豆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大豆秸秆覆盖还田原茬免耕播种模式。大豆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
抛撒覆盖地块,保持垄型越冬,春季采取原茬或耢茬免耕播种作业。
2.大豆秸秆耙(碎)混还田少耕播种模式。大豆收获后秸秆粉碎均
匀抛撒还田地块,进行耙茬、碎混后起垄等作业,春季采取少耕播
种作业。
3.大豆秸秆深松整地还田少耕播种模式。大豆收获后秸秆粉碎均匀
抛撒地块,采用深松机或深松联合整地机进行深松、耙地、起垄、
镇压作业,春季采用少耕播种作业。前茬作物为杂粮、杂豆、麦类
的参照此技术模式执行。
三、支持政策和实施步骤
(一)支持政策及要求
1.作业补助环节。为了提高广大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依
据《X省2024 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要求和《2024 年X省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引》标准,X县2024 年对辖区内(不含农
垦)前茬是玉米、大豆、杂粮、杂豆、麦类的秸秆覆盖还田免
(少)耕播种作业给予政策补助。秸秆焚烧的地块不享受作业补助。
(1)玉米茬保护性耕作补助。对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
作业实行分档补助政策。第一档为秸秆少量覆盖还田,地表播种前
秸秆覆盖率在30%以内,春季免(少)耕播种,给予 20 元/亩作业
补助。第二档为秸秆部分覆盖还田,地表播种前秸秆覆盖率在30%
—60%之间,春季免(少)耕播种,给予 35 元/亩作业补助。第三
档为秸秆大量覆盖还田,地表播种前秸秆覆盖率在60%及以上,春
季免(少)耕播种,给予 60 元/亩作业补助。
(2)大豆茬保护性耕作补助。大豆茬(杂粮、杂豆、麦类参照此补
助标准执行)保护性耕作要按照技术模式实施,播种时可以监测到
地表有大豆秸秆,对作业合格地块给予 30 元/亩作业补助。
2.补助对象。补助对象为实施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作业的
农机户、农机合作社等作业主体。
3.智能监测。进行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作业的机车,必须
全部安装免(少)耕播种监测仪,进行作业数量和质量监控。免
(少)耕播种作业经省农机调度指挥平台判定合格后,方可以享受
免(少)耕播种作业补助。
4.高标准应用基地补助。按照国家和省级要求,支持建设高标准保
护性耕作应用基地,鼓励扩大保护性耕作规模,增强示范带动作用,
县级基地玉米茬第三档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 2500 亩以上的,乡级基
地玉米茬第三档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 500 亩以上的,实施差异化补
贴,作业补助可提高至80 元/亩,每个县级基地当年作业补贴资金
总额不超过20 万元,每个乡级基地当年作业补贴资金总额不超过4
万元,未达到以上面积规模的,按原补助标准执行。补助对象为承
担基地任务的保护性耕作实施主体。为确保监测数据延续,原则上
不再增加县级和乡级示范基地,省级给予承担基地建设的县级农机
部门,县级基地补助5万元,乡级基地补助1万元,用于做好数据
监测、对比试验、基础研究、培训指导、宣传引导等工作。
具体计划任务详见附件1,鼓励各乡镇扩大实施面积,最后以实际
作业监测合格面积据实结算,全省保护性耕作补助资金实行总额控
制,实施面积达到计划面积应及时向省农业农村厅报告。
(二)实施步骤
1.确定保护性耕作地块。各乡镇要组织落实保护性耕作地块。根据
农民意愿,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组织农民保留好实施免(少)耕播种
作业地块,并组织承担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作业者与农户搞好
对接,落实免(少)耕播种的农户、免(少)耕播种地块、作业面
积、作业机车(具)。
2.开展免(少)耕播种作业。一是县级农机部门要做好监督指导。
春播时,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每天登录农机调度指挥平
台查看免(少)耕播种作业机车作业信息和质量分析,做好每天的
核查、反馈记录。发现机具作业图像不清晰等监测设备异常情况,
要通知机手和省平台管护协调解决。二是车主(机手)要正确使用
监测仪。车主在开始作业时要登录农机调度指挥平台,确认监测仪
是否运转正常。作业期间,要每天登录农机调度指挥平台,比对平
台显示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作业时发现监测仪显示异常,要暂停
作业,立即报修,对不及时报修而导致的作业数据丢失等问题,由
驾驶操作人员承担相关责任。对擅自挪动、拆装监测仪部件以及没
有机具作业影像的,农机调度指挥平台不予确认作业面积。三是及
时登记跨区机动车信息。对于实施跨区作业的免(少)耕播种作业
机车,车主(机手)要在当地的农机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免
(少)耕播种作业监测仪的设备号,在农机调度指挥平台进行作业
地点变更,以便作业信息的准确上传。未进行备案登记的机车无法
在农机调度指挥平台显示并核实作业信息,不能享受补助政策。
3.作业面积核查。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作业质量、机具质
量、监测仪安装等情况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反馈。春季免
(少)耕播种作业指挥平台监控作业时间原则上截至 6月10 日。作
业结束后,农业农村局农机主管部门要对照在农机调度指挥平台上
监测到的合格免(少)耕播种作业面积,将具体作业情况反馈乡镇,
由乡镇、村指导作业车主配合填写《保护性耕作免(少)耕播种作
业验收单》(附件2),确定拟补助面积和对象,在县、乡、村同
步公示 7日。对有异议的需进一步组织乡镇、村人工核查,并与农
机调度指挥平台沟通确认。审核无异议后,将《保护性耕作免
(少)耕播种作业补助情况明细表》(附件3)上报县农机服务中
心。
4. 兑付补助资金 。县农业农 村局要及时向财政局提交核定的免
(少)耕作业面积(附件3),县财政局应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给
补助对象。此项资金能通过一卡通发放的,必须纳入一卡通发放。
四、保障措施
在适宜区域全面推行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的重要措施。各乡
镇要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加强组织,确保如期完成保护性耕作任
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X县建立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
明确重点实施区域、实施面积、主推技术模式和保障措施,强化组
织推动,层层抓好工作落实。县政府成立保护性耕作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乡镇要成立保护性耕作实施领导组织,按照本方案的工作要求,
对当地保护性耕作工作负总责,认真组织任务落实、作业技术指导、
面积验收核查、补助标准核定、资金兑付等工作,解决好工作中出
现的具体问题,把国家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加强示范推广。繁荣乡、龙安桥镇要继续发挥示范基地示范
带动作用,扩大实施面积。其他乡镇也要扎实开展保护性耕作示范、
推广工作,逐步扩大实施面积,条件成熟的可以组织整乡整村推进。
(三)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各乡镇要发挥服务主体作用,支持有条
件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保护性耕作
作业任务,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培育壮大技术过硬、运行规范的保护性耕作专业服务队伍。创新服
务机制,鼓励农机服务组织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支持采用
订单作业、生产托管、跨区作业等方式,实现机具共享、互利共赢,
带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作业,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普及。
(四)加强基地建设。X县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为依托,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为主要技术模式,建设稳
定的高标准保护性耕作应用示范基地,打造保护性耕作样板。要建
设一个县级和一个乡级示范基地,县级基地面积不少于1000 亩、乡
级基地面积不少于200 亩。打造高标准保护性耕作新装备新技术集
成试验示范基地。高标准应用基地还要开展适合本地的主推技术模
式示范,在相邻地块设置传统耕作方式对照田,进行试验对比验证,
组织现场演示、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基地展示、试验和示范作用。
(五)加强数据监测分析。农机服务中心要做好保护性耕作监测工
作,农机推广技术人员要依托保护性耕作应用示范基地监测点,对
保护性耕作地块开展数据监测、统计和对比分析,并出具监测报告。
同时深入研究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技术和机具等问题,拿出解决方
案,为下一年度实施提供依据。
(六)加强宣传培训。要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保护性
耕作的重要意义、技术路线、政策措施,凝聚社会共识,加快观念
转变。适时举办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展示会,利用农闲时间开展技
术培训,总结成效经验,推介典型案例,增强基层和农民群众的主
动参与意识,掀起保护性耕作实施热潮。
(七)加强绩效管理。要强化绩效管理,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
务。要加强保护性耕作统计,各乡镇将未安装监测仪的免(少)耕
播种作业面积要纳入统计范围。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工作效
率,确保保护性耕作科学有效推进。要在 11 月10 日前,完成保护
性耕作行动年度工作总结和实施效果监测报告,并开展绩效评价工
作,要及时将以上材料报省农业农村厅。
标签: #实施方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X县2024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 为高质量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保护性耕作与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紧密结合,促进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稳步规范有序实施,按照《X省2024年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方案》(X〔2024〕X号)和《2024年X省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指引》(X〔2024〕X号)及国家和省相关工作要求,结合X县保护性耕作实施特点,制定本方案。一、目标任务按照国家及省行动计划安排,结合X县实际,2024年全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力争达到69万亩。实施作物以玉米、大豆生产为重点,包含杂粮、杂豆、麦类等。实施区域由干旱、盐碱和风沙区为主,扩展到其它适宜地块。各乡镇要结合实际...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