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区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方案
2024-12-17
999+
19.66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社区小区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XX 市2024 年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工
作方案》《XX 市2024 年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工作方
法》文件精神,切实发挥 XX 社区 XX 小区试点示范效应,
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社
区(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
环境的实事小事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
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
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为目标
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
评、成果共享为路径,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根
工程”,通过开展“共同缔造”试点活动,以试点先行形
成示范效应,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
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2024 年X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干部、群
众中广泛宣传“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和
实践要求,让“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多种方式
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立项目清单。
2024 年X月至 X月为组织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
健全居民参与机制、参与平台、参与规程,基本形成基层
党组织为领导、居民为主体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城市
基层治理体系,使居民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2024 年X月为评估验收阶段,开展“回头看”行动,
通过查缺补漏,各项指标达到标准,通过上级党委评估验
收,总结典型经验,为共同缔造活动逐步在全市推开提供
可复制、可推广依据。
三、主要举措
1.决策共谋,激发缔造热情。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引导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政府从传统
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与群
众共谋规划、共谋发展、共谋未来。一要坚持党建引领,
密切党群关系,持续深化“深根工程”,建强社区党总支
-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
强化基层党组织“议事”功能,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
党员中心户要发挥就近就便就时服务居民群众的独特优势,
通过小区周周议、邻里事楼栋议等机制,全面收集社情民
意,初步梳理决策事项。通过小区遍访行动上门问需求,
以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梳理形成问题清单。二要以“下基层”实践活动为抓手,
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同步建立
线上议事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对面收集
群众的问题诉求,点对点缩短沟通距离,进一步引导群众
发挥党的主体作用,塑造共同精神,变“党员干部端菜”
为“群众点菜”。三要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对社区
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在社区“两委”会议提出、讨论前
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社区“两委”会议根据群众意见研
拟出最佳方案,提交居民代表会议审议、表决,并在一定
时期、一定范围内公示公开且无重大反对意见后方可执行,
全面保障群众决策的主体地位。
2.发展共建,释放缔造活力。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
翁”意识,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
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
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一要共建美丽家园,依托社区党
群服务中心和小区物业,打造一批共同缔造“社区工坊”。
积极挖掘、释放、改造小区公共空间,引导、鼓励小区居
民投工投劳、捐献闲置物品,参与小区架空层、文化墙、
小花园、议事角等“网”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发动居民积
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参与监督、评价和反馈
项目改造效果等。改造整治后,要引导居民参与长效维护
管理,提升群众居住品质。二要共建精神家园,以新时代
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定期组织
“五美居民”“最美三小长”以及文明家庭创建等先进典
型评选活动,激发居民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积极性,
培育新时代良好文明风尚,展现新时代文明新气象。
3.建设共管,守牢缔造成果。一是完善三事分流制度,
社区将群众的诉求分为大事、小事和私事,明晰权责、分
类办理,做到大事共办、小事快办、私事自办,提高决策
效率。对经议定属于“大事”的群众诉求,社区召集职能
部门、街道及时会商,明确承办单位、承办人员,逐一回
复。对经议定属于“小事”的群众诉求,由小区党支部组
织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物业民主协商,“一事一议”予
以解决。对经议定属于“私事”的群众诉求,由楼栋党小
组长、党员中心户做好解释劝说工作,对确实有困难的家
庭和个人,按程序上报予以帮扶。二是完善认领认管认养
制度,坚持立足实际、就近就便的原则,发动社区、小区
党员干部、志愿者、辖区企业、热心群众认领共管区域和
事项,聘请小区专业技术能人担任小区美工师、小区园丁,
引导居民群众自发制定树木认养、绿地认养、楼道认管、
公共环境认领等制度,社区建立统一信息台账,认领认管
认养情况在社区公示,管理结果受社区居民群众监督。三
要强化共管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居民公约”宣传志愿活
动,由小区党组织牵头,引导居民针对公共空间管理、停
车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安全隐患等内容,共同商议
拟订小区公约、管理规约及议事规则,及时总结“草根经
验”“群众智慧”,以社区的公约制度厘清社区、居民自
治组织之间的职责、权利实现。
4.效果共评,提升缔造效益。一是健全全过程评价机制。
在共同缔造项目确定之前,组织群众进行事前预评,充分
纳入群众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使群众评价作为事前决策重
要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带领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并合
理调整完善,促使共同缔造有效推进。在项目完成后,组
织群众对项目成果进行共同评价,激发群众参与“共同缔
造”活动的自主性、自觉性。二是拓展评价主体。统筹居
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居民群众、志愿者组
织等力量,共同开展“共同缔造”项目评价。深化居民群
众监督,健全“小微权力”监督机制,规范社区党务、居
务、财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和时间,拓展公开载体
和方式。三是创新线上线下评价方式。健全公开、公正、
公平的议事协商机制,积极运用“XX 社区公众号”和“XX
社区抖音号”等线上平台,完善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和高效
处置机制,对各类问题办理落实情况,限时回复、主动公
开、及时评价。组织评选“共同缔造”先进典型,推动形
成齐抓共管、创先争优的生动局面。
5.成果共享,增强缔造福祉。一是人居环境更加宜居。
办好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着力完善
社区配套基础设施,让群众出行更便利、居住更舒心。利
用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纯绿地等,通过栽植
树木,增加座椅、廊架等设施,建成免费开放的城市绿地、
街头博物馆等,让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美
好生活新图景。二是社会更加和谐有序。进一步畅通人民
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全面发动群众智慧和力量参与共治共
管,不断深化社区自治、法治、德治,及时有效解决群众
困难和诉求,做到邻里事不出楼栋,小事不出小区,大事
不出社区。形成邻里守望相助、居民依法办事、群众和谐
相处、社区安全稳定的良好氛围。三是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开展“文明家庭、社区好人、孝顺好儿女、好儿媳”评选
活动,传播家庭美德,提升社区精神文明素养,大力开展
特色文化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强化以文化
人,凝聚社区精神,不断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
归属感。
四、组织保障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 XX 社区幸福生
活共同缔造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机制。具体内容
如下: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全体专班成员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到建设
XX 小区共同缔造示范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凝聚
合力,强化使命担当,压实工作责任,形成支部领导、群
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让共同缔造活动成果惠及每一名群众。
2.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活动实效。进一步完善“党建引
领、双线融合、三级架构”治理机制,推动资源、服务、
平台下沉;重点围绕基层扩权赋能、整合基层力量资源、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等方面,精心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健全考核评估机制,把共同缔造活动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
起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成势见效。
3.转变工作作风,推动活动开展。牢固树立“靠作风吃
饭、凭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以拼抢实的状态,狠抓落
实,以群众的实际感受为评价,以群众的满意为标准,着
力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美好
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
4.强化学习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支部主题党日、
党员群众代表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开展学习,引导
全体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共同缔造的理论依据、深刻内涵、
精神要义和路径方法;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
暖民心实践活动,通过召开院场会、楼栋会等形式灵活多
样的会议,宣讲共同缔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让人
人知晓、人人参与;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涌现出的鲜活经
验以及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让“共同
缔造”的理念思路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共谋共
建共管共评共享的良好氛围。
标签: #工作方案
摘要:
展开>>
收起<<
社区小区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XX市2024年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工作方案》《XX市2024年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工作方法》文件精神,切实发挥XX社区XX小区试点示范效应,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社区(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及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