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进会上的发言
2024-12-17
999+
18.18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在2024 年全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
创新基地创建推进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山
水自然美、乡村整体美、产业品质美、城镇精致美、社会
真善美的“五美**县”为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统
筹抓好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走
“生态路”、打“山水牌”、吃“绿色饭”的“两山”实
践转化路径。2023 年,成功创建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
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
况汇报如下:
守护青山绿水,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强污染防治。严
格落实“河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要求,持续推进河
湖“清四乱”行动,加强 11 个重要河流出入境断面和 16
个水源地监测。健全城乡垃圾、污水处理长效机制,引进
北控环境公司规范运营 9个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场和 15 个乡
镇污水处理站,对县内重点建设工地实行清单化管理,推
进城区热源厂煤改气项目。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水质 100%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抓好生态修复。全面推
行“林长制”,坚持国土绿化和林业资源保护重点工程有
机结合,年度义务植树 85 万株、人工造林 2500 亩,打造
绿色长廊 130 公里。阳坝铜矿和华泰金矿提前完成市级绿
色矿山改造。深化“四旁”植绿行动,持续在康阳路、白
望路沿线栽植慈竹、芭蕉、杜鹃等植物花卉及经济林果,
规范公路沿线“微菜园”“微花园”管理,营造花木盈枝
果蔬飘香、四时有景的良好环境,扮靓绿水青山颜值。推
进品牌创建。坚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
践创新基地、中国“天然氧吧”、“全国避暑旅游目的
地”、国家卫生县城等创建工作整体部署,一体推进,见
行见效。2023 年**县入选水利部公布的第六批节水型社会
建设达标县,被国家气象局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连
续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3个乡镇荣获中国国土经济
学会“美丽中国·深呼吸乡镇”称号。
坚持城乡统筹,建设美丽宜居家园。加强规划引领。邀
请国内高水平专业团队,从生态、生产、生活需求出发,
按照既尊重地方传统、又富于创新的原则,着眼长远发展
兼顾经济实用,高标准设计,艺术化改造,编制《**县城
市更新规划设计》和34 个发展类村庄“多规合一”村庄建
设规划,多样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美丽城镇和美丽
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建设和美
乡村。积极学习借 鉴 “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
“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和“百千万全”和美乡村工程,
以深化“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共同致富”机制创建为抓
手,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建设
示范县,有 2镇20 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7个村被
评为省市级“和美乡村”,2023 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在**县
举办。2024 年6月,成功申报“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
试验项目,获得中央和省市扶持资金 2.6 亿元,是全省首
个成功申报的县区。打造魅力城镇。按照“公园城市”定
位,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机遇,实施
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行动。拆违治乱腾挪空间5.3 万平方
米,收回国有土地 71.56 亩,打通城区断头路4条,改建
埋设污水、雨水、供水、供热等管网5.5 千米,整治城区
主干道和河道各类“飞线”4.12 万米,调整城区建筑色彩
31 万平方米,实施学校、口袋公园、文旅商街、停车场、
文体场地等民生项目,“精致美”的城市形象初步显现。
促进三产融合,构建富民产业体系。发展特色山地农业。
因地制宜发展高品质农林经济,持续在“田、路、社、种
厂、联、帮、带、引、奖”方面下功夫,分区域发展食用
菌、核桃、天麻、茶叶、花椒、中药材等特色农林产业近
100 万亩,太平鸡、中蜂、大鲵、虹鳟鱼等特色养殖规模
达到 110 万头只(箱)以上。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累
计建成农业特色产业示范村 100 个、特色产业示范点 158
个,发展龙头企业26 家、集体经济组织 350 个、家庭农
场4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233 个。截至目前,累计认证
“三品一标”绿色食品企业10 家、产品 16 个,全国名特
优新农产品 1个。壮大绿色生态工业。加快推进**县工业
集中区建设,已入园企业27 户,2023 年在全省 47 个开
发区综合考核中前进 10 个位次。独一味生物制药、桃源饮
品公司完成重组,建成食用菌、中药材(天麻)、茶叶、
核桃、花椒籽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 5条。全面落实干
部包抓联企业和“六必访”制度,独一味技改升级、花椒
籽油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元旺沟建筑用石料石灰岩矿等重
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10 户规上企业平稳运行。开发文旅
康养产业。着力构建“大景区+全域游”格局,优化“北山
南水”文旅产业布局,持续推进青龙山旅游度假区和阳坝
文旅康养示范区建设,累计打造辐射全县的精品旅游线路 8
条,建成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4个,入选“2022 健康中国·
康养旅游百强县”。2023 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 481.21 万
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9 亿元,带动一产和二产分别
增长5.48 亿元、5.52 亿元。
健全完善机制,广泛凝聚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成
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两山”实践创
新基地创建专项领导小组,配强工作专班,制定《**县
“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4 年)》,
2022 年以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领
导小组会议10 余次,专题研究部署阶段性重点任务,高位
谋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优化工作机制。制定《**县县
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督促县直各
牵头部门对照创建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制定
实施计划,分解具体任务,做到清单化、台账化、流程化
管理,构建起“县级层面抓统筹调度、职能部门抓条线推
动、乡镇履行属地监管”的齐抓共管格局。强化考核激励
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调整完善考核办法体系,把生
态效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
内容,践行“两山”理论分值占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
20%以上,有效激发全县干部群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
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谢谢!
摘要:
展开>>
收起<<
在2024年全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推进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建设山水自然美、乡村整体美、产业品质美、城镇精致美、社会真善美的“五美**县”为目标,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统筹抓好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探索出了一条走“生态路”、打“山水牌”、吃“绿色饭”的“两山”实践转化路径。2023年,成功创建为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守护青山绿水,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加强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要求,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加强11个重要...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