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学习二 十届三 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2024-12-17
999+
21.7KB
10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
第一篇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新时代的建设者,我有幸见证了党
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
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将我的学习
体会和感想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
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
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
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全会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同样意义非凡。正如环球时报社评所指出的,全会是外界准
确认识中国、理解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全会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信号,展示了中国
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正能量。
二、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程,我深感自豪和
振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
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到生态文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改
革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推进,极大增强了我
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特别是在消除绝对贫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
些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
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挑战,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是由
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我们必须保持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以更大的政治
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放和发展
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才
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四、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
全会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
我认为,我们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
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我们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
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线。要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增进人民福祉等目标,统筹谋划和推进各领域改革。
第三,坚持系统观念。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
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
第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
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全体人民。
第五,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
规则,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
新格局。
五、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深刻感受到每一步都是开拓,每一天都
是挑战。我将以此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在本职工作中积极投身改革
实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具体而言:一是要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本领。二是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工作中
大胆探索,积极推动改革。三是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把改革
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四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通过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
坚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我相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
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不
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二篇
7月15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
会议在北京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策马扬鞭
正当时,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中创
造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辉煌。
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首要是观念,必须解放思想,以责
无旁贷的使命感勇担历史重任。1978 年12 月,党中央召开第十一届
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由此开启。
46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与
此同时,国际局势波谲云诡,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
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值
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
到自身的历史使命,摒弃粗放发展的思维,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敢于涉险滩、闯难
关、啃硬骨头,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格局。要保持风雨不
动安如山的定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
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历史自信迎接各式各样的
挑战。
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学习,牢记戒骄戒躁,以虚
怀若谷的求知欲汲取科学知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
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故步自封只能重蹈覆辙,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
源,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竞争优势。高
质量发展对于新质生产力的需求对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只有持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运用、
引导新技术,释放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能。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等已经投入使用的新技术,既要以新技术的“鲶鱼效应”
推动行业领域转型发展,也要对新技术背后潜在风险做到实时监管。
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之
间的关系,坚持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要时刻关注国际科技发展新动态,加强沟通合作,补齐短
板弱项,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避免
夜郎自大。
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在行动,做到蹄疾步稳,以抓
铁有痕的行动力提升工作质效。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能否落
实好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关键在行动。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
下,看到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吸收基层群众实践迸发
的智慧,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
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围绕让“人民过
上更好的日子”开展工作。
领导机关要扎实开展好基层减负,力戒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的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分散基层工作者精力;基层工作者要转变工作
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干事创业积极性,以提质增效的方式减轻工
作负担;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桥头堡、排头兵、急先锋的作用,如身
使臂,如臂使指,不折不扣地贯彻党中央的政策,紧紧依靠人民推
动改革,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发挥群众首创
精神,使改革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第三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次
的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
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全党和全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就
是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并转化成改造现实世界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坚定不
移深化改革开放,他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
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因此作为一名
党员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
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打破传统
观念的束缚,敢于创新,以百姓需求为己任,为百姓多做事,做实
事,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在就全面深化改革作专题辅导
中也曾指出:“很多问题已等不起、拖不得,容不得半点犹豫、丝
毫懈怠。”“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需要勇气、智慧、决心,更需
要行动。”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更多的是我们党员干部要增强
担当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在难题面前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
矛盾面前要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挑战面前要敢于作为、敢于承
担。责任不仅是一种态度、作风和气魄,而且是一种品质和美德,
在今天我们党员干部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
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要做到个人理想和社会
责任的统一。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我们做为一名公
务员,要把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首要追
求,要在干事创业、追求进步成长的同时,不仅要像张思德、牛玉
儒同志一样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一个
“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而且要像焦裕禄同志一样
“心里想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做一个敢于担当,认真负责
的人。
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而强化责任意识,就是
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坚持正确的工作观。
工作中具有同心同德、心心相印的风范,便收获了凝聚力;发
扬同舟共济、步调一致的风格,便获得了创造力。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一致,自强不息,工作就会充满蓬勃生机。正确的工作观,需
要工作充满激情,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他将一
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
可见,如果责任意识缺失将是非常可怕的,没有了责任感,生
命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保持工作热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
因为熟悉而产生的眷恋、一种因尝到工作乐趣而坚持下去的信心。
工作充满激情,不仅是对工作的自信,也是一种对工作的敬业精神。
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我们要牢固树立履责应该、
尽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思想,把落实责任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只争
朝夕抓落实、提高水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严格考核抓落实。
我们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苦
干实干,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不罢休。
深化改革需要我们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县是国家
贫困县,我们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
试点的机遇,把老百姓反映的突出问题解决好,切实为老百姓谋实
惠,让广大群众真真切切感觉到国家帮扶的力度,提高百姓的生活
水平,进而脱贫致富。而要实现这一脱贫目的,需要我们党员干部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取,扎实工作。前段时间,为解决农村的一些
突出问题,我到了高望界麻溪村、岩头寨镇磨子村等几个村寨进行
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这些村寨普遍存在交通不便、人畜饮水问
题突出、村级公共建设简陋,群众就医就学负担大、外出务工人员
多,劳动力严重不足、社会保障急需加强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此次
学习,我认为,当前我们要加大各项惠民投入,加快农业和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落实好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
村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要因地制宜,发展
优势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发展烟叶、茶叶、油茶种植,引导
百姓留在农村发展各种产业,让他们在农村创业致富有一个好的政
策平台。要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业发展,当
务之急是建设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加大对农村的保障力度和对社会
福利事业的支持。虽然近年来国家施行的新农保、新农合、低保、
五保等各种保障政策,给百姓带来了切实福利,保障了百姓最低生
活需要,但是由于物价的飞速上涨,以及大量特殊弱势群体的存在,
基本的保障金根本无法维持最基本的开支,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
保障力度,让农村中存在的一部分真正弱势群体得到最基本保障;
让老百姓不再因病返穷,不再出现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同时必
须完善救济体系,增加救济力度。
深化改革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系统学习、专题学习,努力把
零散的认识变为系统的认识、把感性的认识变为理性的认识,从而
更加准确地把握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思想观点,努力在更高
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学深、学透、学懂,同时要学
用结合,用自己学习的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结合本地实际,创造
性、创新性推动各项改革工作,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的实效来检验改革成果。就像习总书记说的那样:“改革开放只有
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党员干部要有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
迫感和使命感,真正把所有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最大功夫下到
抓落实上,把全部本领用在促发展上。不管任务有多重、困难有多
大、情况有多复杂,只要我们都有这样的事业心、责任心,开拓进
取,扎实工作,我们完全能够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摘要:
展开>>
收起<<
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发言第一篇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新时代的建设者,我有幸见证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这一重要历史时刻。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现将我的学习体会和感想总结如下:一、深刻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深刻认识到,这次全会不仅对中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