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X市X中学七年级新生夏令营结营仪式上的讲话
2024-12-16
999+
17.6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2024 年X市X中学七年级新生夏令营结营仪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教官,同学们、老师们,大家辛苦了!
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此刻,我们聚集在此,理应
想清楚两个问题作为对活动的反思。第一个问题:夏令营,我们做
了什么?第二个问题,也是更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同学们,三天时间里,我们做了什么?也许,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
我们人生中可能第一次离开父母、不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住的的时
间最长;可能第一次与几个暂时的“陌生人”住在了一起;可能第
一次要昂首挺胸地站那么久,而且还不能动手擦汗,必须“一动不
动”;可能第一次体会到集体“正步走”要走齐,是多么的困难,
每个人都不能掉队;可能第一次帮助与你同桌共餐的每位伙伴平均
分配“酸梅汤”,公平、公正,一个都不能少,不能亏待任何一个
人;可能第一次知道“豆腐”块的被子是怎么叠出来的,第一次知
道什么叫做洗刷用品、生活用具放置“一条线”;……
面对如此多的“第一次”,我相信在场的每位同学、老师都会有自
己的体验。比如,当我们昂首挺胸地站那么久时,有的同学内心发
出的声音是“千万不能动,再坚持 2分钟就好”“加油,我肯定能
坚持到最后的”,有的同学内心发出的声音却也可能是“什么教官,
让我们站这么久,有本事你来试试”“什么学校,让我们暑假来受
这份罪”;当我们拖着口渴、疲惫的身躯坐上餐桌,被“酸梅汤”
诱惑时,有的同学内心发出的声音是“我先喝了,等会其他人就少
喝了,还是克制一下吧!”而有的同学可能内心根本不会有声音,
“先把自己喝足再说”,而且即使有声音,也可能是“其他人少喝
了,好像跟我没多大关系,他也可以先喝呀”。同学们,刚刚我举
的两个例子中,前者同学的内心声音是正向体验,后者同学的内心
声音是负向体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正向体验多了,才能正心,
正德,成为一个满身充满正能量的人;而负向体验多了,就会逃避,
抱怨,成为一个满身聚集负能量的人。
这就聚焦到我刚才讲的第二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夏令营
是大家踏入 X的第一课,今后大家还要在 X中学生活学习三年,三
年后,大家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大家从此刻铭记 X中学
的校训:正德明理,衡能致远。
正德明理,需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有三个标准:
1.双赢思维——从双赢角度考虑问题,利己利人
其习惯标准是:勇于争取自己想要的,但同时也会考虑别人的需求;
有矛盾的时候,寻求能平衡彼此需求的解决方案。
2.知彼解己——先去理解别人,再求被人理解
其习惯标准是:仔细聆听别人的主意和情感,努力从他人角度去理
解问题;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插嘴、不打扰,并注视他的眼睛;能
自信地说出自己的主意。
3.学会协同——合作会更好
其习惯标准是:珍重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即使别人和自己很
不一样,也能与大家友好相处;能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始终保持
谦虚的精神。
衡能致远,需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有四个标准:
1.积极主动——我的人生我负责
其习惯标准是:对自己负责,做事积极主动;管理自己的行为、态
度和情绪;做了错事不怪别人,而应反省自己;不用别人说我也会
去做正确的事情,哪怕没有人在看。
2.以终为始——有目标,有计划
其习惯标准是:做事前先定计划和目标,努力去做有意义和能带来
积极影响的事。
3.要事第一——做事分主次,先学习,后娱乐
其习惯标准是:不该做的事,勇于说不,在重要的事情上花时间;
学会制定优先级,做日程表,并执行计划;对自己有纪律,做事井
井有条。
4.不断更新——寻求健康和平衡
其习惯标准是:注意饮食、锻炼和睡眠;多与家人、朋友在一起,
而不是手机、电视。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追求“学业”“职业”“事业”三个阶段。
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追求“学业”的阶段。大学毕
业后工作,就进入了“职业”阶段。工作多年拥有了专业知识和能
力结构和自觉的工作情怀,就进入了“事业”阶段。对应“学业”
“职业”“事业”三个阶段,人的心灵成长也可以分为“修心”
“定心”“养心”三个环节。
对于同学们,我想讲的是,从幼儿园到大学,人在学习学业的同时,
心灵也逐渐变得丰腴。所谓“修心”,第一是感知人间美好。在象
牙塔里接受人类文明和智慧的传承和洗礼,建立自己对生活的美好
向往的信心,自己有勇气和魄力去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完成学业
的过程中,自己逐步建立起对与他人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与社
会的关系的认识,在关系里明辨是非、学礼明德,体会人间美好。
第二是学会面对挫折。生活如硬币的两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挫
折的一面。面对挫折,幼儿园里只会哭,小学里会报告老师,到了
中学就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自己面对,有抗压的能力,学会自
己调整内心,且善于从挫折中走出来,到了大学就必须自己能独立
面对困难,分析困难产生的前因后果,自己如何调整来解决困难。
第三是学会勤奋自律。是否聪明是天生的,不值得自傲,是否努力
是后天形成的,聪明与努力之间,选择努力是修心的永恒主题。在
“学业”阶段没有养成努力的习惯,人在后续阶段是很难有所建树
的。
对于年轻的老师们,我想讲的是,踏入社会,进入“职业”阶段,
从最初的了解“职业”到逐步理解“职业”,内心也会由彷徨逐渐
走向明晰,最后走向精通。任何职业,深入下去都是一门学问,是
学问就有专业和不专业之分。了解“职业”阶段,更多地是熟悉
“职业”的流程、操作,是属于“术”层面的内容,即使效果是好
的,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凭借的仅是实践中的经验,无法把经验上
升为理性、科学,下一次再用同样的方法效果就不一定好。理解
“职业”阶段,更多地是思考“职业”的意义、目的,是属于
“道”层面的内容,基于道实施自己的行为能较好地预测到最后的
效果一般不会差,凭借道的理性和科学能把自己的心定下来。所谓
“定心”,就是把对“职业”的理解由经验走向科学,能预测“职
业”的未来走向,明确自己从哪里来,走到哪里去。
同学们,年轻的教师们,正德明理,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正心,从
“修心”“定心”到“养心”;衡能致远,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衡
业,从“学业”“职业”到“事业”。正心,强调是人的内在;衡
业,体现是人的外在。心是业的内在基础,业是心的外在体现。正
心·衡业,着眼于人的一生,用学业修心,用职业定心,用事业养心,
实现心与业的和谐统一。
未来的三年,让我们共同用正德明理、衡能致远的七个标准去生活
和学习!
摘要:
展开>>
收起<<
2024年X市X中学七年级新生夏令营结营仪式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教官,同学们、老师们,大家辛苦了!为期三天的夏令营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此刻,我们聚集在此,理应想清楚两个问题作为对活动的反思。第一个问题:夏令营,我们做了什么?第二个问题,也是更重要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同学们,三天时间里,我们做了什么?也许,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我们人生中可能第一次离开父母、不与父母在同一屋檐下住的的时间最长;可能第一次与几个暂时的“陌生人”住在了一起;可能第一次要昂首挺胸地站那么久,而且还不能动手擦汗,必须“一动不动”;可能第一次体会到集体“正步走”要走齐,是多么的困难,每个人都不能掉队;可能第一次帮助与你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