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校长在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24-12-16
999+
17.65KB
4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XX 大学校长在 2024 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在2024 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肩负使命走好创新之路
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
(2024 年8月23 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9000 多名研究生新同学将在清华开启新的学习生涯。我
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创新是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清华厚重的文化底
蕴、活跃的学术氛围、先进的科研条件、开放的办学格局,将为你
们追逐创新梦想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帮助你们成长为强国建设的生
力军。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 18 世纪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机械化,到 19 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 20 世
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
类历史的发展轨迹。近代以来,我国屡次与科技和产业革命失之交
臂。落后挨打、饱受欺凌的惨痛历史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创新是百
年变局中的“关键变量”,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才能把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清华诞生于内忧外患、
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中,自建校起就被打上了知耻图强的烙印,在
办学实践中铸就了人文日新的精神。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
清华人要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将创新精神作为
自强精神在新时代的最好展现,在创新之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对拓展认知疆域、推动文明进步的渴求,让创新的脚步永不停
歇。“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两千多年前,
屈原在《天问》中提出了170 多个问题,反映了人类对世界本源和
万物奥秘的求索。千百年来,从勾股定理到代数拓扑,从日心说到
相对论,从进化论到分子生物学,人类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对世
界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科学》杂志在创刊125 周年之际公布了最
前沿的125 个科学问题,显示了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雄心壮志。
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增进了人类的智慧和福祉。在从蛮荒走向文
明的历程中,人类始终为蚊虫传播的各种疾病所困扰。我校基础医
学院程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云南自然环境高度相似的两个地区,
登革热发病率截然不同,这与环境中是否存在一种能有效抑制蚊媒
病毒传播的共生菌有关。由此,他们提出了通过环境干预防控登革
热等蚊媒传染病的全新解决方案。创新推动了文明形态的演进与更
替,必然伴随着思想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积淀、
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认识和回答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提供了新的思路。我校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汪晖老师的著作
《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立足宏阔历史框架、融会中西各家思想,
在深刻反思西方现代性话语体系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中国现代性
的思想内核,在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同学们,今年我校获得国家
科技三大奖的9项成果,无一不是清华师生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
强和经济社会发展,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的结果。希望你们继承和
发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传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捕捉创新
灵感,聚焦国家战略需要寻找创新命题,深耕精研、敢为人先,努
力为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作出贡献。
注重交叉融合、坚持开放合作,让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德国物
理学家普朗克曾说:“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
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随着
现实问题日益复杂,单一学科的知识、方法已经不足以破解综合性
难题,必须凝聚不同学科的智慧。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校建
筑学院教授吴良镛院士为寻求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之道,融汇科学、
人文、艺术,开创了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的空间规划理论与实践。
他主持的菊儿胡同改造工程,既保存了老北京的环境特色,又满足
了现代化的生活需要,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创新是世界性、
时代性课题,必须以开放的胸怀汇集最广泛的力量。近年来,清华
大学牵头培育“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参与国
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深时数字地球、国
际月球科研站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与各国科技工作者一道为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不懈奋斗。同学们,清华倡
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为你们提供了学科交叉融合、
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希望你们广泛涉猎、博采众长,开拓视野、
拥抱世界,在兼收并蓄、互学互鉴中提升创新能力。
遵守伦理规范、践行优良学风,让创新之路行稳致远。任何事
物都有两面性。创新是发展的利器,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规范,也可
能成为风险的源头。1931 年,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要努力
让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推动创新要
保持对自然法则、社会规范的敬畏,防范应对可能的伦理风险挑战。
当前,一些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有关公平公正、安全可控、隐
私保护等问题的担忧,社会各界都在努力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
和保障机制。清华大学专门成立科技伦理委员会,大力推进科技伦
理治理,倡导师生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严肃对待伦理问题也
是优良学风的题中之义。创新必须以坚守正道为前提,以优良学风
为基础。“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是清华的学风。只有坚持严
字当头、创新为要,下苦功夫、笨功夫,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才能产出高水平成果。同学们,希望你们严守学术规范,传承优良
学风,做到行胜于言,让创新的步伐走得更有底气、更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
的未来。”现在,我们距离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只
有10 年多时间。这10 年多恰是同学们精力最充沛、思想最活跃、
创造力最强的时期。你们要自觉肩负起清华人的历史使命,涵养学
术品位、增强学术本领、弘扬学术正气,走好创新之路,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摘要:
展开>>
收起<<
XX大学校长在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肩负使命走好创新之路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2024年8月23日)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9000多名研究生新同学将在清华开启新的学习生涯。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创新是研究生学习生活的主旋律。清华厚重的文化底蕴、活跃的学术氛围、先进的科研条件、开放的办学格局,将为你们追逐创新梦想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帮助你们成长为强国建设的生力军。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