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交流发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4-12-16
999+
48.19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财政工作交流发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迈
出坚实步伐
去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全市经济持续企稳向好。
2023 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1146.68 亿元,增长
12.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28.67 亿元,增长
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940.58 亿元,重点领域投入
持续加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持我市高质量发展
迈出坚实步伐。
一、精准提振经营主体活力,宏观经济企稳回升。 经
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财政牢固树立“财政
+”思维,推动政策协同发力,以强劲“东风”支持经营主
体提振信心、恢复市场活力。一是强化财税政策协同“降
成本”。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继续落实好小规模纳税
人增值税减免、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延续实施十三类行业留抵退税,切实提高税费政策支持的
精准性和有效性,充分释放政策红利。2023 年为经营主体
减轻负担约 130 亿元。二是创新财金联动“助融资”。用
好用足财政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政府引导基金等纾困
政策工具,构建“以投带引、以金促引、产融联动”金融
支持模式。截至 2023 年,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39 只,
对333 家企业投资 139.48 亿元。我市政府引导基金荣获
“2023 年中国地市级政府引导基金 30 强”“2023 年最
佳政府引导基金”等荣誉称号。三是精准纾困解难“扶弱
小”。落实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
全年新增贷款担保服务 66.5 亿元 ,平 均担 保费 率降 至
0.22%,惠及小微企业及“三农”主体 8030 户;新增中
小微企业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贷款 2826 笔,获省级贴息金额
约9800 万元,有效帮助中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增量、降本、
增效。精准实施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全年授
予中小微企业合同金额约 78 亿元,占比超 85%,有效降
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资金门槛。加强运用一次性稳
定就业奖补、劳动者新增岗位补贴、引工奖补等各类就业
补助资金,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各项
稳就业政策支出近 1亿元,惠及企业超 7000 家次。
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
加快构建“财政+部门+国企+金融”政策矩阵,充分发挥
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参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聚集。一是
聚焦工业提振激发“新活力”。优化整合工业发展扶持资
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深化“工业提振”“榕升计划”
等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出台市技
改融资贷款贴息支持政策,支持 36 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涉及贷款金额 26 亿元。深化园区标准化建设改革,推进中
心城区“四个一批”搬迁改造、13 个试点园区“共享区”
建设。强化财政对我市高新区创新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
区科创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园区的支持力度,近三年全市产
业园区共获得专项债支持 184 亿元,有效形成“以园聚链、
以链集群”的新发展格局。二是聚焦科技创新释放“新动
能”。落细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分段补助、配套奖励
等政策,兑现奖补资金 2.46 亿元,实现全社会研究和发展
经费投入总量连续七年保持全省第一。积极发挥福厦泉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效应,统筹资金 3.25 亿元,加快
“科创走廊”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抢抓我市国际人才港
建设机遇,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补助经费 3.22 亿元,强化各
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出台市技改融资贷款贴息
支持政策,兑现企业技改财政贴息资金 4.46 亿元,支持实
施亿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230 个,支持动能转换积厚成势。
三是聚焦“四大经济”开辟“新赛道”。围绕“数字经
济”,统筹数字和信息化专项资金 2.83 亿元,推进国家区
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工作,创新开展财政领域数字人民币支
付先行试点,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543X”新格局。
支持 144 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名单,
位居全省第一。围绕“海洋经济”,统筹资金 6.18 亿元,
推动设立我市海洋产业母基金,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围绕“绿色经济”,统
筹资金超 1.3 亿元,实施市级工业重点节能改造项目16 项,
建成投用“光储充检”充电站 11 座,成功打造绿色制造体
系。围绕“文旅经济”,统筹资金 2.74 亿元,推出具有地
域特色的旅游主题节庆活动 880 余场、精品旅游线路 160
条,有效推进文旅行业复苏振兴。四是聚焦内外循环构建
“新格局”。以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为目标,下达专项
资金 4.13 亿元,支持培育外贸新业态,推动外贸行业转方
式、调结构、壮规模。以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建设为
载体,支持经贸创新发展示范,推动设立 5亿元国际产业
基金,促进国际产业合作再升级。以“闽江之心”为核心
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打造“1+9”重点片区消
费业态,进一步激发消费新活力。以推动“闽菜”传承发
展为主线,支持餐饮行业繁荣市场,助力开展“世界美食
之都”申创工作。以“惠聚榕城”为主题,支持消费市场
持续复苏释放发展动能,截至 2023 年,累计发放消费券
7.15 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近 203 亿元,充分释放内需市场
潜力。
三、兜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人民生活持续向好。 兜
住民生底线,就是稳住经济大盘。我市财政坚决落实“党
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要求,全力压减行政运行成本,硬化
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统筹盘活财政资源,全面提升民生福
祉。2023 年,与民生相关支出 764.53 亿元,占一般公共
预算支出的 81.3%,保持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一
是“守底线”,保障基层“三保”支出。切实扛起“保基
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政 治 责 任 ,密切关 注 各 县
(市)区库款运行情况监测和库款变动趋势,重点加大对
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大、库款保障水平
持续偏低的财政困难县(市)区转移支付力度,加快财政
资金直达进度,全年下达中央财政直达资金 100.20 亿元,
为确保县区财政平稳运行提供更加及时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是“补短板”,助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振兴资金 24 亿
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
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
任务。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全年土地出让收益用
于农业农村比例提高至 42.8%以上。强化试点示范、星级
村建设工作财政资金保障,新创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1个、
省级美丽休闲乡村 5个。启动90 个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
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下达专项扶持资金
1870 万元,推动 21 个脱贫村和41 个驻点村加快发展。
三是“提标准”,织密社会保障网络。持续健全养老、医
保、低保等政策待遇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
提高至每人每月 250 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至每
人每年700 元,城乡医疗救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
年600 元,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880 元。强化医
疗救助托底保障功能,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等支付后个
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救助对象按规定实施救助,全
市累计拨付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1.84 亿元。及时足额发放困
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特困供养金
等7.73 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8万名。四是“重质效”,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切实落实“两个只增不减”,不断提
升教育保障能力水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 200.38
亿元,有效促进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持续推进“健康
我市”建设,统筹各项补助资金 13.39 亿元,推进建成孟
超肝胆医院金山院区、市中医院五四北分院等重点项目,
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支持提高城市生活居住品质,支持新
增保障性租赁住房2.35 万套,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获财政
部正向激励资金 3500 万元。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打造
“千园之城”,助力我市获评“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
摘要:
展开>>
收起<<
财政工作交流发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去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全市经济持续企稳向好。2023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146.68亿元,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8.67亿元,增长8%。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40.58亿元,重点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有力支持我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精准提振经营主体活力,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经营主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财政牢固树立“财政+”思维,推动政策协同发力,以强劲“东风...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