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在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2024-12-16
999+
18.81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财政局在 2024 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高效率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财政科技支出由 2012 年的 22.7 亿元增长
到2023 年的 246 亿元,年均增长 24.2%;2023 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
共预算支出比重 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14 个百分点,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 11 个百分点。大手笔投入带来大踏步发展,截至 2023
年底,**市居全球科技集群第 40 位,近 3年上升 50 位;居全球科
研城市第 13 位,近 3年上升 7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
实的科技支撑。
一、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坚持算大
局账、长远账。统筹财力与中央、省级资金形成合力,支持重大科
技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近 400 亿元,其中,市级投入超 200 亿元。
在“投入大、周期长”的大科学装置建设上打破隶属关系,既给予
科研经费配套,同时承担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让科学家心无旁
骛做研究。目前,**建成、在建、拟建和谋划的大科学装置数量达
13 个,是全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创新提高保障能力。对科学中心
具有明确产业化前景的项目,积极探索采取“财政补助+股权投资”
的方式给予配套支持,组建运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专项基金,先
行先试“拨转股、股转债”方式支持科学中心重点成果转化落地,
完成 4个项目股权投资约 1.9 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近 10 亿元,
全力推动项目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助力科技资源集聚。建立完善新型研
发机构支持体系。一是事前评估。建立引进会商机制,对科研优势、
人才力量、预计产出等开展事前评估,坚持经费支持与指标约束挂
钩。二是搭建平台。通过安排专项资金新建和无偿使用现有物理空
间等方式,提供高标准的办公和科研场地,吸引知名高校院所轻身
来肥、轻装上阵。三是宽松保障。政策扶持期长达五年,年度补助
经费由机构包干使用,对其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孵化等给予
扶持。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市人才政策支持。四是绩效管
理。财政牵头制定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办法,从人才引进、平台
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设定产出指标,根据绩效评价结
果确定年度实际支持金额,强化支出责任,激励更多科技成果就地
孵化转化。市财政累计投入超 61 亿元,支持集聚**大学**公共安全
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
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53 家。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集聚海内外科
研人才超 5000 人,引育企业超 1500 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5
家,实现总营收 322.15 亿元,贡献总税收 12.95 亿元。
三、建立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聚焦
研发、交易、转化、应用等关键环节,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为创新重要发源地,2023 年投入市级科技创新政策资金超 11 亿元,
惠及各类科技企业近 4000 户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
提高创新能力。一是对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符合加计扣
除条件的研发费用 15%给予最高 100 万元研发补贴。2023 年度投入
2.9 亿元,兑现企业851 家,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两年翻番、居
全国省会城市第 6位,撬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资金超 130 亿
元。二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
予20 万元奖励,县区同步给予叠加支持。2023 年度投入 4亿元,支
持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94 户,累计 8406 户,同比增长 31.1%。
总数居全国万亿GDP 城市第 15 位;居长三角城市第 5位。三是设立
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关键共性技术专项等,并围绕集成电路、新型
显示、量子科技等重点产业领域设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专项、科技
重大专项,分别给予最高 100 万元、1000 万元支持。累计已投入 1.4
亿元,通过“揭榜挂帅”、“公开竞争”等方式,支持 88 个关键共
性技术攻关专项、26 个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预计带动企业研发投
入近 7亿元,新增销售收入约 40 亿元,新增利润近7亿元。四是对
企业获得中央、省级科研项目给予配套研发经费支持。2023 年度投
入1.6 亿元,支持 12 个国家科技项目、2个省级项目,争取中央科
研经费 1.51 亿元、省级科研项目 2.66 亿元。鼓励科技成果验证、交
易、转化,支持产学研深度融合。2023 年投入 0.15 亿元,支持中试
平台(基地)建设运营。一是按投资额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补。推
动多家单位建设中试基地,覆盖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10
个细分产业领域,建设配置了近 20 万平方米中试服务场地,拥有超
5000 台总价值近6亿元的中试服务设备,聚集 900 余人的中试服务
队伍,服务企业近千家。二是鼓励中试平台(基地)为科技型中小
企业提供中试服务,按服务收入给予最高 100 万元奖补。有效推动*
*创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研究院等7家中试
基地对 90 项科技成果提供系统性中试,帮助科技成果进行成熟化处
理,实现服务性收入近 3000 万元。三是对成果转化输出方、吸纳方、
中介方全面支持。对在肥高校院所输出科技成果、企业吸纳科技成
果给予最高 150 万元补助;对技术经理(纪)人、技术转移机构促
成交易分别给予最高 30 万元、100 万元奖励;同时按照企业技术合
同登记额给予 50 万元奖补。2023 年投入 0.36 亿元,全市完成技术
合同登记吸纳输出总额 1269.39 亿元,同比增长 17.1%,交易总额稳
居全省第一。支持 8家高校院所等对外输出126 项应用型科技成果
并在肥实现转化,支持 19 家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在肥实现转化,带动
吸纳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实际成交额 0.88 亿元。鼓励科技成果应用,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一是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示范应用场
景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助。近两年投入 0.36 亿元,支持 22 家企
业建设“三新”优质示范应用场景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超过 1.32 亿
元。二是对省级“三首”产品分别给予研制单位、应用企业最高
300 万元奖励。2023 年投入 0.83 亿元支持 129 个省级“三首”产品
应用,支持的中聚和成公司高性能 CF 显影液已在京东方等企业应用,
打破日韩技术垄断局面。三是依法支持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领域
带头应用“三新”、“三首”产品。自“徽采云”电子卖场上线以
来,全市各单位通过电子卖场“三首产品馆”下达订单 27 笔,涉及
资金总额 1046.73 万元。
四、着力引导金融服务,支持科创金融示范区建设。创新招引
模式,高质量建设科创金融“基金丛林”。发挥市政府母基金引导
作用,以参股设立子基金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及
科技创新企业发展。一是紧盯重点产业及科创发展需要,精心遴选
基金,全面提升股权投资集聚度和活跃度,招引资本规模突破1500
亿元。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从经营业绩、募资能力、管理团队、
项目储备、诚信记录等5个方面,细化11 个维度遴选指标,全面挖
掘优秀管理机构、优质项目。遴选合作参股基金 53 只,总规模 1561
亿元,资金放大5.7 倍。二是坚持资金与项目并重,深挖招引项目,
打造“基金招商”新模式,招引落地项目投资额超1000 亿元。高度
关注合作机构项目储备和招引能力,多渠道、全方位挖掘优质项目
资源,将社会资本打造成一支“渠道广、专业化、市场化”的编外
招商团队。已累计对接招引项目 282 个、计划总投资近 2000 亿元,
其中落地项目 84 个,计划投资约 1129 亿元,全部为**市新能源汽
车、光伏新能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链项目。
三是主动布局基础性产业,鼓励参股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对
投入期长、收益低、社会资本投资活跃度不高的产业,母基金牵头
引导,弥补市场失灵。先后设立空天信息、城市安全、种业等专项
基金,出资比例分别达20%、32%、50%。对科技型基金,在出资比
例、收益让利、风险容忍度等方面给予倾斜和高比例支持,“科大
硅 谷 ”基金、种 子 基金、天使基金出资比例分别达
66.66%、35%、31.67%。创设金融产品,高水平打造科创金融“四
方机制”。创建政府、银行、担保、平台公司四方融资服务机制,
合作商业银行37 家、政府性担保机构 18 家,实现金融机构全覆盖。
统一设立“政信贷”财政金融产品,重点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科
技中小微企业等,贷款上限放宽至1亿元,限定银行贷款利率最高
不超过 LPR 上浮30%,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不高于 0.5%,给予企业
50%贴息及银行贷款最高 80%风险补偿,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
市重点产业链企业低成本融资。实现平台公司与银行线上直连,为
中小微企业搭建“一站式”低成本融资服务平台。截至 5月底,累
计为 1.3 万户企业授信935 亿元,平均授信时间4.2 天,实际放款
722 亿元,累计贴息 1.8 亿元、补贴担保机构保费 1.1 亿元。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财政局在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效率发挥财政资金作用,财政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2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6亿元,年均增长24.2%;2023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大手笔投入带来大踏步发展,截至2023年底,**市居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近3年上升50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近3年上升7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坚持算大局账、长...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