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十届三 中全会研讨发言
2024-12-16
999+
17.85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二十届三中全会研讨发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7月15 日至 18 日在京召开,大会对进一步全
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国人民政治
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对于经历由富而强四十多年
历程的中国而言,它是特征、是气象、是共识,也是动力。在这一
轮全球竞合的时代场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
强劲动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
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XX 既面临着产业层次不
高、资源要素短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旧常态下累积起来的矛盾
与难题,也面临着新常态下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注重规模到讲求
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市委
关于谋求改革新成效的最新部署,思考改革、聚焦改革,正确处理
好全面改革与重点改革、规定工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努力把潜在
动力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进一步通过改革构建新常态下
XX 发展的新优势。
一、准确理解新常态,找准 XX 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新常态是相对于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种趋势性、不
可逆转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 40 多年高速
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从宏观形势来看,新常态下无论是经济增长
的动力机制、收入结构还是需求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产、二
产占比逐渐降低,三产比重持续上升,企业在国民财富中占比降低、
个人收入增加,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此消彼长,这些变
化深刻地影响了未来经济发展形态。但是,在全国经济总体上呈现
出新特征、新常态的同时,对具体的市、县区域经济来讲,由于受
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传统文化、产业基础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具有面上新常态下共性特征的同时,依然会体现出各自的发展特
色。因此,不能错误地理解,在新常态下,各个地方发展的动力都
主要靠服务业、靠消费拉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不再是经济发展的
主引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要让位于消费。特别是对于 XX
这样发展依然不充分、工业化程度低、城镇化水平不高(20XX 年只
有50.7%)、人力资源充沛、土地开发强度不高(只有 17.6%,全
省平均 21%)的地方来分析,工业突破、投资拉动依然是我们经济
工作的主抓手、牛鼻子。因此,大力发展工业、有力有序推进城镇
化和着力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将是XX 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
动力所在,而且相对于 XX 发展现状来说,这种动力还没有充分显现
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动力,需要借助于改革来催化和激发。
二、聚焦改革发力点,全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市委书记 XX 指出:“谋求改革新成效关键要找准改革发力点、突破
口。”我们将立足 XX 实际,紧紧围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打造区
域次中心三大领域定向发力、挖掘潜力,构建未来发展新优势。以
大力发展制造业激发工业发展活力,着力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强大引
擎。制造业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促进一产发展、又
能带动三产繁荣。放眼世界,美国制造业回归、德国等国家以制造
业立国,从国内看,天津以滨海新区建设推动了市域经济跨越赶超、
沿海部分地区因制造业外迁导致经济空心化并出现衰退,这些都说
明“经济越发展、工业作用越下降”只是一种误区。对于 XX 来说,
就是要立足资源禀赋,利用好发展空间让工业经济充分发展。因此,
我们将始终把改革的着力点放在抓好工业突破上,在主导产业、园
区经济、招商方式、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激发工业经济发展潜
力,不断强化工业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以推进城镇化来释
放后发优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李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
化是未来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XX 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投入较少、
建设和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必将为扩大消
费和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对于 XX 而言,农村发展就像
是一个大项目,后发优势明显,将其作为未来的重要增长点来打造,
既是一个社会课题,也是一个经济课题,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已经
破题的镇村体系、村庄布局规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
点、农村建设用地布局优化试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撑体系
及试点办法等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
化进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以区域次中心定位加快县城建设,努
力构建资源要素富集高地。古今中外的实践证明,没有一座实力强
大的城市不足以带动一个区域发展。根据《XX 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
发展一体化规划(20XX-2030 年)》相关政策,我们将以推动撤县
设市为契机,把全力打造区域次中心作为中心县城发展的战略定位,
同时也是我们改革的一个发力点,下一步重点在城市内涵式发展、
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文化旅游培育、城市特质塑造等方面下
功夫,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支撑,为农村人口进城入镇创造条件,也
为服务业发展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载体平台,对内形成引领带
动全县发展的向心力,对外成为集聚产业、人才、资本等资源要素
的发展高地,真正把县城建设成为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城市。
三、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改革动力充分释放。
改革的落实关乎成败,成败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关键在干部队伍 。
XX 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培养了一批干部,也锻造了一支队伍,但也
不可否认,XX 干部队伍整体素养还难以满足新常态下改革创新、推
动发展的要求。在新常态下,同样是抓工业、抓投资,但我们碰到
的困难、问题会与过去截然不同,我们的路径选择、政策方向和工
作的具体举措也需要跟着调整,尤其是既要努力防止工业和投资因
国家宏观调控转向强化供给管理而“躺枪”受伤,又要努力抢抓国
家系列“滴灌”政策的红利。所以,毫无疑问,在新常态下 XX 改革
与发展的道路更加崎岖、任务更为艰巨。我们将把强化干部队伍建
设、着力提升干部综合素养作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决定因素,努
力做好干部管理的文章。让各级干部想干事、想改革,牢固树立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须有我”的政绩观,坚持“苏北全面争第
一、全省年年有进位”目标定位,大力弘扬责任文化,建立和完善
科学的考核体系,引导各级干部务实苦干,好字当头、稳中求快,
能快则快,做到降速不降压、换挡不降档,确保第一档。让各级干
部会干事、会改革,针对XX 干部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
关专题,开展大规模、有深度、成系统、针对性的干部培训、轮训,
把干部逼向书本,逼向实践,不断提升干部能力和水平,真正做到
“既能上得厅堂,又能下得厨房”。让各级干部不出事、敢改革,
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规范镇村干部行为作为突破口规范各级
干部选拔任用与管理,引导他们规矩办事、依法办事,不拘常例、
不违常情,努力形成干净做人、干净做事的一种常态。
摘要:
展开>>
收起<<
二十届三中全会研讨发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7月15日至18日在京召开,大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对于经历由富而强四十多年历程的中国而言,它是特征、是气象、是共识,也是动力。在这一轮全球竞合的时代场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正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XX既面临着产业层次不高、资源要素短缺、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等旧常态下累积起来的矛盾与难题,也面临着新常态下如何从粗放到集约、从注重规模到...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