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2024年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
2024-12-16
999+
18.23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副市长在 2024 年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
研讨交流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
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制造业是 X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要充分
发挥工业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
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水平,建设清洁能源强市,激发新质生产力绿色活力,厚植
高质量发展底色。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结合分管工作
实际和近期学习情况,我谈几点体会。
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地抛弃传统产
业,而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
势。X的石油炼化供给能力、钢铁生产能力位居全省前列,石化、
冶金是优势产业,也是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的主战场。要立足发
展实际,以创新为驱动,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加大传统产业
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持续优化用能结构和工艺过程,
有效提升传统产业能效水平。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
务。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平衡摆布好现有园区
产业转型升级与跨区产业分工协作的关系,形成集群化、差异化的
绿色低碳转型新格局。积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低碳园区,
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绿色竞争力,充分发挥园区内链主企业带动辐
射作用,补齐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短板,明确各主
体各环节职责定位,各展所长、协同发力,有计划、分阶段组织实
施技术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把绿色发展同产业转型结合起
来,以重大示范项目为载体,以关键共性技术为抓手,以节能降碳、
超低排放、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等为重点方向,加强跨区域产业
分工合作、科技协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日前,X和X两县区成功
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
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和支持下,“点线面”结合推进重大示范项目,
“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链
数字化协同改造示范、“面”上开展产业集群及科技产业园数字化
绿色化改造示范,为数智技术、绿色技术以及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提速加力。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在符合环保、能耗、
水耗、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下,开展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
接生态化整体改造升级,持续推动区域产业绿色协同提升,以实现
产业结构、经济形态、发展质量更加“轻、绿、优”。
二、要锻造新兴产业绿色化发展新优势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科技创新的主
战场,也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高端制造、智能制造
以及绿色制造等领域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争做行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方面,需要认清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绿色发展短板问
题,突破制约瓶颈,解除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后顾之忧,提升新兴产
业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突出X产业特色,优
化区域产业链布局,锻造新兴产业集群长板,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深挖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市场潜能,提高节能环保、新能源制造、新
能源汽车等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占比,提升绿色低碳产业链分工协同
效率,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强化产业链延展性
与供应链韧性,打造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
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高全产业链绿色核心竞争力。推
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
深度融合,探索形成技术先进、商业可行的应用模式,激活产业增
长新动能,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要紧紧围绕能源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践行“双碳”目标,
前瞻性布局绿色低碳领域的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
国际竞争力的未来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 X在能源装备、
能源科研等方面优势,锚定建设清洁能源强市目标,聚焦石化、钢
铁、储能等关键用能领域,做优核能、输变电、氢能、储能等能源
装备产业,做好锂电、全钒液流、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试点,超前
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实现技术产品
化、产品产业化,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绿
色低碳领域国家级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促进要素资源有效组合融
合,推动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跃升。
三、要培育壮大制造业绿色融合发展新业态
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业态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注入“源头活水”。结合 X实际,要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
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特别是以数字化赋能产业
技术创新,探索性地将数据要素纳入现有生产函数,有效拓展生产
可能性边界,形成新型产业链结构。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瞄准短板弱项精准施策,坚持创新导向,把握数字浪潮新机遇,更
好实现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释放绿色化数字化协同效应。
利用通信网络、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建立产品全
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基础数据库和碳管理体系,健全覆盖主要品类的
绿色标准、标识和认证体系,实现新兴制造业全流程全链条、可溯
式绿色供给,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低碳”示范场景,推动
示范区企业能耗数据及碳排放数据等进行集中监控、智能分析与精
细管理,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效益和绿色管理效能。
在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中,顺应“两业融合”变革趋
势,深耕绿色低碳领域服务型制造新模式。以加速生产方式数字化
绿色化协同转型,构建优质高效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为立足点,鼓
励引导大中型企业加速转变服务方式,由提供单一“绿色产品”向
提供“绿色产品+绿色服务”转型,将绿色低碳意识融入生产者社
会责任,融入供应链产业链纵深管理。进一步深化绿色服务机构改
革,支持开发建设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绿色制造研发设计、
计量测试、场景应用、运营管理、评价认证、人才培训等一体化综
合服务试验田。发挥绿色金融作用,鼓励金融机构规范开展供应链
金融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服务,营
造产业链交错互融、创新链绿色高效、资金链畅通稳定的良好生态。
四、要夯实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制度保障根基
实现支撑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需要建立健全与之适应的体制机制
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打通制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堵点
卡点,逐步建立促进X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在金融投资制度保障方面,本着需求导向、先进适用、急用先行的
原则,优化资源配置,畅通资金供给渠道,形成金融资源支持制造
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把握支持绿色金融、转型金融
的精准性,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资源
节约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应
享尽享。在技术创新制度保障方面,以制造业焕新“老家底”布局
新赛道为契机,全面部署与绿色低碳转型密切相关的技术攻关、转
化应用、主体培育等任务,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集群绿色化发展。
锚定X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推进绿色低碳重点领域重大技术
创新策源地建设。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树立绿色先进
制造业“综合标杆”和细分领域“单项标杆”典型,发挥科技领军
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力量,战略性布局绿色制造业
创新中心、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攻克制造业在低碳转型中面
临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快推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
同时,搭建市场化国际合作平台,构筑互利共赢的跨境绿色产业链
供应链合作体系,积极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融入国际市场。
拓展绿色低碳技术转移、投融资市场、项目开发等多领域、全方位
国际合作,更好发挥 X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
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主体
统筹减污降碳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强大合力助推制造业实现绿色
化发展,构建 X绿色增长新引擎。
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副市长在2024年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研讨交流发言(新质生产力专题)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制造业是X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要充分发挥工业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建设清洁能源强市,激发新质生产力绿色活力,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下面,围绕中心组研讨交流主题,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和近期学习情况,我谈几点体会。一、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发展新质...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