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五式”分类工作法激发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
2024-12-16
999+
15.89KB
3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交流发言:“五式”分类工作法激发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
新活力
县针对农牧村党员队伍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持续探索农牧
村党员管理新模式,推行“五式”分类工作法,精准施策,助推农
牧村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承诺践诺式”管理,强化在职党员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乡村
振兴、基层治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村集体经济建设等工作重点,
通过采取“年初亮承诺+年终评议”的方式,对农牧村“两委”班子
成员以及在其他各类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中担任职
务的党员进行“承诺践诺式”管理。承诺分为任期承诺、年度承诺
和重点工作承诺,每名农牧村在职党员依岗按责向支部承诺“1+N”
项具体事务,向全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并通过个人自评、党
员互评、群众测评、领导点评的“四评”方式,督促农牧民党员进
一步理清思路、靠实责任、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设岗定责式”管理,激发无职党员内在动力。村党支部着重
围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倡导
文明新风、促进农牧村稳定等工作,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责、
责任到人”的原则,从思想政治、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
等方面设置政策宣传、带头致富、村务监督、社会治安维护等岗位,
积极为农牧村无职党员搭建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亮出身份,带
责履岗,公开服务。通过“自我认岗、支部定岗、公示明岗”的方
式,积极发动有履职能力的农牧村无职党员自信的站在“合适”的
岗位上,履职践诺,展现新时代农牧民党员新作为,实现了农牧村
无职党员“无职有位、无职有责、无职有为”。
“双向跟踪式”管理,确保流动党员“离村不离党”。针对流
动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创新性地实施了“四个一”措施,推进以流
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跟踪管理为辅的“双向跟踪
式”管理。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指
定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实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无缝对接。
同时,定期开展家访、电话访谈等活动,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
和家庭情况,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此外,还利用春节等节假日返
乡时机,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党员冬训和民主评议活动,确保他们始
终紧跟党组织步伐,不流失、不掉队。
“激励关怀式”管理,引导年老体弱党员提振信心。对农牧村
年老体弱党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以“老有所养、
老有所爱、老有所乐”为重点的“激励关怀式”管理,给予更多关
心关爱,确保年老体弱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各村党支
部在春节、“七一”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提供帮扶服务,组织慰问
活动,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和学习资料,让他们感受到
党组织的温暖。同时,通过送学上门、过“政治生日”等方式,激
发老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奋斗精神,引导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为农牧
村发展贡献力量。
“结对帮教式”管理,提升双语党员沟通能力。针对部分藏族
农牧民党员汉语表达理解能力不高和近几年通过招考选聘、下派挂
职等方式入村工作的基层党员干部不懂藏语,工作沟通不便的实际,
实施“结对帮教式”管理。一方面,借助“草根宣讲”这一平台,
从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学生村官、“两代表一委员”中
选派具有较强业务素质和具备藏汉“双语”水平的同志到农牧村开
展藏语专场党课,发放藏汉双语党章等学习教材,在各农牧村党支
部用藏汉双语开展“三会一课”,提高藏族农牧民党员自主学习能
力。另一方面,借助乡镇干部夜校平台,充分利用乡镇基层学校教
育资源,邀请学校藏汉语文老师担任培训教师,举办藏汉双语短期
培训班,组织汉语表达理解能力较弱的农牧村党员和不懂藏语的基
层党员干部参加培训,在共同学习中互相提升。此外,实施结对帮
教活动,通过支部书记、支委成员等党员与不通双语的党员结成对
子,实现信息互通、情感共融和共同提高。
摘要:
展开>>
收起<<
交流发言:“五式”分类工作法激发农牧村党员教育管理新活力 县针对农牧村党员队伍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持续探索农牧村党员管理新模式,推行“五式”分类工作法,精准施策,助推农牧村党员管理提质增效。 “承诺践诺式”管理,强化在职党员责任担当。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村集体经济建设等工作重点,通过采取“年初亮承诺+年终评议”的方式,对农牧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在其他各类群众性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中担任职务的党员进行“承诺践诺式”管理。承诺分为任期承诺、年度承诺和重点工作承诺,每名农牧村在职党员依岗按责向支部承诺“1+N”项具体事务,向全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并通过个人...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