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发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丰沛养分 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024-12-16
999+
18.2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交流发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丰沛养分不断提升基层
治理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
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市是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7000 年人类文明史、2500 年文
字记载史、1700 年建城史,同时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
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
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要求,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
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不断放大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治
理优势,涌现了“三治融合”“无讼创建”“西山实践”
等一批创新做法,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增强治理质效,为
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
层实践经验。
一、以和善文化,塑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
x市是明末思想家 x的故里,其《了凡四训》提出了与
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等十个行善方法。后人继承
发扬、推动形成具有 x特色的和善文化,并融入“勤善和
美、勇猛精进”的人文精神。在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过程
中,x市把和善文化与德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文
化人、以文育人”,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
风尚。
选树好人好事。x市深化“好人之城”建设,开展道德
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道德领域先进典型评选活动
截至 2024 年6月,共评选出市级道德模范 88 人、“x好
人”591 人。相关部门组建“好人走访团”,让群众体验
身边好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环境,通过不断放大好人效应
形成“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辐射效
应。相关部门灵活应用“有德者有得”机制,形成好人好
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
培植德治阵地。x市深挖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德治
阵地建设,传承和善文化。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建设,重点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提质升级工程,创新推出
“礼堂日”品牌,弘扬传播和善文化,2023 年以来,已经
举行了 1000 余场活动,惠及 3万余人。x县x镇建立“善
文化”陈列室和学堂,x县x镇将钱氏宗祠打造为集法治宣
传教育、矛盾纠纷化解、村民说事议事等功能为一体的善
治阵地等,倡导与人为善、以善为本。
激活乡贤能人。推动村(社区)吸收群众身边的先进典
型、德高望重的长辈和口碑良好的中坚力量加入道德评议
会、红白理事会等德治平台,广泛成立乡贤参事会,推动
1600 余名新乡贤反哺家乡建设、引领道德风尚、调处矛盾
纠纷。目前,各地引导德高望重、善于调解的居民成立品
牌调解室,先后打造了“老宋调解工作室”等省级金牌调
解工作室16 家。x市建立乡贤道德基金,推广“崇学奖”
等民间道德奖;x县打造“乡贤上家门、群众迎进门、服务
送上门、矛调不出门”的“四门工作法”,推动 1600 余名
新乡贤在议事协商、调处矛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以“无讼文化”,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早在西周,我国就产生了“息讼免争”的思想,x市是
这一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和实践地。清代康熙年间,x市x镇
先贤陆稼书在任嘉定、灵寿知县时,极力推崇息争讼的司
法观,强调以和为贵、乡党调处、义理断案、以德感化。
因此,两县政清人和、庭可生草,以致无讼之境。x市将
x“调和息讼、就地化解矛盾”的传统智慧与社会治理现实
情况深度结合,探索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
法”的无讼工作法,推动基层矛盾纠纷从法律诉讼转向源
头化解、从化讼止争转向少讼无讼。
以文化浸润推动纠纷源头防范。x市运用“六尺巷”
“明代申明亭”等无讼文化素材,打造“三治融合”展示
馆、“无讼源”主题公园等阵地,宣传“和为贵”“贵和
尚中”等无讼文化,并将无讼理念、法律知识、文明乡风
等融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推动成为村(居)民和公众
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以协商治理推动纠纷多元化解。推行“三治融合+协商
治理”新模式,建立协商治理体制,不断丰富“众人的事
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桐乡市屠甸镇继承和发扬
“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的‘评评理’”模式,组织司
法所工作人员、法官、律师等成立“板凳法庭”,在村民
家中、田间地头,以说法理、拉家常的方式,开展协商议
事、调处矛盾纠纷。截至 2024 年6月,已接待群众 1000
余人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40 余起。
以创新机制推动纠纷即时调处。依托“共享法庭”、联
村法官、法官调解员双向派驻等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在基层、化解在萌芽。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协同处置机制,
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协同联通“12345”政务服务便
民热线、“民生一键办”“民呼我为”等接诉平台,线下
专业打造综治队伍,制定工作指引、加强法治培训,实现
纠纷类事项即时依法调处,让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受理、分
类处理、精准派单、督查督办,加快问题解决。
三、以红色文化,加快基层治理质效提升
x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红船精神”蕴
含的首创、奋斗、奉献等精神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
各方面,推动平安建设持续创新。
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推动数字变革。x市深入推进基
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智治系统建设,提高基
层治理数据整合能力、应急预案能力、精准管控能力和快
速反应能力。“数字赋能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入选全国市
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社会治理一张
图”应用被省级平台推广,一系列数字化改革措施有力推
动了基层治理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质量变革。
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打造标杆。x市全面总结提升了
“三治融合”十多年来实践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
实践成果,着力推广“三治融合+”模式,推动当地从“三
治融合”发源地向实践示范地迈进。共有两个案例入选全
省新时代“枫桥经验”标志性成果。相关部门健全完善社
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切实把广大群众紧紧团结
在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各类社会组织为纽带的共治圈内
形成“有呼必应、一呼百应、未呼先应”的“西山实践”。
以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强化服务。x市依托“一编三
定”、部门结对共建,推动机关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
结对地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开展平安巡防、法律宣传等
服务 13.71 万余场(次)。全市依托“志愿x”等平台,广
泛招募平安志愿者,组织开展“万个网格护平安”等“七
万”平安志愿者活动,打响了“红船义警”“x管家”等一
批在全省富有影响力的平安志愿者品牌。截至 2024 年6
月,共有 1084 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平安志愿服务 36.2 万场
次,参与人数达241.5 万余人次。
摘要:
展开>>
收起<<
交流发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丰沛养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7000年人类文明史、2500年文字记载史、1700年建城史,同时也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近年来,x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结合”的要求,坚持将优秀传统文化运用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不断放大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治理优势,涌现了“三治融合”“无讼创建”“西山实践”等一批创新做法,有效降低治理成本,增强治理质效,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一、以和善文化,塑造...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