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打造全面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国企典范
2024-12-12
999+
17.58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经验交流:打造全面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国企典范
近年来,XX 发挥行业优势,立足“企业”和“职工”两个培育
主题,创新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组织保障、阵地拓展、队伍
建设、项目孵化、融媒传播、品牌塑造为六翼的“一核六翼”文明
实践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让
理论宣讲直抵人心、志愿服务微光成炬、榜样之光引领方向、文明
风尚浸润人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一、强化政治担当,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
党委始终把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统一思想、提升能力、
促进工作的“第一道工序”。采取专题学、研讨学、集中学等方式,
以上率下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
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企业思想文化阵地,使广大
党员干部和企业职工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从源头活水中坚定
政治方向、汲取政治营养,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往深里走、
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把中心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公司依托党建人才资源组建“电力彩虹”宣讲团,坚持“理论
宣传贴近生活、回应现实、走进人心”理念,持续丰富“精品课程
库”,以“小课件”宣传“大道理”,用“百姓话”解读“新思
想”,分别走进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党的二十大
精神“百人·百问·百答”等系列宣讲活动 5800 余场次,把党的声音
传递到千家万户,让中心建设成为学习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大众平
台。
二、盘活阵地资源,搭建服务基层群众的“主平台”
按照“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不
断建强群众家门口、员工单位门口的新文明实践基地,构建起由公
司党委到基层党支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架构纵向管理
网络体系,将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文明实践全过程。
一是整合“旗帜领航·电靓青岛”主题馆、融媒体中心等,建设
涵盖组织策划中心、培育孵化中心、培训教学中心、成果展示中心
“四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二是充分发挥“彩虹党员服务队”品牌优势,在县级公司(供
电中心),建设“向上对接、向下传导”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三是依托供电所(营业厅),建设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
实践阵地不断向下延伸,打造点面结合、上下贯通的文明实践阵地
网络体系。依照功能相融、实用适用的原则,利用“旧阵地”打造
“新阵地”,使融媒体中心、营业厅、“电力彩虹”驿站、党员活
动室、企业文化示范点等阵地均具有“宣传宣讲、教育培训、便民
服务”等功能,促进硬件设施共享化、运行管理一体化、功能作用
综合化,全力建设职工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三、注重常态长效,锻造文明实践提升的“主引擎”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
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彩虹党员服务队、“电力彩虹”宣讲
团、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组建“爱心彩虹”党员志愿服务“1+10+N”
三级队伍。其中,1支总队负责整合资源,制定计划、培育孵化志
愿服务项目;10 支队负责明确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带领N支分队
常态化开展政治保电、文明实践等活动,将中心建设成为中国特色
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以多样化的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履行社
会责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多年来,“爱心彩虹”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实施“彩虹连心”
先锋行动、“电力彩虹”政策理论志愿宣讲、“彩虹守望”电亮夕
阳红助老护老志愿服务等项目,持续推出具有电力特色、专业特点
的服务项目和服务站点,成功培育孵化出了“彩虹救援”“渔港灯
塔”等 30 余个职工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品牌项目。截至目前,在
册志愿者达2864 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9 万小时,曾获全国学雷
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四、加强融媒传播,唱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
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强化融媒建设,不断壮大主流价值、
主流舆论、主流文化,汲取向上向善力量。建成融媒体中心,通过
整合企业官网、微信微博、电子宣传栏等宣传媒介,策划拍摄《文
明实践面对面》、《旗帜领航文明绽放》系列纪实片,广泛宣传企
业文明实践的好经验、好做法,传播青电强音。立精神支柱、树价
值标杆、育时代新人,设立《基层在线》《奋斗正青春》等专栏,
深入挖掘选树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事迹,在
企业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比学赶帮超”氛围,致力
于培育更多“立得住、叫得响、学得来”的先进典型,从而激发公
司职工奋进力量,将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
精神家园。
五、坚持共建共享,协同打造文明实践“主品牌”
专注“三方”协同共建,与地方政府、乡镇街道、社会组织分别
搭建“协同式”文明实践服务平台,推动信息资源“优势互补、相
融并促”,塑造了良好企业形象。
一是与地方政府协同共建“大订单圈”。主动与地方新时代文
明实践基地结对,通过供需有效对接,形成了结对地方“供单”、
需求方“点单”、企业文明实践基地“派单”、企业志愿服务队伍
“接单”、需求者“评单”的便捷可及工作模式。
二是与乡镇街道协同共建“零距离接触圈”和“半小时到达
圈”。根据文明实践站点划分供电网格,与群众网格化管理叠加融
合,形成电力网格员、社区网格员、基层群众三方“零距离接触
圈”,实现“网格吹哨、供电报到”;依托网格管理信息共享,建
立彩虹服务“半小时到达圈”,成立“电动车骑行小分队”,实施
“电靓名人故居”等专项行动。截至目前,上门服务达3.5 万余人,
累计开展服务活动 1.6 万余次。
三是与各类社会组织协同共建“互动互补圈”。持续深化“善
小”志愿服务,加强与各类社会组织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累计参
与“信新相映”等公益大集活动 210 余场次,参与青岛市“五为”
志愿服务活动 4300 余场次,与蓝天救援队联动开展“彩虹救援”特
色实践 2700 余场次。
思想生辉,文明生根,实践生动。多年来,从“文明实践”到
“实践文明”,利用标准化的组织基础、网络化的实践阵地,规范
化的志愿服务、品牌化的服务项目、精准化的融媒传播、多样化的
品牌塑造,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出特色、见成效,让
探索之路成为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自我价值的成功之路,成为共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企业必经之路。
标签: #经验交流
摘要:
展开>>
收起<<
经验交流:打造全面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国企典范 近年来,XX发挥行业优势,立足“企业”和“职工”两个培育主题,创新构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组织保障、阵地拓展、队伍建设、项目孵化、融媒传播、品牌塑造为六翼的“一核六翼”文明实践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让理论宣讲直抵人心、志愿服务微光成炬、榜样之光引领方向、文明风尚浸润人心,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 一、强化政治担当,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 党委始终把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作为统一思想、提升能力、促进工作的“第一道工序”。采取专题学、研讨学、集中学等方式,以上率下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深入...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