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打造精准引才模式开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生动局面
2024-12-12
999+
18.22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市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打造精准引才模式开创“以产聚才、
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生动局面
近年来,*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的战
略部署,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聚焦产才融合,打
造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奋力开创“以产
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供了坚强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具体做法
(一)“机制+政策”同频升级,构建产才融合的“四梁八柱”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一体化推进。市县联动,部门联合,
整合市高层次人才协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等资源力量,围绕汽车、
新能源、电子信息和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建立产才融合创新中
心。通过创新中心设立,深入园区、企业摸排人才、技术需求,帮
助招才引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是出台全域新政,提供一揽子支持。面向海内外发布“大展
宏图人才计划”,对来*市创新创业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专门人
才、名校优生等给予创业扶持、购(租)房补助、生活补贴等全方
位优惠政策,给予驻*市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人才同城待遇,高校毕
业生引进补贴周期和金额在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位居前列。
三是坚持人才优先,加大一系列投入。市县镇三级人才发展专
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成立 10 亿元
“*市科创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人才企业的扶持力度;
每年组织项目评审资助,近年来累计向 1587 名领军人才发放资助资
金14.96 亿元,其中有 18 个领军人才单体获 1000 万元无偿资助。
(二)“平台+项目”同向发力,抓实产才融合的“关键环节”
一是对接“大院大所”,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围绕主导
产业,掌握企业人才创新发展现状,科学量化“产业强链”“人才
强企”的实现度和有效度。积极宣传推动人才需求、扶持政策、成
长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方面信息“进高校、进校友群、进社
区、进企业”。同时,积极对接国内8省29 所高校的相关部门,依
托高校就业信息网站、毕业生群等平台渠道,宣传发布*市人才需求
和人才政策。累计举办线上线下人才政策推介会、“高校人才直通
车”“人才夜市”50 余场次,累计引进青年人才 3000 余人,其中博
硕人才 150 人。
二是开展“双招双引”,耦合产业发展“需求点”。在各类开
发园区推行“双招双引”工程,实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力量聚
合、政策聚焦、要素聚集”,形成叠加优势;围绕主导产业,会同
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市产业人才紧缺指数调研,摸排 528 家骨干企业
人才岗位需求,编制紧缺人才专业目录和产业人才地图,努力做到
人才工作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近两年来,市县共举办线上线下人
才政策推介会310 余场次,专场人才招聘会250 余场次,累计引进
各类产业领军人才 576 人。
三是深化“一会一赛”,筑牢产业发展“集聚点”。突出接轨
上海、辐射长三角,连续十年举办“沿海发展人才峰会”,被评为
“江苏省十大人力资源交流活动品牌”;坚持经济国际化、城市国
际化、人才国际化同步推进,瞄准海外人才密集区,面向全球连续
举办 8届国际精英人才创业大赛,共吸引国内外 5421 名优秀人才项
目报名参赛,其中共有52 个参赛人才(团队)落户*,获得资助
3500 万元,这些项目累计纳税超亿元。
(三)“环境+服务”同步优化,打通产才融合的“最后一里”
一是注重载体建设,夯实创新平台。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训、就
业创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科研平台延伸等基地47 个,其中专家
服务基地5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依托基地建设,围
绕*市重点领域实际需求,与高校深入对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23
项。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空间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平台,
借助“外脑”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已成立无人值守智能机
库系统、脱H₂S 菌株的筛选及高效脱硫菌剂研发等 5个联合攻关项
目
二是聚焦多元服务,优化创业环境。坚持租购并举、以租为主
的人才安居服务导向,全方位推进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
“三位一体”人才安居工程。已通过自建、改建、租赁等方式,多
渠道筹集人才公寓房源 273 套。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提供一
站式受理综合服务;推进档案服务“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
让人才少跑腿;在全市率先推行“人才服务合伙人”制度,叠加高
品质的医疗、金融、通信和文旅资源,竭力为人才提供“医食住
行”全领域服务。
三是坚持政治引领,造浓爱才氛围。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结
对联系人才全覆盖,带头在思想上尊重人才、政治上关心人才、创
业上扶持人才;大力推荐杰出人才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人选,
积极培树优秀人才典型群体,加大人才特色工作的宣传力度,造浓
“四尊”氛围,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二、主要成效
一是人才队伍规模稳步壮大。截至 2023 年底,全市人才总量15
万人,比2019 年翻了一番多。其中,非公企业人才 10 万人,农村
实用人才 3万人。研究生学历以上5000 人,本科学历 3万人,专科
学历 5万人。正高级职称 300 人,副高级职称 1500 人,中级职称 1
万人,初级职称 3万人。省“顶峰”人才 12 人,市“拔尖”人才
140 人,市突出贡献人才 21 人。
二是企业创新活力加速迸发。与“十三五”末相比,全社会研
发投入占GDP 比重从 1.8%提高到2.3%左右四年来,累计引进科创项
目307 个,高新技术企业 273 家,获评国家级独角兽企业 1家,省
级独角兽企业 1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 1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
培育入库3家。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区域创新影响力
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三是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积极招引新能源、装备制造、汽
车制造业、木制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方面专技人才,形成以人促
产的良好局面。五大主导产业经济贡献度超90%,汇集各类人才超6
万人,形成强劲的辐射带动效应。
三、经验启示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
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
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实践证明,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人才事业就越能蓬勃发展,人
才优势就越能充分彰显。
二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好钢用在刀刃上,只有把有限的资源合理科学配置,集中投入到推
动企业转型升级、产业平台建设、人才鼓励激励等方面,创优人才
整体发展环境,厚植引才土壤,才能形成“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
领发展”的发展格局。
三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是做好人才工作的社
会条件。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
衰。必须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
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为人才心无
旁骛钻研业务创造良好条件。
摘要:
展开>>
收起<<
市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打造精准引才模式开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生动局面 近年来,*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的战略部署,秉承“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聚焦产才融合,打造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的精准引才模式,奋力开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互融”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具体做法 (一)“机制+政策”同频升级,构建产才融合的“四梁八柱” 一是建立联动机制,实现一体化推进。市县联动,部门联合,整合市高层次人才协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等资源力量,围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和钢铁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建立产才融合创新中心。...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