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专题党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024-12-12
999+
19.97KB
9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7月份专题党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同志们:
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不
论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领导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抑或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都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
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
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夺取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新的历史时期,
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
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一、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
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又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不仅是
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逻辑,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
辑,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取得伟大成就的实践逻
辑。只要牢牢把握住党的领导这一关键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
有了“定海神针”,全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邓小平强
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聚精会神地抓党
的建设。百年党史充分说明,没有坚强有力的自身建设,就没有坚
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当前,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给我们带来新的战略机遇的同时,党也面临着
新的战略阶段与战略任务。如何迅速适应新的战略环境,应对好新
的风险挑战,处理好复杂问题,如期实现既定目标,均对党的执政
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
“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从
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因此,管党治党
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
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与宏伟目标和伟大任务相伴随的是更多的风险挑战,但机遇和挑战
并存,我们既要有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也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
昂扬的姿态进行伟大斗争。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局势,要切实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加强
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
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其中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把握好,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好,运用好。面对长期存
在的“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广大党员尤其干部必须通过不
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能力,克服本领恐慌,磨炼斗争意志;以
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党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征程中更好地应变局,
育新机,开新局。
二、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斗争性
是一切矛盾的本质属性,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马克
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敢于斗争为鲜明
品格。“坚持敢于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
之一,深刻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不断取得伟大成就的深层原
因。
党和人民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馅饼,更不是拜人所
赐,而是通过艰苦斗争取得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之
际,民族危难之时,斗争是党刻在基因里的烙印,党所走过的路,
就是一条斗争之路、拼搏之路、进取之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锻造出的优秀政治品格,是党始
终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带
领人民进行开天辟地的伟大斗争,成功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夺取了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
发奋图强,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
志愿军奔赴朝鲜前线,付出巨大努力,做出重大牺牲,战胜了武装
到牙齿的强敌;“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迈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
第一步;“三反”运动的开展,扫除了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等侵
蚀党的肌体的瘤毒。新时期,党着力推进实施改革开放,经济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党
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以实现,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
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
史意义的成就。
100 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为世界谋大同,在这一过程中,党始终保持革命性,在同反动势力
的斗争中不断解决旧的矛盾,应对新的挑战,将敢于斗争贯穿中国
共产党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全部实践,党自身也在实践锻造中更加坚
强。
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力量之源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
众是历史的主体。毛泽东同志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
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他相信,只要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相信
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能克服所有困难,打倒一切
敌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
民中积聚力量,由人民共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辽沈战役纪念馆
考察参观时强调:“我们的胜利是千千万万的人牺牲换来的,这里
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啊。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
全力支援拼出来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人民的首创精神,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
场,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代表人民,党才能拥有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不竭力量。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
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执政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无论是开展以
“打土豪、分田地”为核心的土地革命;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实现民族解放;推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还是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所进行的一切斗争都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和人民一道奋斗
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
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
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
能实现的,因此,全党上下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敢于善于勇于
斗争,时刻准备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在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
接踵而至,我们党无疑会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考验,对此,全党更
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
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使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
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根
本标准。
四、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斗争是破和立的纽带。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
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
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
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新时代,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
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顽强斗
争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坚持顽强斗争,要明确斗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
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
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
制度发挥优势的根本保障。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凡是坚持党集
中统一领导的时期,党就能最大限度地汇聚起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
力量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反之则会遭受挫折,给中国的革命、建设、
改革带来创伤。因此,对于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
度、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
风险挑战,必须予以坚决的斗争,务必取得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及全国人民百年探索的历史逻辑所在,对此,我们要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征程。
坚持顽强斗争,要发扬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是在斗争
中成长和壮大起来的,斗争精神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
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余年间,高昂的斗争精神激
励我们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然而当前国际格局
发展演变的复杂性、世界经济调整的曲折性、国际矛盾和斗争的尖
锐性凸显,全球治理体系受到冲击;放眼国内,我国正处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处于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
党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重大斗争,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发扬斗
争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
坚持顽强斗争,要增强斗争本领。百年大党如何保持先进性和纯洁
性,如何让人民群众拥护跟随,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
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当前,党的一些干部失去了人民公仆精神,
在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处置不力或消极逃避,或在事关党和国家利益、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紧要关头临阵退缩,不具备担任党和国家
职务的能力、素质,对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
梦想产生负面影响。对这种领导干部信仰缺失、能力丧失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永
葆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党员干部要勇于冲锋陷
阵,在重大斗争中切实增强斗争本领,磨炼斗争意志,应对好每一
场重大风险挑战,做实做好每一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踏平坎坷
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要时刻保持理论清醒,将马克思主义
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创新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才能夯实敢于斗
争的思想根基,才能掌握善于斗争的实践密码。须知越是形势严峻、
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见世面,练胆魄,壮筋骨,长才干。为此,
全党上下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
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等,使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
炼,提升党性修养,克服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不断开创实践和认识新境界,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力量。同时,斗争是一门艺术,
要善于斗争。新时代坚持伟大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
术,“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
招”。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坚持立场原
则,抓住斗争规律,讲究斗争策略,紧盯关键要素,在实践中不断
增强斗争本领,实现斗争实效和斗争过程的统一,真正锻造成烈火
真金。
党的 XX 大报告强调,全党同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
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
华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深入掌握伟大斗争的时代特征,坚持全
面认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
性。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责任,夯实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勇于斗争的思想根基,保持理论清醒与政治坚定,守住进行
伟大斗争的信心和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通过顽强斗争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7月份专题党课: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同志们: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不论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抑或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受住了多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夺取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