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024-12-12
999+
18.05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
求和自觉行动
同志们: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从“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方针
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
界。其中,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面依法治
国,必须深入推进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
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
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
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
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
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放在首位。习近平法治
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法
治宣传教育中,应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摆到首
要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
作,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针
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
问题,推出一系列趣味性、可读性强的普及性读物,有针
对性地解疑释惑,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对习近平法治
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充分发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
百姓宣讲优势,紧密联系百姓身边的变化,联系百姓普遍
关心的法律问题,切实增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的亲和力
和感染力。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
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弘
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推动宪法宣传教育
常态化、制度化。把宪法纳入国民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持续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
活动,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强青少年
宪法观念。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建设各类宪法学习
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升国旗、奏唱国歌等仪式和开展重大
节庆活动,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树立把法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生
活全过程的理念,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引导公
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
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培养规则意识,培育良
好法治环境。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加
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综合运
用“报、网、端、微、屏”等资源和平台,推动法治融媒
体建设,创建法治品牌栏目、节目,提高法治宣传教育实
效。
推动树立法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铭刻在
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法律要发
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要把树立法治信仰作为法
治宣传教育的重点任务,引导全体公民把法治内化为内心
信仰、外化于行为习惯。
第二,要健全守法激励机制
坚决改变那种遇事找人找关系的现象,引导群众遇事找
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的社
会联系广泛,上下级、亲戚朋友、老战友、老同事、老同
学关系比较融洽,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但如果人情介
入了法律和权力领域,就会带来问题,甚至带来严重问
题。”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要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实际行动让群众相信法不
容情、法不阿贵。
坚决改变那种有问题靠闹来解决的现象,引导群众有问
题依靠法律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全体人
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
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蔓延开来,否则还
有什么法治可言呢?”要依法打击以闹取利的违法犯罪行
为,有效遏制“闹”文化,有力维护法律秩序。
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让遵纪守法
成为理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决改变违法成
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谁违法就要付出比守法更大的
代价,甚至是几倍、十几倍、几十倍的代价。”要拿出治
本措施,对违法者用重典,使从业者不敢、不愿、不想违
法。要完善立法,加大法律惩罚力度,提升违法犯罪成本
提高违法犯罪的惩治率,最大限度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坚决改变好人吃亏、坏人得利的现象,充分发挥法治的
惩恶扬善功能。坚持严格执法,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
要坚持公正司法,发挥司法断案惩恶扬善功能。要坚持依
法办事,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
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依法惩处失德
败德的违法行为,让正能量更强劲、正气更高扬。
坚决改变善行义举难行的现象,形成好人好报、德者有
得的正向效应。《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提出,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形成好人好
报、德者有得的正向效应。近年来,检察机关通过依法认
定“涞源反杀案”等案件中的正当防卫行为,引领、重塑
正当防卫理念,“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深入人心。审判机
关通过审理“撞伤儿童离开遇阻猝死案”“患者飞踹医生
反被伤案”等案件,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
不劝”“追不追”“救不救”“为不为”“管不管”等法
律和道德风险,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第三,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
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联动工作体系。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
复议、诉讼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把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
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
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要整合
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和力量,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
在前面,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保障权益、维护稳定
让基层社会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应依法健全落实社区
治理的权责清单,完善社区议事协商制度,鼓励开展居民
说事、民情恳谈、民主协商等活动,实现民事民议、民事
民管、民事民办。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专业法律服
务人才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广
运用远程网络等法律服务模式,促进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向
农村辐射。健全公民权利救济渠道和方式,完善法律援助
制度和国家司法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特殊群众的基
本公共法律服务权益。加快律师、公证、仲裁、司法鉴定
等行业改革发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推 进 公 共 法 律服务标 准 化 、 规 范 化 、 精 准化 。 健全村
(居)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
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推动
公共法律服务与先进科技手段深度融合,尽快建成全业务
全时空、智能化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同志们: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方针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其中,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深入推进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