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以习总书记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2024-12-12
999+
24.93KB
1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党课讲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2024 年6月24 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
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提
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新时代,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
统、深刻厚重,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
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
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
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
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
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
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
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
规律,在科学总结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
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了
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
以来,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
程。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政党的
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体现为对其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
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
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
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
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
刻认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于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深
厚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同时,也
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新的精神标识。
文化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内容,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
治基础上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兴衰,具有能动的反
作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文化是灵魂》这篇政治
短评中指出,“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
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
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
工作。”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
力量。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
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概括了“九个坚
持”的
规律性认识;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
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
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这些
重大理论创新,有理念上的创新、价值上的引领、思想上的突破,
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的重要体现,极大拓展了我们
党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开辟了马克思主
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
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
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指明了方向,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的主动担当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主动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
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
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
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
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
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
新。
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2023 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
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宏大,贯通古今,论
述深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
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既传承了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
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现代民族精神、强大价
值观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统一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灵魂是中国
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干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根本是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
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
值的积
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
定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
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
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什么
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我们党增强历史自觉、坚
定文化
自信的根本所在。
坚持文化主体性和人民性,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要求。当前,
中华民族走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性
成就。
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
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
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
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
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增强了志气、骨气、
底气,彰显了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和自强。
坚持走自己的路,就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
性和人民性。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
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
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
的独立自主。我们要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
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性是中华
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
本质属性,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属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把服务人民、满足人民文
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文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
果由谁共享、成效由谁评价等根本性问题,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的
本质。
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
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
须搞清楚的问题。”
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文化思想
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全面深刻地总结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和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
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
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
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
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纵观中外历史,除了中华民族,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长时间地保持
文明的
连续性。这是很了不起的,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大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
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
还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
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望着檐上的
“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主席当年
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
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
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中国人
民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文化奇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老的中
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发生的一次“化学反应”,在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将再次焕发出蓬勃生机。
三、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自强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
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
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
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
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
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着力”指出了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
文化工作的蓝图和实践方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
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
利文化条件,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强起来的
关键,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
加强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加强我们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对哲学社会科学工
作的领导,以及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一是要紧紧依靠广大文
艺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是文化强起来的主力军,是从人民群众中来,
到人民群众中去,文以载道的文艺精品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重视
培养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创造反映时代需求、人民需要的文艺作品。
20 世纪 30 年代,“左联”等革命文艺组织开展一系列文艺大众化活
动,培养了一批人民文学作家,产生了一批反映人民群众需要的精
品力作。如今,通过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组织,中国共产党紧密
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
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
境,继续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我们党的各级组织贯彻党的理论和
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遵循文艺规律,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
体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驾护航。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
律,为文艺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条件。另外,我们还要推
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理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机制体
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文化市场的健康有序
发展,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文化产
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
济政策,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培育新型文
化业态。
第二,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
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
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健全用党的创新
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深入实施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加强全媒
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我们要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
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好各级党委(党组)在意识形态
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要加强
对宣传思想文化队伍的教育管理监督,培育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
业务精湛、能力过硬、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
全党,把我们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到教育教学、科学创新、文化创作、
社会实践等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全党全社会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
潮和错
误观点,坚决反对和遏制一切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言行。
第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
个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发展的“定盘星”。历史和现实反复证
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
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
动。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
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倡导健康文化风尚,摒弃畸形审
美倾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
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第四,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是在
新闻舆论工作上,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新闻
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各
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可以说,舆论导向正
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
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
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
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二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造素养过硬的新闻舆论工
作者队伍。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
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这是
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担
负起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三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适应形势的变化,适应分众化、差异
化传播的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的新格局。我们要推动融合发展,
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体现
时度效的要求。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
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
第五,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
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明确守正不守
旧、尊古不复古的主张,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
陈出新的工作思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要按照时代的特点和实践
的要求,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
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中华
优秀传
统文化的内核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现实的影响力和感召
力。
第六,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我们要让文物
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2014 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
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
的文字都活起来”。
第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体现在其文化和民族的特性上 。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
时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
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
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
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
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
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19 年11 月10 日,习近平主席在对希腊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
之际,在希腊《每日报》发表题为《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
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指出,“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
相似的、相知的、相亲的。同时,习近平主席还指出:“曾两次访
问中国的希腊文学巨匠卡赞扎基斯有一句名言,‘苏格拉底和孔子
是人类的两张面具,面具之下是同一张人类理性的面孔’。”这句
话通过两个国家的历史人物,巧妙地将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的距离
拉近了,也让两国的文明进行了有机融合。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同志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播。1954 年,
周恩来同志率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特意携带了我国第一部彩色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到会播放。
这部电影一经播放,受到了国外观众的欢迎,他们没想到新中国拍
出了这么好的影片,尤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蝶的浪漫想象,
让世界对中国文化充满了惊奇与赞赏。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增强对外
话语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只有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才
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可信、可敬的鲜明特点。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落后就
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
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
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
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
的一个重大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发挥我们的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并且利用这
种技术
优势,在国际融媒体传播领域掌握主动权。同时,我们还要不断深
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同世界各国文学家、艺
术家开展交流合作,持续开展国际性的博览会、书展、电影节、国
际体育赛事、旅游推介和各种文化品牌宣传活动,注重创新人文交
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
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的思想保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
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
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摘要:
展开>>
收起<<
党课讲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2024年6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新时代,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