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态新画卷
2024-12-11
999+
20.05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态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
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
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
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新时代生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和现代
元素结合起来,把乡村建设得更美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
生态条件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人文生态、自然生态、
产业生态协同共进、融合发展。
生态文明理念润民心。生态文明理念彰显宜居乡村设计和规划
的价值取向,昭示宜业乡村产业振兴的方向,契合和美乡村自然生
态和生活环境改善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坚持以生
态、绿色为导向,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理念,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正确的发展导向;坚持文化
的传承性,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的统一,注重保护传统乡村文化和
民俗,提倡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宜居宜业
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中,农村基层党组织通过广泛宣讲生态文明建设
政策、绿色环保理念,积极讲好“生态文明故事”,使群众的环保
卫生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发生可喜的转变,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
心。
乡村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有效。良好的自然环境是和美乡
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广大民众向往优质生活方式的重要生态基
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陆续开展,各级部门按照乡村生态
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特点,对森林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草
地生态系统等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以保护生物之间、生物与
非生物之间平衡、有序的状态;强化耕地生态系统保护,盘活乡村
存量建设用地;保护乡村风貌、修复历史文脉,守护绿水青山,保
持乡村原真,再现蓝天白云、碧水清波、村美人和的生态画卷。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接连制定
实施了一系列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相关的政策措施,农村人居环境
明显改善。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是打赢污染防治
攻坚战的主战场。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党中央坚持精准治污、科学
治污、依法治污,农村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体系等逐步健全。一是
农村垃圾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力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2023
年,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保持在 90%以上,全国开
展清洁行动的村庄超过95%。二是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
体治理,2023 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农村生活污水
治理(管控)率达到40%以上。三是因地制宜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农村公路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基础设施不断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得以改善,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活化利
用“齐步走”,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质效显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
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继续做强做大有机农产品
生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节能减排、
提质增效为主要目标,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生态化”的可
持续发展新路。一是农业节水工程稳步实施。不断优化农业节水政
策,积极构建工程、技术、管理机制体系,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
用率。二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稳步推进。2023 年我国农业
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
处置率分别超过78%、88%、80%,用“绿色”理念催生“金色”收
获。三是农业清洁生产成效明显,持续推动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增效。
四是聚焦生态“农业+”,调优农业结构、打造特色产业。推动生态
低碳农业产业化建设,截至 2023 年底,认定绿色、有机农产品超过
6.8 万个,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2021 年以来,
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在畜牧大省、粮食和
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 299 个县整县推行。
二、生态和美乡村建设仍处于提质增效的攻坚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建
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
视野、更高格局、更大力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生态宜居、
农业产业生态化的和美乡村。
农村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担子重大。农村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
是维持和改良农村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功能等性状的系统工程。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农村自然环境保护和修复呈现出“整体好
转、改善加速”的良好态势,但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是一项长
期性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在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乡村地形地
貌、水体山体、库塘、沟渠保护,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农村
生态环境系统性修复等方面仍需长期规划。必须加快落实水生生物
资源调查、检测、评估和生态补偿措施,提高乡村绿化率、林木良
种使用率、低产低效林改造率,健全和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
红线监管制度,生态系统动态检测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等。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任务艰巨。近年来,全国各地聚焦农村厕所
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四大领域的农
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农村存在的脏乱差
局面,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乡村,
需要进一步梯次推动村庄环境的升级,需要继续稳妥有序提高农村
饮用水水源保护、净化、水质自检能力和管网输配能力,优化省级
农村路网,提升乡村能源基础设施、乡村配电容量、燃气管道、热
力管道的覆盖面,提高可再生新能源系统转型发展的动力,持续巩
固和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效,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美
好生活需要。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实现农
业生产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自 2015 年,农业农村部打响农业面源
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农业用水总
量、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畜禽粪便和秸秆多元利用格局基本
形成,农膜回收体系和能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的治理取得积极成
效。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防治工作仍面临许
多困难,在秸秆还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盐碱
地治理、农业生产减污降碳、环境质量改善和风险防范、复合型环
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长效治理上还需各方协力推动。
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道阻且长。发展生态农业是和美乡村建设
的“绿色动能”。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业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
大力倡导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初步形成
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生态兴农的新格局,促进农业向绿色、有机、
生态方向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大、不平
衡。长期以来,为追求农产品产量,一些地方农业资源长期透支、
过度开发、“急于变现”导致新的生态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农业
数字技术创新研发基础较为薄弱,绿色品牌农业发展缓慢、产业化
水平亟待提高。“数字+农业”的智能化发展、现代数字农业科技产
业园建设、绿色品牌建设和营销方式创新等方面,仍需精准规划和
持续推进。
三、全面推进生态和美乡村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宜居,是
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实施乡村建设
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新时代,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建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坚持构建和谐共生的乡村自然生态、打造和谐宜居的乡村人文生态、
发展绿色循环宜业的生态农业,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高品质和美乡村建设,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
发展。
建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农村基层党组织。2024 年5月,习近
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
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巩固农村
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应以进
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为统领,提升思想引领力、群众组
织力、社会号召力,以技术赋能“党建+和美乡村”建设模式。一是
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的政治引领力,协调、统
筹各方力量投入生态和美乡村建设之中。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加
强对农民的思想宣传教育,传承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
明乡风建设,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聚起和美乡村建设的“精
气神”。三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组织力,进一步打开思路、
不拘一格,从高校毕业生、驻村干部、回乡创业能人、优秀返乡人
员中选拔合格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四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
的社会号召力,汇聚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智慧,最广泛、最有效
地动员一切力量,投身于生态和美乡村建设实践中。五是以网络技
术赋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建+和美乡村”建设模式,以
技术赋能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走上生态致富之路。
构建和谐共生的乡村自然生态。大力推进生态和美乡村建设、
解决农村自然环境修复和保护等问题、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是焕发
乡村新活力的重要支撑点。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始终维持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
环境需要。一是持续加大对生态体系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健全
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天然林保
护制度、草原生态监管和定期调查制度,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
一级,落实好自然保护区、名胜风景区、地质遗迹等各类保护地保
护制度。完善重点领域如水生生物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因地制宜提
高补偿的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升农村水生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治理能力和管理能力。
打造和谐宜居的乡村人文生态。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关
键。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农村人文生态环境建设,让良好生态
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支点,通过“精准治理”和“有效规划”促进
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一是持续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
提升农村环境整治水平,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农膜回收
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水产生态养殖率,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
污水治理衔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减少化肥农
药使用率,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二是提高村庄规划编
制质量和实效。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用地布局和建设项目安
排等;科学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合理配置乡土资源;进一步完
善自然村落整治,在农村道路改造、住宅墙体整修、生活污水处理、
村内照明装置、村庄环境整治、河道疏浚净化、农民住宅改厕、公
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统一规划,持续优化村庄功能布局。
发展绿色循环宜业的生态农业产业。现代生态农业是以农业集
约化运作和生态化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因此,加快农
业绿色发展步伐,做精做优乡村特色产业,是促进农村一、二、三
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方式。一要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涵养“望得见山、看
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农业生态价值深度融合
到农业田园景观中,统筹利用好农业景观的体验功能。二是积极发
挥循环农业,推动科技创新等生态环保生产新技术与农业产业创新
的深入融合,推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和再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
展。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统筹推进农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因
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生产体系、销售体系、分配体系、消费
体系、科技人才支撑体系等,推动“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
品”,形成“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品牌”,不断挖掘和发展农
村新质生产力。四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实施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开发差异化乡村休闲旅
游产品和服务。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奋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生态新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新时代生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的成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自然生态,把传统村落风貌...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