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刻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深厚意蕴
2024-12-11
999+
16.84KB
5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深刻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深厚意蕴
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余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能否始终
坚持守正创新,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
体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
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体现了
党对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双重认识,丰富和提升了马克思主
义真理观、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境界。
一、坚持守正创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是主体对于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
对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具有真理性和科学性,但“理论
不 是 教 条 , 而 是 行 动 指 南 , 必 须 随 着 实 践 的 变 化 而 发
展。”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
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守正”就是“守”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的绝对之“正”;“创新”就是将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结合,“创”相对之“新”,体现了真理绝对性和相对
性的辩证统一。
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鲜明
真理品格之“正”,引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
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实践,不断在探索中创造实践
基础上的理论之“新”,具有深厚的真理力量与实践伟力。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
精神追求真理,坚持“守正”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把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把坚持
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在当代
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二、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严格遵循
唯物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的根本方法。坚持守正创新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规律,是我们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把握历史主动、进行
历史创造的一条重要经验。
坚持守正创新,严格遵循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
根本方法。“守正”与“创新”相互对立但又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守正”是基础,只有在坚守立场和原则的基础上,理论
与实践“创新”才能站稳脚跟;“创新”是关键,只有在
实际中具体化落实“创新”的理念才能为“守正”接续不
断地创造动力,实现在坚持中守正、在发展中创新。
坚持守正创新,严格遵循了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
律,即必须有量的积累才会达成质的飞跃,揭示了事物变
化发展运动的过程与状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植根于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深厚积淀,植根于党的百余年奋
斗历程,还植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开展的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正是在守“正”不渝的
基础之上,我们党有了理论与实践双重“量”的累积,才
能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创造“质”的
飞跃之“新”。
坚持守正创新,严格遵循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
定规律以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阐明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守
正”与“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一方
面,“守正”需要肯定、保留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真理性
认识,包括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等实践过程中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体制机
制方法策略;另一方面,“创新”需要摒弃已经不适应世
情国情党情的因素,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成熟
和完善。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发展马克思主
义结合起来,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从广度
和深度上拓展认识,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
之“的”。
三、坚持守正创新,诠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承赓续
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的活动为出发点,阐明了在社会有
机系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
证统一关系,是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坚持守正创新是对唯物史观基本立场的继承。唯物史观
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要求我们以社
会存在为基础,通过坚守社会历史现实根基之“正”,开
创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之“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坚持牢牢把握时
代大势、始终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前沿,推进鲜活丰富的当
代中国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
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守正创新是对唯物史观价值取向的继承。唯物史观
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
众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中国共产党
在百余年奋斗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习
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的价
值底色,像一条生命线贯穿于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从价
值维度上看,“守正”就是坚守人民立场之“正”,“创
新”就是通过具体化的行动不断满足人民需求。
新征程上,我们应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继承唯物史观的
基本立场、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
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不断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深刻理解“坚持守正创新”的深厚意蕴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余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光芒。能否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能否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作为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刻阐述,体现了党对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双重认识,丰富和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哲学境界。一、坚持守正创新,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真...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