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2024-12-11
999+
19.76KB
8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专题党课: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
求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
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深刻阐
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加快形成和发
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
内涵,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
动能,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借
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
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
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
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
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
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经济
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我们发展新
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这里的“新”主要是区别于传统
生产力,其内在要求是创新。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以关键性颠
覆性技术的突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聚焦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
新动能,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
等层面的创新,核心在于生产力要素及其组合的创新。这些多领域、
多层次丰富多样的“新”,正在引起一系列与生产过程有关环节的
重要变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这里的“质”主要是相对于
“量”而言,是在量的增长基础上质的跃升,指的是物质、质量、
本质,强调生产要依靠知识力量、科技手段、数字技术和创新赋能
以达到生产提质增效。从“物质”角度看,关注新技术、新材料、
新能源等对生产力的改善和提升;从“质量”角度看,体现高质量
发展的新要求;从“本质”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绿色生产力,
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产力质态,以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和
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摆脱传统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经济增长
方式和发展依赖路径。“新质”是由质变产生的新性质、新特征、
新功能、新规律,其核心是以新促质、以质取新,其重点是在数字
化和智能化时代,将科技创新要素赋能现代产业以衍生新形式和新
质态。
新质生产力落脚于“生产力”。生产力是由生产要素内部及其
之间以一定的结构组合而形成的有机系统,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
格斯关于生产力理论的三个关键要素上: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
资料。随着劳动者劳动能力的新提升、劳动对象的新变化、劳动资
料的新变革,三者之间的“质”的优化组合也发生了革命性重塑。
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
展的。”生产力为人类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
展的关键因素和决定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
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不断实现历史性跨越,就在于不
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
展,始终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跃升。必须破除一
切制约创新发展的思想障碍,围绕创新发展加快体制机制变革,努
力构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通过
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二、加强学习,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是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生
产力质态,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在发展动力、
发展形态、发展理念上有着本质区别,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
量等鲜明特征。
高科技。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融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于一体,具有颠覆性
科技创新的特性。它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
来产业是其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包括新一代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未来产
业具体包括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
开发等新领域。这些新产业新领域具有典型的高科技特征。新质生
产力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同时也是创造新产品、催生新产业、产生新价值的过程。新质生产
力摆脱了要素驱动的数量型增长模式,知识技术密集、科技含量及
其附加值高是其核心特征。这启示我们要始终强调高科技在发展中
的引领地位,紧紧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衣领子”,充分发
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有效供
给,以科技创新成果助推产业发展升级,以新型生产方式促进新质
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生产能力的大幅度跃升。
高效能。全要素生产率的高效能、大幅度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
核心标志。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在系列新技术突破和变革中,引领
现有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产业组织、产业形态变革调整,从而进
一步激活劳动、资本、土地、科技、金融、人才、管理、信息、数
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系列生产要素自由便捷流动、交叉组合、
协作开发、融合裂变、持续优化,引起生产函数和生产关系的深刻
变革,实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探索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
率高、环境资源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效能发展路径。另一
方面,新质生产力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
绿色生产力。绿色、低碳、环保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也是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效能底色和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社
会生产效能的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大幅提高,由新技术、新
产业激活已有技术与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
已有产业赋能进而实现转型升级、产出新的产品(服务),形成绿
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有助于用更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更
大的经济社会成就。
高质量。高质量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主题,而新质生
产力则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
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实践证明,过去依靠资源投入、围绕“量的
增长”为主的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
增长动力,难以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
求新期待。而强调“质的提升”的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新供给与新
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是一种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培育、场
景拓展、产业协调、数字赋能、生态保护的生产力。因此,必须依
靠新质生产力来加快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基于新质
生产力形成新供给,提供更多高品质、高性能、更可靠、更安全、
更环保的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有效需求,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
展的可持续性,进而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解决方案。
三、主动作为,积极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不能急功近
利,一哄而上,而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不断建立
健全与之适应的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应用到
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绿色发展,强化要素支撑。
一要促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与良性互动。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的核心
是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才是第一
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跃升的基础支撑。要强化人才
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培、使用、合理流动工作机制。针对产业发
展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
模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快推
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形成尊重人才的制度,
从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薪酬待遇等方面着力,为新
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劳动资料以生产工具为主,生产工
具是人类发展进步的风向标,人类在生产工具的升级中不断进化,
生产能力也随着工具进步而不断提升。劳动工具发生的质变,带来
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
动力源泉,推动生产力发生质的跃升。劳动对象是在生产过程中劳
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其数量、质量和种类
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技创新的广度延伸,劳动
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大拓展,土地、矿产、森林、棉花、钢铁、粮
食等劳动对象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劳动者征服劳动对象的目的和
手段不再是传统技术和劳作方式,而是利用新技术向深土、深海、
深空拓展资源。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无土栽培、杂交水稻、杂交
家畜等不断涌现,超导体、元宇宙、量子芯片、特种塑料、柔性钢
材等代替了传统天然物质,劳动对象发生了质变。
二要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升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加速演进,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
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一些西方国家采取各种手段“脱
钩断链”,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进行打压遏制。全球
产业链供应链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这些是买不
来、要不来、等不来的,只有依靠自主创新。要围绕产业链重点、
供应链堵点精准布局并一体化推进,更好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各方力量进行科技攻关,特别要加强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
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
心,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
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
业化落地,让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在产业高端化方
面补短板,一方面大力改造原有产业基础工程,突破原有产业发展
障碍和瓶颈,筑牢产业向高端发展的根基;另一方面重点实施高精
尖技术的重大科研攻关工程,在大飞机、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领
域研发出标志性高科技产品,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产业的价值链转
化。在已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领域拉长板,在轨道交通装备、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
优势。只有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链和供
应链的优化升级,才能以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发展,为实现
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
代的鲜明标志,涉及经济领域的很多方面,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战略
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
产力的主要阵地,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战略性新
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呈现多点爆发趋势,我们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
合集群发展,着力聚焦和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
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在前沿科
技领域抢占先机,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动能,强化战
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提升产业竞
争力,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未来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
起到关键性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要紧盯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发
展的新趋势,着力加强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谋划布局一批未
来产业,重点在生物产业、区块链产业、类脑智能、生成式人工智
能、量子信息产业、基因技术、未来网络、元宇宙、未来显示、深
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核心产业领域实施有组织科研攻关,
集中力量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做好生产力储备。实现高
质量发展需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深耕细作,推动经济
发展动力的新旧转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未来发展和激烈的
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摘要:
展开>>
收起<<
专题党课: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深刻阐明其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路径和科学方法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只有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