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关于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assets/c1cb3888/images/icon/s-docx.png)
2024-12-10
999+
26.62KB
6 页
海报
侵权投诉
团市委关于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的报告
今年以来,团市委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
党建引领、团建带动,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行动,以
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用好“聚、育、用”三字
诀,多途径聚集人才、多形式选育人才、多渠道用好人才,全
面激发广大青年人才建功立业热情和青春先锋作用,引领青年
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注重“聚”字,构筑青年人才“蓄水池”。团市委
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动员青年职能职责,积
极为青年人才返阳、来阳搭建桥梁,多条路径推进“聚才”行
动。一是建立在外全市籍学子联系机制。市、县团委建立本地
外出就读大学生联络机制,依托大学生联谊会等加强与外出求
学青年的联系和服务。与珠海团市委结对共建“全市—珠
海”青年人才驿站全市联络站,组织引领在市外的全市籍大学
生。二是深入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落实“展翅计
划”行动,为返乡大学生参与政务实践、公益服务、社区治理
提供平台。联合市委人才办、市教育局开展市“返家乡—本
土人才回流工程”全市籍大学生返乡考察交流活动,组织 xxx
名全市籍暑期返乡大学生和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市内红色教育基
地、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示范点参观,进一步了解市情、民情。
三是引导返乡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性开展市大学生“模
拟镇长”大赛,每年吸引上百支团队、近千名大学生深入全市
各镇(街)开展乡村调研,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合理表达诉求,
进一步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广大学子情系家乡、发展家
乡的青春热情。四是开展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
动。利用“三下乡”的契机,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围绕县镇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科技攻关、创业帮扶、青年培
育等提供订单式服务,成功结对 xxx 个项目,破解县镇村产
业发展难题,为我市“百千万工程”助力赋能。
(二)强化“育”字,建设青年人才“加油站”。团市委
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联系服务青年职能
职责,为青年人才全面发展搭建平台,促进技能提升,多种形
式夯实“育才”基础。一是服务青年就业创业。联合市人社局
举办市 2023 年稳就业校企对接招聘会,发动 21 家企业参加
招聘会,共提供就业岗位 xxx 多个。举办“众创杯”创业创
新大赛(全市赛区),评选出 xx 个优秀创业创新项目。联合
有关金融单位共同开展“‘团金’赋能青创‘腾飞行动’”,
为创业青年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开展公益助农志愿服务行动,
邀请 xx 多家名优农产品企业参展,打响“漠阳味道”品牌,
为农业青年提供更多销路。二是提升农村青年兴乡技能。举办
“领头雁”电商青年人才培训班、“乡村创业青年培训·青蜂
行动”等 xx 场次,培育凝聚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乡村青年人才
xxxx 多名,助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持续深化
“圆梦计划”,每年资助 xxx 名青年提升学历和职业技能。
三是培育乡村振兴志愿者。实施全市高校毕业生乡村振兴志愿
者行动,招募毕业生志愿者专岗服务 xx 个镇及54 所学校。
建立健全层级管理机制,组建 x个县级临时团组织及47 支乡
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伍,完善“传帮带”机制,帮助志愿者在基
层锤炼成长。强化成长激励,为服务期满的项目志愿者提供招
聘福利政策、专岗招考设置等,鼓励更多的志愿者扎根基层。
(三)突出“用”字,搭建青年人才“大舞台”。团市委
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团共创的工作效能,为青年人才服务“百千
万工程”创造机会,多渠道驱动发挥“用才”效果。一是“三
下乡行动”推动乡镇高校结对合作。各镇党、团组织收集“百
千万工程”工作需求,“订单式”联系专业对口的暨南大学、
广州美术学院等全市高校发动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在我市各镇村开展电商直播培训、乡村墙绘、农村留守
儿童暑期安全教育等实践,为我市“百千万工程”赋能。二是
依托志愿服务充实乡村振兴力量。通过“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
动”,累计招募派遣高校毕业生志愿者 xxx 人,本科及以上
学历达xx.x%,党员团员占比 xx.x%。调动青年志愿者积极
性,推动我市“i志愿”系统志愿者注册增长,壮大青年志愿
服务队伍。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青年人才综合素质大幅提
升。一是搭建多元培训平台,促进技能提升。通过举办各类培
训班、创业创新大赛及金融服务支持等举措,为青年人才提供
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成长机会,为“百千万工程”培养了一批
高素质、复合型的青年人才。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增强实战经
验。通过乡村振兴志愿者招募、设立地方小专项岗位及组织志
愿服务队伍等措施,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
培育 xx 个典型青年志愿者市级项目,其中 x个在省项目大赛
获奖,排名全省第四。
(二)人才集聚成效显著,发展动力日益强劲。一是拓宽
人才回流渠道,增强青年归属感。通过建立在外全市籍学子联
系机制、实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及“模拟镇长”大赛等
措施,有效激发了青年人才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
青年人才回流。二是创新引才模式,优化人才结构。利用“百
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及“三下乡”实践活动,成功搭建了高
校与地方的合作桥梁,引导青年人才深入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三)人才使用机制灵活,青年人才活力有效激发。一是
构建“用才”体系,实现人尽其才。通过“三下乡”推动乡镇
高校结对合作、依托志愿服务充实乡村振兴力量等举措,构建
了灵活高效的人才使用机制。二是激励与保障并重,激发人才
活力。在推动青年人才服务“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注重激
励与保障并重,通过提供招聘福利政策、专岗招考设置及完善
志愿服务管理体系等措施,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
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健全有利于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脱颖而出的制
度机制。稳定增加基础性支持项目,加大竞争性项目倾斜,加
快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
有意识、有计划地让青年人才担任团队骨干、挑大梁,畅通青
年人才成长通道。放手使用多压担子,让青年人才在科技攻关
中当主角,在服务基层一线中担重任,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历练
成长。
(二)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选、育、
管、用全链条一体谋划,持续优化干部人才队伍年龄和专业结
构。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大力选拔政治过硬、作风扎实、
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年轻干部人才,把“忠专
实”“勤正廉”的要求体现到选人用人的实际工作中。引领青
年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增强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保
持扎实作风,自觉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和产业急需,找准研究方向重点,敢于承担职责使命,真正把
论文写在大地上。
(三)用心用情做好青年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在思想政治
上多关心信任,在学习交流上多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上多关
怀鼓励,为青年人才排忧解难,强化青年人才民生保障工作,
解决好青年职业生涯早期缺乏稳定支持的问题。
摘要:
展开>>
收起<<
团市委关于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今年以来,团市委牢牢把握“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坚持党建引领、团建带动,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行动,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用好“聚、育、用”三字诀,多途径聚集人才、多形式选育人才、多渠道用好人才,全面激发广大青年人才建功立业热情和青春先锋作用,引领青年人才助力“百千万工程”。一、主要工作情况(一)注重“聚”字,构筑青年人才“蓄水池”。团市委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组织动员青年职能职责,积极为青年人才返阳、来阳搭建桥梁,多条路径推进“聚才”行动。一是建立在外全市籍学子联系机制。市、县团委建立本地外出就读大学生联络机制,依托大学生联谊...
评论(0)
没有更多评论了哦~
声明:文档来自于公开资料整理和用户上传
请登录,再发表你的看法
登录/注册